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

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1)

明朝后期,山西汾州有一位书生,姓李,就叫他李书生吧。李书生志向很大,立志于考取功名,将来做个父母官,为皇帝分忧,为朝廷解难,治理百姓,教化百姓,施恩与百姓,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

但是,事与愿违,尽管李书生很用功读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但他的功名,只止步于秀才,连个举人都没考上。他不信命,继续苦读,结果又考了二十多年,他都五十岁了,还是没考中举人。

五十岁了,人老了,钱花光了,当年意气风发的李书生,如今也成了老学究,大家出于尊敬,也都叫他李学究。此时,为了生活,李学究不得不靠给别人写信、题字等赚钱。

一日天气大好,李学究在家闲来无事,躺在摇椅上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梦里,家里来了两个人,看穿着像是衙役。一个衙役拿着帖子,敲了敲门,直接进来了,走到李学究跟前,说:“我们府君大人,得知老先生学问渊博,因此特意聘请老先生做教授(教授学问的意思,和今天的教授不一样),这是请帖,请快些跟我们走吧。”

府君,汉代时对太守的尊称,后来成为对大官的尊称;同时,这个词也可以是对神的尊称。

李学究不及思考,一听说是府君大人,又看两人像衙役,还以为某个大官要请他做私塾先生,赶紧起来,整理衣冠。出了门,他看到有三匹马,于是骑上马,跟着两个衙役出发了。

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2)

很快,三人来到一处府邸,看起来十分豪华,起码是个二品大员甚至是王爷的府邸。那两个衙役开了门,里面有青衣童子接应。

青衣童子在前面带路,李学究看到这里十分宽阔,房屋美仑美奂,又高大又漂亮,他走在曲曲折折的栏杆上,又走过回廊,终于来到了地方,那是一座书屋,不过足有三间房子那么大,里面还有许多书。

李学究坐下后,那青衣童子离开了。

很快,出来两位少年,不用说,这是大户人家的公子了。两位公子以学生的身份,拜了拜李学究,十分恭敬。李学究发现,他们穿着锦衣,相貌不错,心中也很高兴。

从那以后,李学究就开始教习两位公子,两位公子勤勤恳恳,从不偷懒,进步很快。至于一日三餐,自然有人送来。睡觉活动,也有安排好的地方。

书房的外面,是主人家的大院子,靠近厅堂,所以有时候李学究能听到厅堂里的声音。不过,基本都是吆喝、鞭笞的声音,具体有哪些人,说了什么话,他听不到。待了许久,也没见主人出来。

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一年。一日,李学究耐不住了,问两个公子,他们父亲什么时候有空,自己想见一见。

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3)

两位公子异口同声,说道:“很快了,他马上就会来见您。”

果然,下午的时候,主人出来了,他戴着金冠,穿着紫色蟒袍,看起来像是王爷一样,但不知道他具体是什么官职,是不是王爷。主人对李学究很客气,毫无架子,礼仪到位。

双方寒暄客套之后,李学究开始直奔主题:“小可承蒙您看得起,聘请到这里做先生,深感荣幸。如今已经一年了,我实在是有些想家了。”

主人听了后,颇有些惊异又略带一些哂笑,说:“先生,您到这里是不可能回去了。不过你放心,我会给你安排好,你就不要多虑了。”

说完后,主人离开了。李学究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在冥府了,眼前的主人,其实就是冥府十殿阎君之一。他很不高兴,但却无可奈何,只能继续留下,安心教习两位公子。

过了几天,冥王设宴,邀请了李学究。但是,李学究不想去,找了一套说辞,说自己太寒酸了,不懂礼仪之类的,但是冥王没管他,直接叫人强行把他带过去了。

宴席在大厅里,看座位,加上冥王的话,也不过只有四人。这么说来,除了李学究之外,还有两人。

外面的童子打扫了庭院和小路后,过了许久,一个和尚来了。这大和尚坐着肩舆(简单理解就是轿子),抬着就肩舆的人,足足有十六人。在轿子前面 ,还有十六人负责带路,后面还是三十二人,前后加起来足有六十四个随从,一看就是大有派头。

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4)

冥王一看,尊称和尚为大和尚。

很快,又来了一个和尚,跟之前的大和尚一样,坐着轿子,带了许多随从,冥王尊称他为二和尚。

两个和尚坐下后,冥王和李学究也坐下了,大家开始吃饭喝酒聊天。冥王一直和大和尚、二和尚在聊天,聊的内容,李学究听了半天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李学究喝了酒,吃了饭和果子,只觉得这些很美味,自己从来没吃过,也没看过,甚至没听过,仿佛不是人间的东西。

酒过三巡,大家喝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大堂房子屋檐下,落下一架梯子。两个和尚一看,于是出去,爬上了梯子。李学究觉得奇怪,跟出去看。只见两个和尚,到了屋檐上,随即就腾云驾雾离开了。

冥王对李学究说:“先生,你不是要回去吗?从这个梯子爬上去,落下后就能回家了。”

李学究一听大喜,连忙爬梯子。但是,梯子很难爬,他费了许多力气才爬上去。到了上面,正要踩到屋檐,结果一脚踏空,他直接落下去了。

“先生切记,此间之事,不可对别人说啊!”冥王的声音传了过来。

李学究吓得哇哇大叫,等落地后,睁眼一看,自己居然是个婴儿,托生在本地,也就是汾州,很有钱的李氏家中。他记得之前的事,所以也能开口说话,父母都惊呆了。

民间故事月夜奇遇(民间故事冥府奇遇)(5)

四岁的时候,他已经能握笔写字了,还会读书,点评其父的文章时,非常犀利到位。父亲大为震撼,从此用心教他读书,还请几个先生来,专业辅导他。

十几年后,他去考试,很快就考中了秀才、举人,最后中了进士。再以后,他就做了扬州通判。

清兵南下入关,李学究亲自迎接裕亲王。裕亲王一把拉住他,说:“通判大人,看看本王。当年的事,你还记得吗?”

李学究一看,马上认出来他是之前的那个二和尚,不由得觉得诧异。不过,大和尚是谁,他就不知道了。

这个故事,不是要说李学究没有风骨,身为明朝人,却去迎裕亲王。我推测,这故事大概是要说:你看别人是天才,可能别人背后的努力,你并不知道;你看别人做老板发财,人前风光,大富大贵,但你可能不知道,别人可能是靠着上一辈人的福气,甚至好几代人的福荫。

也可能,就是一段单纯志怪的故事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