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海韵教育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海韵教育小学数学)(1)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例题、教师讲解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解决问题,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做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新课标中将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设有“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通过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新能力,让学生逐渐发现并掌握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策略,并能熟练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小学数学教师基础知识不扎实、能力不强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小学都加强了对各科教师的教育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但目前仍然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基础知识、教学能力并不扎实,其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无法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出现一些对教材概念不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了解的情况,时常遇到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无法有效回答的尴尬情况,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无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⑵教师对教学任务重视度不足

  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较重,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传授一些应付考试的策略,并不注重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也有部分教师为了考试才重视解决问题教学,没有真正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开展教学,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⑶教学方法单一、老套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奇的事物更加关注,对于枯燥无味的事物存在反感、抵触情绪。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此外,部分教师仍采用老套的教学方案,他们也不会主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编写教案,难以接受新思想,违背新课程标准的规定。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小学生存在解决问题的障碍,在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导致底气不足而引起的情况。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即便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学生也难以利用这些方法去解答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挫伤学生学习信心。

  ⑵学生思维能力单一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死板,过于强调数学知识、技能、解题方法,不重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单一。

  ⑶学生缺乏生活实践

  小学生对数学应用题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应用题不感兴趣,再加上生活实践较少,对数学问题感觉生疏,缺乏判断能力,难以准确掌握题意,导致解决问题能力不高。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实践

  1.加强基础训练

  在小学数学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夯实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整理清楚基本的数学关系,理解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熟悉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让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让学生有信心和底气面对综合性数学问题,利用解题策略去解答这些问题。小学生通常害怕综合型的解决问题,因为这类型的问题通常由几道有关联的解决问题拼凑而成,因此要解决综合型数学问题,就必须要掌握各基本数学关系,这对学生数学基础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基础知识强化练习,巩固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师可以在综合型数学问题后面适当补充条件或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到问题后立即联想到要解决该问题所必需的充分条件,巩固学生解题基础后,再提出一些锻炼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如:教师给出“AB两队共修一条铁路,A队修360米,B队修240米”两个条件,对低年级小学生提出“两队共修多少米?A队比B队多修多少米?”之类的问题,考查加减乘除基本数学关系,对高年级小学生提出“A队比B队多修的距离占两队总修距离的多少?”之类的问题。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训练,让学生逐渐熟悉解决问题的策略。

  2.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一定的情境,融入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合理的情境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阅历,让学生结合实际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中选取题材,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找到所学数学概念的原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比例”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将两杯牛奶带到课堂,让学生去尝一尝,学生反映一杯浓、一杯淡,通过这样的情境将“比例知识”融入,之后让学生尝试当堂配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理解数学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优化数学资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题的解决方式多种多样,每道题的解决方式、思维方法各有不同。数学教材上对解决问题这一方面专门开设了相关单元,教师应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去磨炼解题思维和技巧,通过不断解题总结出解题策略。

  如:枚举策略、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假设策略等,在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一一尝试,让学生熟悉这些解题策略,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特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通过加强学生数学基础训练,创设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资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