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

“你再不听话,就让你爸给你找个后妈!”这是部分母亲小时候吓唬孩子的一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后妈可不是个善茬,不像我这么好说话。

世界上最出名的后妈,恐怕要首选童话灰姑娘里的角色,在嫁给女主角的爸爸以后,逐渐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和自己的两个“坏”女儿,用尽各种方法,去欺凌灰姑娘,让她住在布满灰尘的阁楼里,没日没夜的干活,终日和拖布与水桶为伴。

但童话故事是“公平”的,坏人总是会受到惩罚,灰姑娘得到了超自然力量的帮助,在舞会上变身为贵小姐,成功了吸引了王子的注意,但因为她在午夜十二点后,就会变回原形,只好仓促逃走,丢下一只水晶鞋。

在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成就一段佳话。

灰姑娘的童话,流传千年,类似的故事原型,在世界各国都有记载,有据可查的,竟有1500多种之多,中国古代也有相近的女主角,记载于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比格林童话还要早上900年。

但这些童话之间的细节颇有不同,但主线剧情和人物大体类似,善良美丽和聪慧的好女孩、恶毒的后妈,相貌平平却性格刁蛮的坏姐姐,有神奇的经历、通过某个物品识别身份,男女主角最终幸福的在一起。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1)

灰姑娘是一种原型,象征性的表达了部分女性群体内心的需要。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2)

女儿与爸爸

曾经听到几位朋友,这样描述自己的童年,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买礼物,等到大一些的时候,就很少有这样的事情了。或者她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认为爸爸是个完美的男性,无所不能,可以满足自己所有的需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理想化的幻想破灭了。

正常发展的家庭中,这种幻灭是必然现象,在部分个体身上,可能会带来一些“创伤”,压抑着怨怼、沮丧和不满,有的女性在长大之后,总希望能找到一个满足自己所有幻想的男人,潜意识里想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但随着关系的深入,这种幻灭的过程再次浮现。

童年被压抑的情绪,再配合一个成年人的力量,喷涌而出。

灰姑娘在父亲续弦以后,遇到了完美的王子。并且,那只水晶鞋只有她能穿上,其他任何女人都替代不了。这个童话故事,在无意识中,满足了女性童年被压抑的愿望,并且附加了一条安全措施—水晶鞋,她成了王子的唯一。

虽然在表面上,母亲的去世是真实的创伤,但灰姑娘最终在男性身上,获得了疗愈。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3)

过往女性力量的来源

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女性,可能是较为“悲催”的一代,她们没有选举权和财产权,并要时刻压抑着自己的性欲,同时代的弗洛伊德,搞出了“阴茎嫉妒”这个概念,指的是女孩在成长过程中,观察到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让她们感到自己是有“缺陷”的,并诱发了自卑,甚至产生嫉妒。并幻想着占有自己的父亲,并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女孩们认为那就是力量和无所不能的象征,在成人之后,作为女性也确实受到了诸多的限制,但那是时代的局限性。在当今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渐提高,临床上这种概念也较少提及。

但灰姑娘的故事,流传的年代更为久远,对女性的压抑尤甚,在格林童话的版本里,当父亲要去集市,问女儿们需要什么礼物时,二个姐姐想得到珠宝和漂亮衣服,而女主角却说:“亲爱的爸爸,就把你回家路上碰着你帽子的第一根树枝,折给我吧。”

在她得到树枝后,就来到母亲坟前,将树枝栽了下去,每天用泪水浇灌,树枝居然长成了大树,并吸引了神奇的小鸟前来筑巢,想要什么,这只鸟都会给她带回来,包括后来的礼服和鞋子。

其他的版本,有的是出现一个拄拐的婆婆,轻轻往地下一戳,就变出了马车和礼服,或者是手持魔杖的仙女,从天而降,满足了她所有的愿望。

从精神分析视角来看,树枝、大树、小鸟、拐棍和魔杖,在某些情况下,都可以看成是阴茎的象征,这是过往女性力量的来源,她们潜意识里想要拥有这个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最终的结果,是通过拥有一个男人来实现。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4)

