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一般都是什么佛(大雄宝殿在佛殿里面是什么地位)

佛殿是主要的礼佛空间,可以说是佛寺建筑的主体部分,其内部供奉有佛像、菩萨像或天王力士像等,游人及信众来佛寺一般会到佛殿中礼佛。

佛殿空间中,大雄宝殿是最宏伟的礼佛空间,尺度规模较大,可以说是寺院投入最多财力、人力和物力修建的佛寺建筑之一。究其原因,可能是此处供奉有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的塑像,且有些僧事活动也在此处进行。

大雄宝殿平面一般呈方形,“其间数从3 间到 11 间不等,具体的情况要根据寺院规制之大小、布局方式、内部供奉佛像之需要来决定,殿内在面向开门的位置设置佛像,也有同时在其背面设置观音像,面向观音的墙开门,影响了人们礼佛的交通流线。

大雄宝殿一般都是什么佛(大雄宝殿在佛殿里面是什么地位)(1)

大雄宝殿通常为木构,一般不采用平棊(即天花),而是采用“彻上露明造”,该建筑结构清晰可见,不仅能在高度上获得更多的空间,可以容纳更高大的佛像,同时,还可以作为装饰,使整个空间显得宽敞,更有利于营造庄严的氛围,使人进入殿宇时,更觉佛殿的宏大和自身的渺小。这种强烈的对比无疑会触动人心,使人心生一脚踏入便是进入庄严佛土之感。

大雄宝殿以佛像为主,佛像是空间内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雄宝殿内前部空间供奉的佛像有组合式和排列式:组合式是在升起的佛台上布置一组塑像,如山西五台山唐代佛光寺大雄宝殿内佛像全部组织在一起放置于殿内的佛台之上;排列式佛像则是分散式佛像布置,单佛单座,在殿内中部设置主体佛像,在东西两侧设罗汉像等,这种布局方式是现今大雄宝殿较为常见的布局方式。

殿内中部主体佛像除单座佛像外,常见组合有以下几种:一是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像,左为阿难像,右为迦叶像,或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二是横三世佛像或竖三世佛像,横三世佛像即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像,左为阿弥陀佛像,右为药师佛像。竖三世佛像即中间为释迦牟尼佛像(现代佛),左为弥勒佛像(未来佛),右为燃灯佛像(过去佛);三是三身佛像,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

大雄宝殿一般都是什么佛(大雄宝殿在佛殿里面是什么地位)(2)

殿内两侧佛像组合通常是十八罗汉像呈左九尊右九尊放置,或二十诸天像呈左十尊右十放置。大雄宝殿内中部主体佛像的背面若设置观音像,其空间较主体佛像布置空间要狭窄一些,观音像两侧通常有善财像和龙女像。

大雄宝殿内无论是主体佛像还是其两侧的佛像,一般都会设在具有一定高度的台座上,而塑像本身具有一定高度,人们站在或跪在殿内佛像前时,往往需仰视佛像,与佛像的双眼相对,佛像或慈悲或庄严或嗔怒的神情在殿内其它礼佛用具的烘托下直入人心,使人得到慰藉或心生敬畏。殿内中部的主体佛像往往比两侧的佛像要高大许多,如上文提到的释迦牟尼佛、横三世佛和菩萨像,这不仅能突出主体佛像的重要性,还能使礼佛之人心生崇敬之情。

大雄宝殿一般都是什么佛(大雄宝殿在佛殿里面是什么地位)(3)

除了佛像,殿内还有幢幡、鲜花供品、佛事用品,有的殿内还会在两侧放置钟、鼓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烘托佛像、营造殿内空间佛国庄严氛围必不可少的部分。佛像之上的幢,佛像之前的幡,把佛像的面容遮住了一部分,人们虽走近佛像,但也看不真切,使佛教氛围更浓。高大佛像前供桌上的鲜花供果、灯台香烛等繁而不乱。殿内虽有部分光线,但并不是特别明亮,殿内烛火的黄色光线与蒲团、帐幔、金属器具、甚至金色的佛像在相互映衬下使不明亮的空间统一于一个整体色调,更显幽静和神秘。当室外光线暗下来时,这种气氛更浓厚了。由此可见,传统佛寺中的佛殿空间视知觉设计有以下特点:

首先,殿内空间存在着纵向与横向高度差的对比:横向的对比为高大的佛像及其基座与两侧较小的佛像及其基座的高度对比;纵向的对比为从天花到高大的佛像到佛像的基座,再到供桌、再到蒲团的高度对比;从殿内中部高大的佛像到两侧小型佛像再到佛像前面的供桌,高度呈大幅度递减。这种高度上的较大变化和人们日常居住空间颇为不同,给人们的视觉上和精神上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其次,各礼佛用具是礼佛空间的一部分,有装饰和烘托佛像、渲染气氛的作用。此外,殿内虽受室外光线的影响,但相对室外四时四景的变化,殿内的事物几乎不变,这在营造的庄严肃穆的氛围之上又有了一层佛土永恒的意味。殿内是庄严神圣、永恒不变的佛境,人们进入其中拜佛敬佛,便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