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工作人员(今天下午4点到凌晨一点)

大家好,我是来自融媒体中心的志愿者王群。我现在工作的这个点位叫做集中隔离点指挥部的信息组,前面几天我们一直是处于一个带教跟学的状态,还没有正式的开始上手自己工作。刚来到指挥部信息组的时候我们拿到一套学习材料,上面有五个二维码,马上加入了五个群。我加入了这个五个群之后,感觉压力还是挺大的,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在这五个群里不停地跳动。当时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也是觉得挺复杂,但是后来真的把我们安排到点位上让我们跟着前面的志愿者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逐渐的理清了头绪。

▼讲述人:区融媒体中心志愿者 王群(左二)方雨斌(左一)刘瑛(右一)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工作人员(今天下午4点到凌晨一点)(1)

跟同去的小伙伴一起接受培训

简单的说一下,我们整个的工作流程吧。刚才我说到我们加了五个信息群,分别是机场转运来的目的地在闵行的“入境旅客群”、地区组转运来的从上海入境的“外地旅客群”、“居家条件核实群”和集散点“公安核心信息群”,另外还有就是一个“联络群”。我们要在这五个群组里不断地筛选出属于我们这个工作点位的信息,把它汇总,然后需要跟机场对接、跟酒店对接、包括跟我们派出的车队接、跟街镇对接等等。

在这两天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觉整个工作流程设计的非常的严密,形成了一个闭环。就是一个旅客他从入境到上海之后,谁来接?接之后送到哪里?包括从上海中转的这些旅客,他们隔离14天之后从上海离开的时候车子谁派?送到哪里?这些都安排的非常非常清楚。前面已经有五批志愿者在这边工作过了,我们这一批是第六批志愿者。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工作人员(今天下午4点到凌晨一点)(2)

熟悉业务流程

在这个信息群里,会不断的有一些前一批的志愿者跟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这些志愿者中也有我的一些朋友,我刚加入到这个群组之后就有我一位朋友给我发信息说:“你也来了!”大家真的有种在这里偶遇的感觉。他是工作在浦东机场直接接旅客的那批志愿者,也给我发了一些他们的工作状态的照片。他们真的是需要工作期间一直穿着防护服,然后凌晨的时候会接飞机,把乘客送到大巴车上。大巴车的志愿者再把旅客送到隔离点的酒店,酒店的志愿者再安排入住。这时候我们要把所有的信息汇总、统筹,整个的过程中车子几点出发,然后酒店几点入住,这些都是要跟各个地方各个点位的人对接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工作人员(今天下午4点到凌晨一点)(3)

累了这样“眯”一会儿

我的这位朋友经常在结束志愿服务之后在群里跟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也给大家留了一段话,他说:“今天大夜班可能会碰到凌晨抵达的乘客,法兰克福航班存在旅客转机的可能,如果是从英国回来的旅客几十个小时不吃不喝很辛苦。今天是我服务的最后一班,我在防护服上写了一行字:‘面前是同胞,欢迎回家,身后是亲朋,放心有我’。与第七批志愿者共勉。我们撤岗了,各位辛苦。”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工作人员(今天下午4点到凌晨一点)(4)

给归家者以力量

当时看到这段话之后,我真的觉得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他们不仅自己很辛苦而且还想的很周到,再防护服上写上这些字,让刚一下飞机的我们的同胞瞬间就感觉很温暖。然后把他还把自己在志愿服务期间遇到的一些问题,手写了工作日记发在群里和大家分享。我觉得和他们相比起来,我自己做的真的是太少了,还不够。

今天(4.23)下午4:00到凌晨1:00,我将独立的上第一个夜班,希望能够一切顺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