好与坏,永恒的话题

克莱因认为,婴儿会把自己在饥饿时,没有满足自己的乳房想象成坏的,迫害性的,而能及时哺育自己的乳房,认为是好的和值得被爱的,在人生的最初几个月,这种好与坏泾渭分明,随着心理的发展,宝宝们渐渐认识到,所谓的好与坏,两者都属于一个母亲。

在灰姑娘的众多版本中,人物都是“全好”或者“全坏”的,善良聪慧的女主,恶毒的继母,正义潇洒的王子,还有邪恶的姐姐,并时刻想着迫害她。

婴儿们会在想象中,充满恨意的攻击或摧毁“坏”乳房,几个原始版本的灰姑娘里,不是老鹰去啄瞎了这几个坏女人,就是国王或王子下令将她们砍头,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几经改编,善良的灰姑娘原谅了姐姐和继母。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婴儿期好与坏的心理残留,会投射到外界。比如:某些迷妹喜爱着自己完美的爱豆。或是在恋爱初期迷恋着自己完美的另一半,但随着幻想的破灭,对方的形象就迅速的跌入谷底,每个毛孔都散发着缺点。

在群体层面,这种好与坏泾渭分明的现象,更会被无限放大,当明星人设崩塌,会迅速变成另一个反面教材,因为他们作为被投射的客体,让这种投射受挫,那种羞耻和愤恨是非常巨大的。

这甚至会诱发一些男女的对立,另一个性别被描绘成一无是处的恶魔,处处都暗藏迫害的阴谋,并号召大家不要进入亲密关系,或者离开一段婚姻。虽然,确实有部分关系,最好的结局就是“死亡”,但真实与幻想之间,是需要觉察和理解的地带。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5)

当代灰姑娘

在现代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灰姑娘的原型也可以经常看到,韩剧中出身贫寒的女主角,心地善良,天资聪慧,遇到了风华正茂的男一号,而此时往往又有一位出身优渥的女配角,因嫉生恨,每一分钟都致力于破坏男女主人公的关系,但终究敌不过真爱,有情人终成眷属。

灰姑娘因为父亲失去理智(完美父亲幻灭之路)(6)

还有那些被改编的宫廷剧,女主角出身低贱,机缘巧合间被皇上宠幸,几经波折,最终逆袭成后宫之主。

但与以往那些“前辈”的被动和柔弱不同,当代的灰姑娘,往往积极主动,不仅仅是颜值在线,还拥有各项能力,可以应对不同的困难。

换句话说,这个时代的对女性的期待和要求,发生了变化,而女性内心的发展,当然还会有过去时代的影子,当代灰姑娘的原型,虽然被包裹了积极、自信和勇敢的外衣,也没有了所谓的“阴茎嫉妒”,她们获得力量的方式,可能是认同了父亲的某种特质,或是母亲曾经的抱持,也有时代文化的推动,但内在的核心没有改变—对完美父亲幻灭的拒绝

童话里的灰姑娘,在受到不公的待遇后,父亲是默认的(有的版本是父亲因病去世),并没有表现出半点的怨言,最后无缝衔接到完美王子的怀抱,继续幸福下去,其实她没有长大,而是还停留在幻灭前的阶段。

如果拒绝这种幻灭,在亲密关系中,完美需求的投射就会落到对方头上,虽然在意识层面清晰的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是王子,但潜意识暗涌的需求,总是会用各种方式,去检验这段关系。

而当代的文化,又在不停的制造完美女人的影像,她们似乎无懈可击,没有缺点,这更让外界,甚至是自己,忘记了去照顾内心的“灰姑娘”。

去觉察这种“原型”的存在,与之对话,伴随成长,让早该到来的幻灭发生,去把握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幻想和真实之间,找到和解的方案。

当然,留一点幻想还是很可爱的,当与真实的爱相遇时,也可能会开出美丽的烟花。

作者:汉尼拔的晚宴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