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和语文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才能实现大语文

近年大语文很热门,很多教育上市公司都发布了自己的大语文战略,但似乎大多把大语文当成文学来讲解,以为增加了作者历史背景,文学史等,就是大语文,其实有点换汤不换药。那么真正的大语文概念是什么,大语文与语文又有什么区别呢?

大语文是什么?

大语文,指全科语文,一套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无缝链接化,使认知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何谓“语文”?

“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语文”是由言“语”和“文”字构成。

“语”,是“语言”,是用“言语”声音来说话;

“文”,是“文字”,是用文字符号来记录。文字是基础,言语是辅助。

“白话文”与“文言文”之间的关系?

语言与文字

现代文的核心基础是“词”,阅读现代文最主要对字词的理解;

文言文的核心基础是“字”,阅读古诗文最主要对“字”的理解。

何谓“大语文”?

“大语文”与传统“语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语文的改革,加大了古诗文及阅读量的份量,加重了语文在中高考中的份量,教育行业的各大公司都推出了大语文战略,不过大多是跟风追热点,很多是换汤不换药。

语文,古时没有此独立的学科,古时教授识字、读经典、写诗文过程中,天文、地理、仁礼、三教九流等知识贯穿其中。

语文,又称国文,是近代新设立的学科,现在的语文被当成语言来学习,给学生带来很大的缺失,全语文、大语文概念的提出,就是要回归到语文的本源。

“文”,从自然中“无中生有”而来,具有自然物的本来特性,由其构成的合体“字”会有其某些特性。“字”,由其构成二个以上独体“文”所承载自然特性相互定义,来描述表达解释自然万物,又回到自然中去。

大语文体系是什么?

按照“天地人”汉字互生时空思维关系将传统国学“天人合一”思想无缝贯穿在整个汉字识、读、写学习认知过程中,可为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词歌赋变得更容易;

将百科知识无缝贯穿在整个语文的识、读、写学习过程中,可更容易理解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无缝化链接知识;

是从识字、思维、阅读理解、古诗文、作文训练到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全息化、无缝链接化,使认知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一套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无缝链接化,使认知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 将百科知识按照汉字属性归类无缝贯穿在整个汉字识、读、写学习过程中,可更容易理解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无缝化链接知识;

• 汉字是最大的国学,将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思想无缝贯穿在整个汉字识、读、写学习认知过程中,通过《说文字解、解道、解经》可还原经典,打下坚实的国学文化基础。

语文教育目的是阅读、理解及表达,包括书面表达及口语表达。而语文的基础,归根结底落在字、词、句的理解与应用,核心是对文字的理解与应用。

基于“文”、“字”特性归类以及关联“文”“字”内在思维逻辑关系,以独体“文”为属性基础关联形成“文-字-词-成语俗语 -句-短文-诗文”,形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主题汉字及主题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包,建立起与天地自然万物关联认知,从而了解认知天地之间的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

如此,既可达到语文学科的学习目的,也可达到了解认知人文历史、自然百科通识知识的素质教育目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学校教师语文辅助教学的有益补充。

大语文体系就是通过对“文字”所承载的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以达到对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的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是学校教学辅助教育。

大语文和语文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才能实现大语文(1)

古汀大语文实现途径:

① 主题汉字关联延展:

通过以中国文化 “汉字”为核心载体, 以关联“字词诗句”为引伸载体,以城市中为承接载体,“字”在解读城市人文历史地理,是一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天地间万物”的全科自然博物大语文课。

以独体“文”与合体“字”为基础核心, 以“关联字、关联组词、成语俗语、名言名句、诗文”为关联延展,“字”在解读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百科,是一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天地间万物”的全科自然博物大语文课。

按照“天地人”的汉字属性归类,按照汉字内在的思维原理,将所有汉字定量化描述。

② 成语典故及经典名句关联阅读:

以“成语典故”与“经典名言名句”为基本承载体,形成“成语名句 -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以其中关联“字”形成“主题汉字关联”延展,以相关知识背景形成“主题知识包”关联延展,以相关古诗文以及白话文为“主题阅读”延展,以相关主题知识认知为基础关联“看图写话及写作训练”延展。

从而形成以“成语典故”与“经典名言名句”中 “字、词”为基础,形成“成语名句 -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关联形成“文-字-词-成语俗语 -句-短文-诗文”正向阅读理解路径,促进对关联“字”义、“词”义的理解与应用。

③ 古诗文关联主题阅读延展:主题文章阅读理解及写作训练

以“古诗词”与“文言文”为基本承载体,形成“古诗文-句子-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以其中核心关联“字、词、成语、句”形成 “主题汉字关联”延展,以相关知识背景形成“主题知识包”关联延展,以相关古诗文以及白话文为“主题阅读”延展,以相关主题知识认知为基础关联“看图写话及写作训练”延展。

从而形成以“古诗词”与“文言文”中 “字、词、句”为基础,形成“古诗文-句子-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关联形成“文-字-词-成语俗语 -句-短文-诗文”正向阅读理解路径,促进对关联“字”义、“词”义的理解与应用。

④ 白话文关联主题阅读延展:

以“白话文”为基本承载体,形成“白话文-句子-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以其中核心关联“字、词、成语、句”形成“主题汉字关联”延展,以相关知识背景形成“主题知识包”关联延展,以相关古诗文以及白话文为“主题阅读”延展,以相关主题知识认知为基础关联“看图写话及写作训练”延展。

从而形成以“白话文”中 “字、词、句”为基础,形成“白话文-句子-短语-成语俗语-组词-字”反向分解路径,关联形成“文-字-词-成语俗语 -句-短文-诗文”正向阅读理解路径,促进对关联“字”义、“词”义的理解与应用。

⑤ 主题知识关联延展

按照汉字主题知识关联人文历史、自然百科,

天文、气象;地理、地貌;动物、植物;宗族家庭人、自然人身体、社会人阶层;人文记事、天地万物。

⑥ 主题内容看图写话与写作训练

按照主题知识内容,关联看图写话与写作训练。根据k12年级不同等级学习要求,形成说明文、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文体写作训练

即:

① 通过关联字、词、成语、句子延展训练,促进对字、词、成语、句子的理解与应用

② 通过关联知识延展,

③ 通过关联阅读延展,

④ 通过看图写话及作文训练

⑤ 通过课外分级阅读文章

如上之【鼎】

大语文和语文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才能实现大语文(2)

大语文和语文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才能实现大语文(3)

形成以【鼎】为核心,延伸出文字、引伸字、词句、成语、诗文、考古、历史、青铜科技等等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知识包。

语文重在积累,语文的基础归根结底落在字、词、句的理解与应用。特别是对文字的理解,影响到后继的语文学习,文字是语文的基础,识字的方法,当然就影响到语文水平。

同时,语文基础在于小学,到了初中、高中,再想补习作文、古诗词(文言文),基本上晚了。

大语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大趋势,也是未来,是全科教育,也是对人文历史、自然百科的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是STEAM教育,是应试教育,是学校教学辅助教育。

是将中华文化、人文思想及自然百科能全息化、无缝链接化有机结合,形成超越学科的完整认知体系。

.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