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喜事来添喜(碗糕开口笑家有喜事到)

家有喜事来添喜(碗糕开口笑家有喜事到)(1)

给碗糕“点红”,增加一抹喜庆的色调。

家有喜事来添喜(碗糕开口笑家有喜事到)(2)

用来盛碗糕的“碗”,小巧玲珑。

家有喜事来添喜(碗糕开口笑家有喜事到)(3)

碗糕店老板“挖”碗糕动作熟练

“虾米碗糕”和“田螺肉碗糕”

作为泉州美食文化的符号和名片,碗糕其实早已融入泉州寻常百姓的烟火生活之中,不仅在一日三餐里时常能见到它,它更是体现在了泉州人的日常用语上。

“虾米碗糕?”这句闽南语,在泉州人日常交流过程中,应该是再常见不过了。然而,如果你不懂得闽南语或不了解泉州文化,乍一听,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难道说的是加入虾米口味的碗糕吗?事实上,并非如此。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其实这是一种“闽南黑话”,包含有“什么东西?”“什么情况?”“什么意思?”等多种意思,表达了说话者的一种迷惑、感到不可思议或难以理解的心理感受。

而在闽南话中,亦有一句听起来十分生动诙谐的俗语:“输人不输阵,输阵碗糕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比赛或竞争中,即便是输赢已定,也不能输了阵仗和架势,如果输了阵仗和架势,就真的是颜面扫地。众所周知,如果蒸碗糕蒸得成功,溢出容器的部分,会呈现出如花朵般绽放的“笑脸”,样子十分喜庆。不过,在这句闽南俗语中,“碗糕面”(类似脸上开花的意思)颇有一种嘲讽、讥笑的意味。

好吧,既然“虾米碗糕”里没有虾米,那么,“田螺肉碗糕”里总该有田螺肉了吧?很遗憾,也没有。其实,田螺肉碗糕是在传统碗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品种,《泉州习俗》有载,这种碗糕不同于泉州其他地方的双发碗糕,气孔细密,底部圆滑光亮,颇似琉璃灯泡,故亦称“琉璃底碗糕”。吃起来既软润有弹性,又有松脆感,似有一种吃田螺的独特口感。因此,这种类型的碗糕便被叫作“田螺肉碗糕”。

逢年过节碗糕香 闽南俗事少不了

在泉州,过年时要“蒸糕做粿”早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正如闽南俗语所言:“蒸糕做粿‘发’新年。”也正因为此,碗糕还有一个别称叫“发糕”。

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之后到除夕前,是泉州传统上所谓的“筅尘日”,“筅尘日”的时候,除了要对屋子进行整理和大扫除之外,还要提前准备好辞年时祭拜祖先所需的各种供品,比如五谷、六斋、红鸡蛋、甜粿等,以及必不可少的碗糕。过去的时候,在泉州人眼里,“碗糕”似乎成了一种“圣物”。一位老泉州人告诉记者,过年的时候,如果是打算在自家做碗糕,那么,一定要做好精心准备。做碗糕的时候,更是要全神贯注,最好是悄悄地躲起来“蒸”,万不可心不在焉,也不可以让小孩子在旁边喧哗吵闹。否则碗糕怕“吵”,很可能就会“发”不起来。而万一要是将碗糕给“蒸”坏了,不管是“发”不起来,还是发“酸”掉了,都是十分不吉利的。

除了逢年过节,在泉州,碗糕还经常出现在一些重要的仪式和场合。譬如,据媒体报道,去年一场泉州高甲戏的拜师仪式上,为了表示学员们的诚意,戏台上便摆放了三牲、鲜果、清茶、生葱、芹菜、桂圆、碗糕和腊肉等。

除此之外,婴儿出生足月,按照闽南风俗,通常都会做“弥月”。届时,亲家要送来衣服、被子、披风、摇篮和金银饰品,并向亲友邻居派送“龟粿粽”(皆为闽南特色传统小吃),即“百寿龟”“碗糕”“猪母乳”“碱粽”等。

有意思的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气,泉州人在用碗糕祭拜之前,通常会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叫给碗糕“点红”。在瓷杯中盛满清水,放入朱红粉,再用指尖轻轻蘸起来,按压点缀于咧嘴轻笑的碗糕正上方,就像吹落于白雪地中的红梅,又宛若美人胸口的朱砂痣,惊艳绝美、喜庆动人。

来源: 东南早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