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

苏联解体,从侮辱英烈开始。

苏联解体前,有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苏联上上下下都在批判和反思他们的烈士,批判他们的前领导人,批判马克思列宁思想。

这个现象严重到什么地步?

苏联解体前2年,苏联老对手美国的《纽约时报》在1989年10月23日,是这么描述的。

“苏联报纸每天充斥着从飞碟之谜,到对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亵渎等耸人听闻的新闻”;苏共莫斯科市委机关报《莫斯科真理报》登出了斯大林是沙皇暗探局的奸细这类纯属捏造的报道;《星火》报甚至指责“十月革命是没有必要的,是错误的”。

说实话,美国他们是巴不得苏联早点解体,但昔日令美国令资本家恐惧的苏联,如今却以这种形式作践自己,夸张到了连美国都有点唏嘘,“苏联他们是不是太过了?”

回想起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到

“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没想到,结果反倒是苏联先走一步。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1)

说到苏联解体,很多人会将原因归结于他们的经济出了问题,

说苏联前身沙俄被推翻,是因为人们总是排队还领不到面包,而苏联解体,同样还是因为排队领不到面包的原因。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2)

然而,苏联解体真是单纯的经济原因吗?肯定不是,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可是比苏联解体前夕还严重,但怎么没见美国解体。

真要刨根究底的问下去,除了苏联宪法当初本身对于反国家分裂的规则制定有问题外,更大原因在于他们的脑子,也就是思想出了大问题,毕竟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导致了结果,而侮辱烈士,只是他们解构文化解构政权的手段之一。

说到苏联思想混乱的原因,除了美国CIA局长艾伦.杜勒斯在1945年提出的从思想上瓦解苏联青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苏联本身,他们自己抛弃了自己,斯大林之后,他们两次陷入了历史虚无主义,第二次则直接导致1991年苏联的解体,使得被称做战斗民族的他们,面对国家的分裂,抗争都没抗争一下。

再见,英雄

受虚无主义影响,苏联解体前,他们是这么侮辱他们的英雄的。

他们抹黑《钢炼》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他是“乌克兰的卖国贼”;

他们抹黑抗击德军的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说他是“纵火犯”、“小偷”;

他们抹黑用身体堵抢眼的战士马特洛索夫,说他说“不过是被流弹击毙”。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3)

他们拆除加盟国的卫国战争英雄纪念碑,他们改掉了那些以英雄命名的街道、博物馆、公园的名字。

他们像没发生过一样,抹掉了那些历史记忆。

除了抹黑英烈,他们还洗白他们的历史罪人。

比如夸沙俄末代皇帝尼古拉二世是“爱民如子”的“好沙皇”,以及一战乌克兰傀儡政权首领斯科罗帕茨基等等,甚至直到今天,克里米亚总检察长波克隆斯卡娅,她还贬斥列宁,否认推翻沙皇的积极意义,甚至为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招魂,为沙俄的扩张史叫好。

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

正如清代林则徐好友,思想家龚自珍在《古史钩沉》所说,

“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国,必先灭其文”

而为了灭其文,苏联和美国可是花了老大的劲。

先是在1987年5月,苏联末代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

“苏联自1929年以来的经验全部是错误的。”“苏联的经验有四分之三以上是令人怀疑的,应该予以否定或纠正。”

随后在1988年苏共第十九次党代表会议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民主化、社会多元论”成了揭露苏联社会主义“黑暗面”的有力武器。特别是那个“公开性”,戈尔巴乔夫时不时就提起,从此苏联社会就刮起一阵“翻案风”。

除此之外,戈尔巴乔夫还将苏联重要报刊的管理交给了亲西方人士比如雅科夫列夫,而包括《真理报》,《共青团真理报》《莫斯科新闻》,《消息报》,《文学报》等,而这些报纸的内容,无一例外的,都在刻意放大历史片段,任意曲解、随意假设、肆意剪裁历史,只看历史其过,而不看其功。

戈尔巴乔夫认为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历史,是推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条件。

到了1989年,他们甚至从教材上动手。

苏联高校砍掉了许多传统的社会科学课程。如取消‘苏共党史’,取消‘科学共产主义’,‘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取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美学原理’。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全面取消高校的马列主义课程,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历史虚无主义运动升级到极点,泛滥到白热化程度。

而为了让这个运动做的更加彻底,戈尔巴乔夫甚至放开了对信息的审查以及对刊物的发行权,

1990年6月,戈尔巴乔夫宣布私人可以办报,只要年满18岁,没有精神病即可。

这使得一时间苏联纸贵,像那种揭露苏联黑幕的《新世界》杂志能够卖到了150万分,其他乱七八糟的杂志更是层出不穷,使得苏联国内一时间纸张供应不足,甚至只能上芬兰进口。

从此历史虚无主义从史学界渗透到文艺界,一些作家通过大量含沙射影的作品,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先锋队,把虚无苏共史和苏联社会主义当作时髦。裁剪、歪曲、拼凑和糟蹋历史之风一浪高过一浪,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不可一日不拱卒

到今天,有个说法是这么说,说美国对于苏联的解体很意外,说他们完全不知情,美国也是懵的。不知不觉的,苏联就解体了。

然而事实上,美国是早有预见,更是早早地就在着手。

有句话叫做,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温水煮青蛙,苏联这锅水,他们其实烧了46年。

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际关系委员会上,

是这么说的,

“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来所有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

“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的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概念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

“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以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将会一幕一幕的上演,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无可挽回的走向消亡。比方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我们将训练那些艺术家。文学,戏剧,电影——。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总之是对于一切不道德的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

