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马褂孔云龙为什么封神(大器晚成孔云龙)

德云社跨年专场,一场《扒马褂》让观众彻底记住了一个姓孔名嘟字老leng的老伙子。提起孔三哥德云社的资深粉都会感慨他能活着就是个奇迹,坎坷路上有意外有作死,但却与爆红不搭ga。

扒马褂孔云龙为什么封神(大器晚成孔云龙)(1)

说《扒马褂》的德云演员也不少,但令人一个段子重复刷上十遍还意犹未尽的没有几人。如果说《扒马褂》是个契机,成为孔三哥的扬名立万的翻身之作,那么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就是他傲立于舞台之上的力量之源。

我们都知道他一夜爆红,可谁又知道他背后所付出的努力,舞台不会埋没一个底蕴深厚的角儿。就犹如一个人吃了九个馒头没有饱,吃到第十个他饱了,我们不能说前面九个是没有作用的。

扒马褂孔云龙为什么封神(大器晚成孔云龙)(2)

个人认为孔三哥之所以能一战封神,离不开舞台经验丰富,突出自己特色,旧瓶换新酒这几点原因。作为和小岳同时学艺的三哥,曾经的贯口王,十几年的表演经验不是白说的,相声表演只有固定的套路没有一成不变的台词,我相信郭于二老也不会闲暇到和他一句一句对台词的地步,上台之前大概齐缕一缕对一对应该是常态,从他现用济公传的两处到老leng梗,应该都算现挂,但他随机应变的舞台处理方式真的很应景,特别是后裔射日的王者荣耀篇让我更坚信没有完全对台词。拿自己砸挂,把自己的缺点变成特色,因为事故原因让他说话语速太会太快,但他却吐字清晰,有种顿顿然的感觉,这种感觉刚好造就了自己憨憨傻傻直不愣登的人设,所以台本设计里面的对,说错了,还有观众让他下去他真的就下去了的这些都是给这个人设立的标志,也为最后的大型刨活做一定的铺垫。再谈创新,老段子没有新内容,观众不会买帐,孔三哥的现场刨活刚好突破了这个陈规,加上于老师的精湛演技,这要是不火不合情理。

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基本功,就是得到了力捧的机会,也不一定能广为人知,所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其天天想着蹭流量和买热搜,不如踏踏实实搞业务,兢兢业业搞创作,为传统艺术带来鲜活的明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