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木心现状(陈丹青为啥拒不出版木心的授课讲义)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有两个版本,一版是木心自己写的。当时木心给陈丹青一帮人讲授文学课,大概两个星期讲一课,聚不齐人另择时间,拖拖拉拉讲了五年。每次讲课前,木心都用心写了讲义,几千字到几万字不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一次木心正在写讲义,学生们去看他,他笑着说:“为了对得起你们交的学费”。

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的听课笔记。有漏记,有误记。陈丹青在出版时,“未加修饰,以原貌呈现。”其实陈丹青完全可以参照木心的讲稿进行补充修正,或者直接出版木心的讲稿。但是他没有。因为木心的遗嘱是“不出版”。

陈丹青为了鼓吹木心,采取了折中的方法,没有出版木心的讲稿,但是出版了自己的听课笔记。这样既遵守了恩师的遗嘱,又达成了扬名的效果。

木心为什么不同意出版自己的讲稿呢?因为在他看来,这些东西没有出版价值。他最中意的,是自己写的散文和诗歌以及小说。他说,我跟孔子不同。孔子是“述而不作”,我是“作而不述”。

“述”就是聊天。《论语》就是孔子和学生们的聊天记录,连听课笔记都算不上。“作”就是创作。孔子晚年对《春秋》《诗经》《易经》进行了“二创”,据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他的二创作品。

木心对自己的所“作”颇为自负,但对自己的所“述”不以为然,因此不让出版。

陈丹青木心现状(陈丹青为啥拒不出版木心的授课讲义)(1)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有些地方讲得很好,有些地方讲得一般,有些地方讲得很差,兹摘一些专家学者的评语如下。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打通中西文化,(让我们)重新理解方块字,展开一幅完全不同的壮阔组图。

《文学回忆录》出版后,我如获至宝。这本书为我们展演了艺术家发现自己、完成自己的榜样;他为我们详尽描绘了艺术之路的景况。他是弥足珍贵的文化孤本,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先生于我辈,是镜,是尺,是灯,是药。

《文学回忆录》通篇大言断语,经常一言以蔽之。笔记对口头演讲的过滤固然促成了这个特点,但它未尝不是木心自己风格的体现。木心的大言并不欺世,相反,却能使人回到那种古老的“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的感觉。

在很多专家为一块邮票大小的地方忙碌一辈子的今天,如此猛烈的大言既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正因为其猛烈,我们从中也能发现不少错误或问题。灼见之中有错误和谬见,这本是私人性质的文学史无法避免的。这一点我们不必讳言,因为这些错误或问题无损于它独特的光芒和价值。

读木心的东西,我常常为他的审美直觉和连珠妙语而击节,但有时也为这些妙语缺乏一个较坚实的学术基础而叹息。读此书的乐趣就如同去琉璃厂淘旧书,每有意外的收获,便有一股快意在心头升起。

本书最大的价值,不是有关文学的知识以及许多令人难忘的妙语金句,而是木心作为艺术家的个人感悟。

木心渊远究极,思深文艳,曲感人心,辞动人情,然又难读难懂,难解难分。《文学回忆录》发表,打开了通往木心世界的方便法门。

木心贡献,不仅在文学,尤其在与世界交浅言深的微言大义。木心文字,中西文脉皆通。木心唯美,是修辞高手。他是文章“武功上的莫扎特”,其一招一式,皆有出处,又变幻莫测,法无定法。

木心之智,沮丧于宇宙荒谬。木心之心,唯美于汉语幽韵。唯美而沮丧,是木心标识。荒谬宇宙中,木心昙花一现。龌龊时代里,木心出淤泥而不染。

《文学回忆录》洋洋五十万言,是木心讲授文学史的一份课堂记录,尽管不能算是木心作品,仍给人带来难得的享受。

陈丹青木心现状(陈丹青为啥拒不出版木心的授课讲义)(2)

木心是一个未被驯化的诗人,一个机智从容、造诣不凡的语言艺术家。他的散文只需读上几篇就让人感到,这是难以企及的成就;作家把渊博的学识、对艺术的精辟见解、对世界的瞭望浓缩在十几页空白稿纸上,意蕴丰富,不落窠臼,令人不由得赞叹。

木心把他自身的美学观和世界观讲进去,为文学史课注入少有的慧见、热情和趣味。

离题话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把大量的离题话抽去,就不成其为木心的文学课了。笔录最难得的是为我们留下木心的这份文学自由谈。谈魏晋风度,谈商业文化,谈存在主义……这是在谈他的选择,也是在谈他的宿命。

《文学回忆录》描绘出一个年长者的文学记忆,一位尼采信徒的精神之旅,一名当代艺术家富于感性意义的形而上学。没有人能像他这样来谈论文学史。

《文学回忆录》大量出现的“即兴判断”,精彩纷呈,不像是经过搜索找到的“合适”表达,而是从一个源泉中涌出。

《文学回忆录》不同于寻常的文学史专著,是有拣择的单一视角,而非全知全能、面面俱到;有讲述者鲜活在内,绝不疏远、冷漠。

木心的文学史,知识的真伪、观点的正误不甚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优游于文学史中的、独特的木心。

木心的讲述,还原了文学史的两个重要功能:一是透见底里,认清自己的学术和文化源脉;一是与前辈作家作品交际,并将这些亲交故旧引荐给众人。

木心的批评方法置于文学史中,遵循学养、传统的谱序,从先贤至此间,或因阅读原典而直达,或藉他人阐释而历传,非由时间久暂或地域远近决定;而因文学趣味的投缘,古人们也可以不为时空所囿。

木心的文学史讲述,除文学之外,还回顾了世界古今的哲学、宗教、艺术、历史、政治,从前人讲到个人的身世、经历、交游、人生感喟、创作甘苦……庞杂、随意。而文学性是这广阔视野的焦点,兴致勃勃、天马行空的闲谈中,有学理、有经验、还有精到的文学批评。

看木心语录。只一句,眼泪扑出来。待看下一句,又冷不防一脚绊个狗吃屎。太刁钻太刻薄太尖酸太悲悯。这老头儿真坏。

陈丹青木心现状(陈丹青为啥拒不出版木心的授课讲义)(3)

木心的文字用词太古,明明是一句散文式的句子,排成诗的段落格式,似乎竟然也成了诗。他的文字本来就不想给你一种很明显的“阅读消遣”的意图。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给胯下有“马”的人看的,郑振铎的《文学大纲》是给找“马”骑的人看的。

《文学回忆录》,犀利爽快又不失温柔敦厚。

《文学回忆录》是我的枕畔书、地铁书。它的每一页都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等了多少年,就在等这么一部作家的文学史,而不是史家的或者理论家的文学史。

木心的这本《文学回忆录》,文字、思想、个性,给我的震撼,无法形容。我一直想找一本可读的世界文学通史,寻点读书门径,若是专家学者们,能有木心半点的趣味,我也不至一无所获。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是一本顶着被人诟病的脸也要推荐的好书。

《文学回忆录》并没有给我什么惊喜,只是一部偶有妙语的简明文学史。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推荐给所有文学青年。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矫情造作到极点。

木心这部《文学回忆录》,当得起“字字珠玑”。

看《文学回忆录》,有种亦悲亦喜的冲动。

《文学回忆录》,复活一个语睿心长的木心,接续“民国”最后的智者风范。为时代注入涓涓细语,替浅阅读的新媒体环境加上深深辞章。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

闲言不赘。这套《文学回忆录》介绍给大家,喜欢的朋友可以买一套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