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红利期时间段(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被)

读这篇文章之前,相信你已经知道“割韭菜”的意思了。

以前从来都觉得这个只是股市专用语,没想到放到互联网上,韭菜也是一茬一茬的。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韭菜,就连非著名自媒体人一碗梁粉,虽然在互联网已经上过各种大大小小的当,掉过很多巨坑,但也从来不会承认自己是根又鲜又绿的韭菜。

贪便宜,想赚快钱,人类刚需性需求都是诱因,但是这些诱因下,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韭菜的呢?

今天,一碗梁粉就跟大伙一起聊聊一些案例。

想占战狼2票房的便宜?

战狼2很火。

火到什么程度? 不仅票房创记录,各种文章满天飞,连想通过这个热点来微信引流的朋友也惊动了。

恩,你应该在朋友圈,微信群看到过这样的链接。

互联网红利期时间段(你是怎样一步一步被)(1)

推广的内容大致会包括:活动推广,商品推广,以及公众号推广。

其中公众号推广有这么一个套路(很不幸,当我想截图的时候,貌似也已经被封了):

1.底部出现一个美女诱惑类公众号,类似美女视频,或者美女言情小说

2.关注以后,立即跳出一段引导语 例如单身寂寞女生,是个蓝色链接

3.单身寂寞?那我来继续点一下吧

4.于是,又一个公众号需要关注以后才能看到视频

5.以上过程,反复,最后你有可能关注了8,9个公号也看不到什么内容。

恩,对于专业人士你会说了,这个只是引流到几个公众号而已,对于变现还离得远呢。

但是,投放一次广告,收获8,9次关注,这个生意很好呢。

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原则,行为门槛降低策略

上面举的这几个案例,或多或少都运用了销售中的一些心理学策略,一碗梁粉陆陆续续在以前的文章中也提过了,那就是: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原则,行为门槛降低策略。

所谓沉没成本,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为“沉没成本”(Sunk Cost)。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而所谓的损失厌恶原则,是这么回事: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损失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是一致的,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而行为门槛降低的策略,在一碗梁粉的这篇文章里已经提及:《把社群当成产品,聊聊销售的4种策略(附案例)》(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上面的两个案例,每一个步骤,已经非常清楚地体现了这几个策略:

不管是获得最后抽奖的BB霜,还是分享战狼2的票房,

1.每个动作很轻,很容易完成(行为门槛很低)

例如:点击关注,分享到朋友圈,分享到微信群,回复关键词等

2.由一系列动作完成,如果不能得到最后的商品或者视频等,前面完成的事情已经是沉没成本。

3.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已经获得的利益,相对未来的预期收益,是更加难以让人舍弃的。(损失厌恶)

小结,小结一下

为了生存和繁衍,人类的某些性格特质就算经历了千百年的进化,也是很难改变。

比方说,上面提到的沉没成本,损失厌恶原则等等。

上面提到的这两个案例,套路虽然是套路,但是如何运用这些策略在销售过程中,是每一个互联网运营的朋友值得学习的。

一碗梁粉今天就说到这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