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雕刻艺术 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口处,距市区12.5公里,从北魏太和十九年开凿,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是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共同组成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雕刻艺术 东方雕刻艺术的瑰宝(1)

图说:龙门石窟 来源:网络

东(香山)、西(龙门山)两山相互对峙,伊河从中间流过,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天然门阙,因此自春秋战国以来,龙门山口就获得“伊阙”的称呼。后来,隋炀帝建都洛阳,因为宫城正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并且沿用到今天。1961年,龙门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400余年的营造,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规模营建有140多年,从而形成了南北长达1公里、具有2300余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最小的佛像在莲花洞中,每个只有2厘米,称为微雕。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建于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