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结尾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著录参考文献,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又可以防范文献著录中的“引而不注”“有意漏引”“不当自引”“模糊标引”等学术不当、不端行为。下面,达晋编译依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就工作中发现的参考文献著录常见不规范问题进行分析。

学术论文结尾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1)

一、未按要求著录页码。页码是参考文献著录中的一个重要著录要素,其作用是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文献,准确核查引用信息,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为此,国家标准将参考文献区分为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并对两类文献页码的标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著录中不规范问题不少,常见的是不著录页码,或者未区分著录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依据国家标准,阅读型参考文献是“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阅读过的信息资源,或供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资源”,阅读型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文章的起讫页或起始页;引文参考文献是“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信息资源”,引文参考文献的页码著录引用信息所在页。

二、标识符号使用错误。国家标准中规定了参考文献著录使用的9个标识符号,其中:一类是作为前置符的项目标识符,如“.”“: ”“,”“; ”“∥”;另一类为内容识别符,如“()”“[]”“/”“-”。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著录实践中出现的差错,如:其他题名信息前未采用“: ”或将其误用;混淆“()”“[]”;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之间未用“-”;等等,均因部分作者不理解标识符号的含义、功能所导致的。

三、主要责任者姓名著录错误。主要责任者是必备的著录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姓名著录不规范,如欧美著者姓名顺序错误,姓名字母的大小写不规范,欧美著者的中译名著录不规范等。依据国家标准,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其姓全部著录,字母全大写,名可缩写为首字母;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只著录其姓; 同姓不同名的欧美著者,其中译名不仅要著录其姓,还需著录其名的首字母。

四、出版项著录要素缺失。出版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报纸的版次等著录要素。除了前面的页码著录问题外,该项常见的错误是某些著录要素缺项,且较多地出现在未出版的学位论文和报纸的著录中。按规定,学位论文采用专著的著录格式,出版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等。对未出版的学位论文,出版者应为学位论文的授予单位,即论文的保存单位,出版地为保存单位的所在城市。

报纸是一种连续出版物,报纸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时,应按照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格式著录。与期刊不同,报纸没有页码,为方便读者快速找到引用文献,报纸出版项中有“出版日期(版次)”的著录要素,其中“版次”的功用等同于期刊中页码。需要说明的是,对纸介报纸,版次不得省略;对电子报纸,则版次可以省略。

学术论文结尾著录参考文献的作用(科技论文中参考文献著录常见不规范问题分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