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栽红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曾国藩死后,王朝的接力棒交到了左宗棠手里。左宗棠抬着这顶破败的轿子继续在没有前方的路上继续行走。

左宗棠是一个矮个子男人,面容倔强刚毅,矮小的身材配上坚定的脸庞看上去像是一只凶猛的斗犬,可这位王朝末年的权臣并非一介武夫。左宗棠有着一文一武两种性格特点,文人的气节和武将的勇毅同时都在他的身上出现。

左宗棠出现在清王朝的末期,也是中国整个王朝时代的结尾。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几千年的王朝制度就要走到尽头,但是左宗棠做了无愧于王朝和自己,他拼尽全力的想把这个王朝的句号画的圆满一些,他的一生已是潇洒。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1)

▲左宗棠旧照

左宗棠每一件事都尽力而为,可是人力终有穷尽,他也决定不了王朝时代该在哪里落脚,像是一位行者,左宗棠只是一路向前。

左宗棠从小立志报国,而林则徐、曾国藩等也都曾在年少时期有过这样的雄心壮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可是他们都知道,王朝所面临的已经不是挫折那样简单,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他渴望能够拯救苍生,把清王朝从悬崖边上拉回来,可是这一切终究如同镜花水月。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2)

▲外国人所绘的清末北京城

历史的魅力也许是因为有金戈铁马和王朝遗恨,可是历史的真正魅力绝不只在于此,我想历史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在这个生死、成败、是非、荣辱构成的人间里每个历史人物都在拼尽全力的活。这些英雄也许从小就知道王朝更替不可阻挡,可是自己依旧会为了这个国家尽心尽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中国历史精神内核里的那么一股英雄气。

无愧于心

年轻的左宗棠遇见了垂垂老矣的林则徐,两个人那么的相似,可是又是如此生不逢时,左宗棠把林则徐对新疆的勘察落到了实处,收复新疆的功劳共同属于这新老两代英雄。

当清王朝的国门被重炮轰开,除了一开始的错愕,回过神来的中国人开始了对先进的现代国家的向往,左宗棠也不例外,他越来越觉得现代化才是中国的出路。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3)

▲第一次鸦片战争场景绘画

太平天国覆灭之后,曾国藩的湘军实力逐渐崛起,满汉双方的军事实力发生了颠转,慈禧太后作为掌权人也逐渐的倾向了汉族,清王朝的基本架构开始了变化。

曾国藩是个治世之能臣,并非王佐之才,因为曾国藩渴望着一种属于自己的势力,这也是左宗棠与他最不同的一点,左宗棠只是想多做一些,为了这个国家,仅此而已。

正是这种纯粹,让左宗棠成了人们心里盼望着出现的英雄。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国、中法战争和治理新疆回乱的三场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平定太平天国的主力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而新疆回乱和中法战争是左宗棠的高光时刻。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4)

▲左宗棠戎装雕像

新疆回乱的因素复杂,根本原因就是清王朝的礼教文化使得各民族之间的隔阂摩擦不断,而且共族旁族的概念在清朝发扬光大,加上新疆又位于边境地区,外国势力的干预和清王朝的压榨使得内乱最终爆发。

“国家”还是“王朝”

是否收复新疆是路权和海权的斗争,但是深层次来说是国家概念和王朝概念的正面冲突。左宗棠和李鸿章分别代表着国家派和王朝派,他们争论的核心是一个看似幼稚的问题,就是“国家是谁的”?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5)

▲今人所绘的秦始皇形象

封建时代的中国被分成了许多块属于许多个族群,这些土地都是共族和旁族的土地,天子只是族群利益的代表。到了“秦王扫六合”的大一统时代,出现了华夏正统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无限扩张的,造成了强大的文化输出,周边的国家都争相学习中华文化,王朝成为了主流。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传统的旧中国,整个国家并非属于人民,而是属于某一族群和某一股势力。现代国家概念的出现使得国家属于人民这一概念的出现,除了美国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之外,这种国家概念和“天下为公”和“民为贵”这样的儒家行为论是相契合的,这种思想为国家的概念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左宗棠是怎么崛起的(左宗棠的日暮悲歌)(6)

▲正大光明殿内景

国家概念和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左宗棠的做事准则,如果说慈禧太后的一生是昏庸糊涂和被人唾骂的一生,那么在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点上是这个女人为数不多的闪亮时刻。

左宗棠身上的勇敢和坚强发挥了作用,他带着所有人的期待和自己的棺材毅然的向西走去了,他知道他要维护的不只是清王朝的颜面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最核心的利益,他要去关好中国的大门,为西北的安宁他做好了付出一切的准备。

这种慷慨悲壮激发了这个没落王朝最后一丝勇毅——收复新疆,把中国的西大门安安稳稳的关好。左宗棠一战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其后的岁月他与另一位重要的权臣的纠缠将是这个王朝最后的戏码,这个人便是李鸿章。

参考资料:

《左宗棠全传》秦翰才

《左宗棠》徐志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