“我们将不知不觉地,但是积极地和经常不断的促进官员们的恣意妄为,让他们贪贿无度,丧失原则。官僚主义和拖沓推诿视为善举,而诚信和正派将被人耻笑,变成人人不耻和不合时宜的东西。”

“只有少数人,极少数人,才能感觉到或者认识到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会把这些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把他们变成众人耻笑的对象;我们会找到诽谤他们的办法,宣布他们是社会渣滓。我们要把布尔什维克的根挖出来,把精神道德的基础庸俗化并加以清除。”

“我们将以这种方法一代接一代的动摇和破坏列宁主义的狂热。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要把主要的赌注压在青年的身上,要让它变质、发霉、腐烂。我们要把他们变成无耻之徒、庸人和世界主义者。我们一定要做到。”

这个CIA局长艾伦·杜勒斯在视频中指名道姓的,说要直取苏联性命,然而,我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却发现,竟然有篇叫做《艾伦.杜勒斯1945年演讲帮助我们理解当代现实》的文章,在逐字逐句的曲解他的这段演说,他们说,当时CIA局长说的是,处理美国自身的问题,并不是针对苏联,当然也不是针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看来,那篇文章目的很明显,就是在为美国洗白,并且要隐藏美国想要用糖衣炮弹摧毁他国意识形态的意图。

说实话,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非常的强。本身他们的石油霸权,美元霸权和美军霸权,就是天然的招牌,天生具备超强的腐蚀意志的能力,而再加上他们刻意的输出他们的电影、书籍等文化内容,使得本就思想不坚定的苏联人很容易就失去了信仰。

事实上,何止是普通的苏联人信仰丧失,甚至连研究了几十年社会主义的社会学家也都信仰崩塌,比如说著名社会学家塔雅特·扎斯拉夫斯卡娅,她就放弃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信念,认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4)

塔雅特·扎斯拉夫斯卡娅

所以啊,意识形态的攻击有多可怕,毕竟这是从内部攻破,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逆的。

所以,苏联解体是他们的目的,侮辱烈士是现象也是结果之一,而导致这一切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思想上。

特别是1990 年,以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抛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苏共理论界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用抽象的人道主义解读历史、阐述历史。

再说得简单点,就是他们不走科学道路,不实事求是,不与时俱进,不辩证不看功过的看问题,走向了形而上的西方推崇的“人道”“民主”道路。

当然,苏联解体也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锅,戈尔巴乔夫只是将否定历史发扬光大罢了,

而往前追溯的话,那就要提大名鼎鼎的赫鲁晓夫了。

1956 年苏共二十大即将闭幕时,赫鲁晓夫做了一个长达4个小时的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该报告对斯大林展开了大“审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无情批判,苏共理论界和史学界以反对 “个人崇拜”为旗号、以“重评斯大林”为理由,大肆虚无化斯大林。并罗织罪名来抹杀斯大林的历史功绩。“他们竭力把斯大林妖魔化, 把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提并论,恣意扩大‘大清洗’ 运动的错误和运动中的受害人数。”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开了否定苏共历史的先河,拉开了苏共党内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浪潮的序幕。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5)

用伟人的话说,

“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一是揭了盖子,这是好的,二是捅了娄子,全世界都震动。

而说到赫鲁晓夫当时的问题,跟戈尔巴乔夫犯得一样。也都属无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唯物辩证的教导,片面的看问题。

而这之后,苏联也就走上了“苏修”道路,也就是社会帝国主义道路,打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幌子,底子里还是帝国主义那套。他们陈兵边境百万,不断骚扰我们,他们使用雇佣军干涉安哥拉和入侵扎伊尔,阴谋颠覆苏丹政府,干涉许多国家内政,挑拨和破坏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团结。

而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坏了,错误的使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而这也导致了后来苏联思想全线崩坏,在戈尔巴乔夫以及美国带领下,创办乱七八糟的杂志,全面侮辱他们的烈士,解构他们的历史。

而再来,就是苏联的解体。

《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这一书中提到,苏联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国家,整个社会也是一个意识形态化的社会。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6)

这怎么理解呢?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是一个靠信仰而存在的好几个国家的联盟。

当初苏联之所以成立,到后来有十几个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国家愿意加入到苏联联盟中,除了靠着国家强制力,就是靠着他的那一套干掉剥削,干掉996,人性得到解放的极其吸引人的意识形态学说。

所以,一旦苏联的意识形态被摧毁,也就意味着推翻一个制度,他们抹黑和否定自己的历史,抹黑他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那么,后来戈尔巴乔夫的出现,美国的插手,随后他们从世界上解体,十几个国家各过各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美国相比较苏联,虽然美国实在恶心人。但是他们的爱国教育做得真是可以,如果看美国电影电视剧的话,会发现,他们很多地方每家每户挂国旗;加州等地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向美国宣誓效忠;每年超级碗等重大比赛前全体会高唱美国国歌《星条旗》;所有政治演讲必以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国)结尾。许多食品包装上会印有美国国旗图案,等等等等。

1960年苏联为什么解散中苏友谊(从丑化他们的英烈开始)(7)

可以看出美国在爱国教育上,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所以,当《纽约时报》看到苏联那么没底线的侮辱自己的英烈时,甚至为苏联这个国家感到惋惜。

话说回来,苏联还是挺伟大的,生前启发我们,即使是死后还在警示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一路上摸着毛熊过河,都快把他摸秃了都。

苏联的经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某些人,他们打着反思历史的旗号,侮辱烈士,随意评价历史伟人,也不实事求是的看问题,一味的恶心我们。

都说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绝对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国家财富。

至于苏联的英雄,早在1956年就没有了。

好了,这里是阿程笔记,感谢您看到这里,如果觉得还不错,还恳请点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