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国家水利风景区(用好水优势乐yào)

#头条创作挑战赛#都江堰市地处天府源头,都江堰之首,水资源得天独厚,如何用好资源,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水生态转换,成为摆在我们都江堰市水利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都江堰国家水利风景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都江堰国家水利风景区(用好水优势乐yào)

都江堰国家水利风景区

#创作挑战赛#

都江堰市地处天府源头,都江堰之首,水资源得天独厚,如何用好资源,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水生态转换,成为摆在我们都江堰市水利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充沛的水资源

都江堰市与水相关的资源主要有七个方面:

1.水资源 都江堰市每年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3亿m³地表水资源,为都江堰灌区水源提供地,每年向灌区净提供水源约8亿m³。每年约取3.5亿m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和生活用水。近年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干渠所引水大部分未有效利用。

2. 水面水域资源 都江堰市“六山一水三分坝”, 河系水网密布,水面水域面积约18万亩。

3. 水利工程资源 都江堰市有干支斗农毛等各级灌溉渠道约3600km,平坝区有以排涝为主的排水主沟超过300km,现仅发挥其基本功能,下一步应综合开发、多重利用。

4.水力资源,我市水力资源丰富,建有大型电站一座,小型电站60余座,仅作发电使用。下一步坝区水电站形成的水域发展安全纳凉产业;对部分动力站、碾坊予以一定程度的恢复,作为水利用观赏和体验的载体。

5. 再生水资源,每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的再生水水约0.8亿m³。

6.水生态资源 主要包括河流、水生物、水岸线、水空间等。

7.水文化资源 都江堰市的水文化主要都江堰治水文化为:“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直、逢正抽心”,“无坝引水 主流灌溉”、“因势利导 顺其自然”、“人水和谐”。下一步依托水工程、河(渠)道、湖库采取多样化形式都江堰的治水事迹、堰功、水故事、水传说等水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弘扬。

二、保护用好水生态,乐水都江堰

“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说的是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我的理解“知者乐水”有三层意思:一是要喜爱水;二是守护好水,守护水生态;三是人水和谐、感受水带来的乐趣。主要如下:

一)在快速发展中,水被忽视的方面:1.是目前在城市化建设、交通道路基建设、管道埋设、农户建房及土地整理等项目中,对河(沟)渠覆盖、直沟变弯沟、大沟变小沟、明沟变暗沟以及挤占水空间、河渠沟岸及上方穿越、河渠沟岸悬挂线管等,甚至灭失渠(沟)道时有发生,造成近来部分区域灌溉和排涝困难;2.是大部分河(渠)道管护通道未贯通;3.是对部分河(渠)长时间断流,生河(渠)原生态特别是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足;4.是在工程建设中只考虑灌溉和排洪涝,很少考虑水利景观打造;5.是工程建设目标单一,未兼顾安全性地亲水、赏水、融水等的需求;6.水文化与水工程建设融合度低。

二)水保护 1.是严控河(沟)渠覆盖、直沟变弯沟,禁止大沟变小沟、明沟变暗沟、灭失渠(沟)等,将河沟岸及上方穿越、挤占水空间、悬挂物逐步予以取缔改造;2.注重贯通管护通道和推进水文化建设;3.是注重生河(渠)原生态特别是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平坝区河(渠)整治以生态护岸为主,保证水域陆域联通;4.是加大水系联通和调度力度,保证主要河(渠、沟)内水长流,鱼(虾)等长游,岸生物勃勃生机;5. 在工程建设中具备条件的地方努力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水利景观;6.是工程建设具备条件的地方打造兼顾人们安全性地亲水、赏水、融水等的需求;7.是将河(渠)沿线的污水治理和工程项目建设同步推进。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长期锲而不舍的推进河(渠)水治理工作;实现乐水都江堰,确保我市河(渠)畅通、管护通道通、水常流,实现水流清澈、鱼虾及水生植物共生、人水和谐,变“眺水(都江堰景区)、远水”为“近水、赏水、融入水、亲水、玩水、乐水”。

三、做好水生态价值转换,繁荣水经济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扎实做好我市水生态价值转换工作,繁荣水经济。

1. 做好水的买与卖及工程水费的收取。

首先要解决水从哪里来,向大堰处争取乡村振兴用水和生态用水,加上农业用水,多次循环使用,大力发展低耗水、零污染的水景观、亲水型、水上游乐、人水友好型、体验型项目。采取优质优价,高质量供水。利用灌排沟渠系输到沿渠周边各用水户,借水还水,多次出售,流出的水或用于灌溉或流入干渠。这种方式只是改变当前水流的路径,很少消耗水资源,在此过程中进入灌渠的水多次使用,河(渠)就是水的搬运工,对渠道沿线的开发建设用水单位收取工程水费,多次利用后用于灌溉。

2. 水域水面有偿使用。利用河、库、湖等发展水上游乐、漂流等项目;

3.推进河渠、沟及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有偿用于安全的亲水、赏水、融水等项目。

4. 争取再生水水利用试点,下一步过建湿地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废水再净化,立足于减少中水使用成本和能源消耗,变中水回用为中水利用,上游处理下游使用,利用现有的输水通道供下游用水户使用,将再处理的水有偿用于下游区域生产、生态和景观等(相比中水回用减少管道建设、水增压成本,减少碳排放)。

5.探索将我市的水电等进行打包的碳汇交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辈们留下了使用两千余年的水利工程,现在我们仍受惠于它,我辈理当做好水生态系统治理工作,建设水生态文明,实现乐水都江堰,繁荣水经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