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投降直接找康熙 施琅求情遭怒斥

台湾大捷,深知圣意的明珠率先提议派人前去整理接管;但以伊桑阿为首的满大爷们以户部没钱给安置为由,提议朝廷放弃台湾,退守厦门。

康熙自然不会放弃台湾,不然也不会劳民伤财的训练水兵去打。只是呢,他需要大臣们的支持。

而且很明显,索党成员是担心自己的人都是满人,听到水都晕,别说见水了,所以没办法派去台湾。而让康熙把自己的人放在台湾镇守他们又不愿意。

索额图与明珠一样,自然清楚康熙是绝对不会放弃台湾的,不过索额图才不会说话,更不会当真康熙的面拆自己女婿伊桑阿的台。

其实这次明珠是非常认可固守台湾的,因为他一改往日琉璃蛋的做派,直接上奏“说弃台论者,该杀”。可他很明显无法在言语让伊桑阿口服心服,因为他居然当着康熙的面动起脚来了。

施琅投降直接找康熙 施琅求情遭怒斥(1)

面对打成一团的大臣,也是为了堵大臣们的嘴,康熙让他们把自己对台湾问题的想法都写成折子呈上来,无论说什么他都不怪罪。

然后他把这些折子,转给打下台湾的功臣施琅手上,听听施琅怎样说。

这时候的施琅,那是朝廷新封的靖海侯爷,所以至少在他自己认为,自己说话再也不是人微言轻了,再怎么着自己也是在康熙心中有点分量的人了。所以在他进京谈完公事后,就替靳辅陈潢求了情。

可惜他的求情康熙并没有照准,而是直接质问他是何居心,说有人说他施琅一入台湾就拜郑氏祠堂,就视察农桑,是上马能带兵,下马能管民;如今居然还要替河道重臣求情,难道是台湾也有河需要那两人去治,还是等他当了台湾王了直接让那两人去管河务。

就这一番质问,可把施琅大人直接吓到冷汗直流,只顾跪地磕头了。

施琅为靳辅陈潢求情,的确是像他说的那样,是因为他在洪泽湖练兵时,二人没少帮忙;但如果当年在索额图一心要置靳辅陈潢为死地时他来求情,在康熙眼里,他就是道同可谋者。

毕竟当年为保那二人,康熙可是没少费心思,与高士奇一起也没少与索党打擂台。

那时候施琅求情,即便他自己觉得人微言轻,但在康熙心中却是有分量的,还能拿他求情之事做做文章,在保靳辅陈潢二人的事情上多一层加持。

但如今却不是,此刻的施琅是功高震主手握台湾自给自足的靖海侯;靳辅是手握河道衙门的朝廷重臣。河海相连,在那个年代,没火车汽车和飞机,运输货物粮草都得经过海与河。这两方的人有私交,关系好,可不是康熙愿意看到的。

而且靳辅陈潢治河已经快十年了,治河成效已经显现了出来,就连曾经想要二人性命的索额图,都不敢否认二人的功劳,可见靳辅陈潢的功劳,是全民公认的。

就这样两个有功之臣,却天天带珈上工,这本就是索额图特意在打康熙的脸。为什么说是索额图呢,因为明珠曾经提议过给二人去枷锁,康熙也同意,但索额图反对,明珠康熙就都没坚持。然后就让二人带珈上工两年多。

这个枷锁肯定是要去,但要么靳辅上折子以带着枷锁无法工作为由自请去珈,要么就只能是康熙发话了。此刻的他们是天下人认可的大功之臣,别的大臣要求情,弄不好就被会被康熙当成拉拢之意。

也许只有那个以“直”为名的于振甲替他们求情,才会让康熙准奏,但于振甲要的是“直”名,最最看不惯的就是陈潢那劳民伤财的治河主张,又怎么可能替他们说话。

当然他们的珈还是康熙给去了,因为康熙想要亲征葛尔丹,就先巡视黄河,然后看到二人即便因带珈导致了满身伤痕,还依然在泥里水里干的个热火朝天,所以直接就把他俩的珈给去了,把靳治豫也给放了回来。

再说巡视了三省灾区的按察使于振甲,在回宫复旨的时候可真是痛哭流涕的悔过。这在康熙看来,这一趟让于振甲亲眼目睹了自己种下的恶,已经让其从内心深处得到了改变,以后应该会懂得什么叫做“顾大局,遵法令”了。

这样一个敢说得“直”臣,给他权力,让他不经奏事处直接给自己上奏折,无论民间冤情,还是官场腐败交给于振甲,在康熙眼里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让于振甲主要勘察的还是河道上。

康熙相信于振甲会给他带来一个不偏不倚比较公正的结果。

可惜,康熙低估了于振甲的爱“名”之心,也低估了于振甲爱“民”之心。

于振甲爱“名”,所以他期望的是自己的治河主张能够得以实施,能够让名垂青史。所以他坚决反对陈潢那开新河的治河主张。

于振甲爱“民”,所以他不赞成陈潢那开新河,高筑堤那劳民伤财的治河主张。

至于陈潢那什么河床比海床底,贸然清河床上的淤泥会导致海水倒灌,他才不会搭理。

因为他有没去看,即便看了也不懂,陈潢再怎么坚持己见,也是他自己的一面之词;

其实康熙也算是与陈潢好好地沟通过的,他把朝臣讨论奏折的手抄本发给靳辅陈潢,也大过年的派高士奇去劝说。

就连明珠都让高士奇好好劝陈潢听皇上的。

此刻的康熙已经不是当年的康熙了,当年康熙初遇陈潢时,那是因为黄河15年间决堤66次,而且还让漕运也断。他怕了,所以遇到那样一个懂治河的人,他就差点喊“老天开眼了”。所以对于陈潢的一切行为,他就都能容忍,只要他治河就行。

但此刻,黄河初步治理已见成效,黄河安澜,漕运畅通,他自己也有了了平三藩收台湾的功绩,他自然对靳辅陈潢有了更高的要求。

可陈潢还是当年的陈潢,河道上的事情,他认定了的,谁都无法劝得动。

再说康熙因为要准备亲征葛尔丹,需要大把的钱粮支持的,自然就没有多余的钱花在河道上。而靳辅这边的工程报价,也的确是高的很。没办法朝廷只能在一次又一次地开会讨论后,选择了于振甲的挖淤泥方案。

说白了,最终还就是钱的问题么。

只是于振甲带着人挖呀挖呀,结果一问干活的河工才知道,这下游挖了,上游又给冲下来了,就是白挖。

施琅投降直接找康熙 施琅求情遭怒斥(2)

再上奏折,康熙再派人勘验,原来真的是海床比河床高。这河治的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