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李银河王小波(王小波和李银河)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爱情宝典,我想一定是王小波这本《爱你就像爱生命》,一封封情书写满了他对李银河的款款深情,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生活中的李银河王小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生活中的李银河王小波(王小波和李银河)

生活中的李银河王小波

如果说这世上有什么爱情宝典,我想一定是王小波这本《爱你就像爱生命》,一封封情书写满了他对李银河的款款深情。

一年前,无意间读到这本书,说实话当时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触动。

直到最近,又了解到不少二人的事迹,回想当初所读之书,一瞬间被强烈震撼。

以前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后来才发现,若是不了解人生,有些书是读不懂的。

01

1977年的一天,王小波把刚写的《绿毛水怪》寄去《光明日报》。

当时就职于《光明日报》的李银河,辗转间读到《绿毛水怪》文稿,顿时心中一紧。

她说:“写作手法虽然稚嫩,但却有什么东西深深拨动了我的心弦。”

从此,她记住了“王小波”这个名字。

后来,李银河因为学术问题跑去请教身为逻辑学家的王方名,也就是王小波的父亲。

其实除了学术问题,她还有另外一层私心,想趁此机会见识一下王小波的庐山真面目。

谁知这一见把李银河心里所有的美好幻想打破了。

她吓坏了:“觉得他长得真是够难看的”,“不但丑,丑中还带着一点凶样”。

仅是这一点,还没来得及点燃的爱情火苗就已经悄无声息熄灭了。

想想也是,好看的皮囊谁不想要,而且“以貌取人”本来自古有之。

唐代有位文学家叫做罗隐,才华横溢,只可惜其貌不扬,颜值撑不起才华。

有一宰相之女读过罗隐的诗作,对他非常仰慕。宰相为了女儿的幸福,特地把罗隐请到家里,然后让女儿躲在门后偷看。

谁知女儿看过之后,直接把收藏的罗隐诗作全部销毁,从此再也不读他的诗。

这两个故事的开局如出一辙,当时读起来就忍不住发笑(没有贬义哦)。爱美之心嘛,人皆有之,普通人或是伟人,皆不例外。

02

还好故事到这里并没有戛然而止。

几天之后,王小波主动找到李银河。二人大谈起文学,正聊得畅快之际,王小波话锋一转,直截了当问道:

“你有男朋友吗”?

李银河先是一愣,随即如实相告:“没有”。

“你看我怎么样?”

不得不说小波的胆量简直非一般人可比。因为“文革”的耽误,他读罢初中就断了学业,在小厂做起工人,而此时的李银河早已完成大学学业,在大报担任编辑。

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李银河也说:“他就是一个男版灰姑娘。”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银河收到王小波源源不断的情书,最初的方式也很特别,写在五线谱上。

“做梦也没想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一封又一封情感真挚的信件拨动着李银河的情绪,让她内心不自觉柔软下来,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花儿。

03

任何一段感情,发展之初都要先经受无数考验。李银河同样在意别人的眼光,在意家人的看法。

因为相貌问题,家人给出了反对意见。李银河本就在意,加上家人的劝阻,于是向王小波提出分手。

她送上两张电影票,附言:“我们以后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小波立马退回电影票,随信写道:“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他想放弃但又绝不气馁,一封又一封接着写信: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面对李银河的不理睬,他继续写道:

“你应该去动物园的爬虫馆看看,是不是我比它们还难看……”

“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咱们扯平了。”

这些话幽默风趣,又透露出如小孩子一样纯真,李银河感动的同时也终于释怀了,既然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只能二选一,她选择后者。

从此以后,两人坠入爱河,一发不可收拾。

04

“你好哇,李银河”,基本是王小波写给李银河所有情书的开头。

有几分俏皮,又有几分天真,情感之细腻牵动无数少女心。

我很讨厌我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

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

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更动听的话了!

这样的信坦诚直率,天真无邪,睿智风趣的王小波原来也有如此孩童般率真的一面。

美好的爱情从来不是枯燥的,即便日子平淡如水,也能从中发掘乐趣。

两人的爱情就像糖果罐,她们就像围着糖果罐的孩子,不时从罐中发现惊喜。

小波说:“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银河说:“你这把钥匙就是开我这把锁的。”

再没有什么能比两个灵魂高度契合更让人羡慕的了。在有趣的灵魂面前,财权相貌通通都没那么重要了。

05

她们在风雨里一起患难,彼此相互支撑。因为有这些因素,这段爱情更是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1980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结婚了。

两年后,李银河申请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社会学,王小波因为条件限制只能在两年后才去与之相会。

一起在美国修学的那段时间,两人仅靠银河每月的400美元奖学金维持生活。

最初,两人一起在餐馆打工,小波因为拖累银河而自卑,银河也因为心疼小波而不肯让他打工。

“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银河态度坚决答道:“文学是他的生命。我们对生活要求不高,我一个人工作够用了。”

从此王小波全身心投入写作。

回国之后,王小波被安排在计算机教室工作,做些杂活。

小波觉得活得窝囊:“我老婆当教授,我狗屁不是。哀乐中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罢。”

即便两人地位悬殊,李银河从来没有嫌弃过他。

她鼓励道:“小波,好好写小说吧,你是无价之宝。”

这就是李银河,一个毫无条件信任并且全心全意支持小波发展的人。

06

爱情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如果说李银河成就了王小波,那么王小波也成就了李银河。

什么是美好的爱情,大概就是无论何时所遇何事,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

李银河做同性恋现象调查研究时,很多亲朋好友都持反对态度。

要知道,在当时几乎没有人研究这个领域,更何况一届女流,质疑声更是源源不断。

只有王小波坚决支持,无论在精神上还是行动上,他把她当做生命来爱。

1997年,李银河还在剑桥做访问学者,而王小波因突发心脏病与世长辞,这段朴素又真挚的爱情就这样落幕了。

《爱你就像爱生命》再版时,李银河在序言中写道:

今天去给他扫墓。他的生命就像刻着他名字的那块巍峨的巨石,默默无语。

小波离去已经七年了。七年间,树叶绿了七次,又黄了七次。花儿开了七次,又落了七次。我的生命就在这花开花落之间匆匆过去。而他的花已永不再开,永远的枯萎了。

翻拣他当初给我的情书,只觉得倏忽之间,阴阳两隔,人生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既然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既然再美好的花朵也会枯萎,再美好的爱情也会湮灭,上帝为什么要让它存在?

没有人能给我一个答案。也许根本就没有答案。

有些人遇见了便是一生,我想无论有没有答案,那些书信和那些经历都是银河一生的财富。

正如小波在五线谱所说,他和她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王小波和李银河做到了,浪漫温馨一生围绕在她们身边,那些美好的爱情也带给后辈无限遐想。

如果说爱情有什么秘诀,我想就是如他们一般同舟共济风雨相随,相互包容,彼此支持,把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过成诗。


作者介绍:一名95后上班族,爱读书爱记录生活,分享读书写作和自律成长相关,希望在成长路上变得更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