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顺德大良出台打造)

作为顺德中心城区,大良街道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如今更是有新一波政策“组合拳”提升教育质量。今(31)日,大良召开政策解读会,正式公布《顺德区大良街道打造“品质教育”措施》(以下简称《八大措施》),全面推动大良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上,大良街道党工委委员李海源介绍了《八大措施》的起草背景和指导思想。她表示,《八大措施》是落实市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做好大良“村改”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措施。据悉,《八大措施》将结合大良实际情况,通过八大措施23条落地方案解决市民“急难愁盼”的教育热点、焦点、痛点问题。

根据目标,大良力争到2023年,“标杆引领、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家长幸福感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另外,《八大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找准制约大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先后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实地调研,对《八大措施》进行广泛论证,对收集到的30余条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吸收借鉴。

广州教育高质量发展(顺德大良出台打造)(1)

扫描:顺德大良如何打好政策“组合拳”?

措施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公办品牌学校

《八大措施》指出,大良将全力打造顺峰中学成全区有影响力的品牌初中。通过打造特色课程,以AI人工智能试点校为契机,引入省内外知名高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实验班,打造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同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与顺峰小学的集团化办学,探索5.5 3.5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九年一贯培养。街道财政也将加大投入,连续三年每年投入不低于400万元专项扶持经费,帮助顺峰中学打造特色课程和提升办学条件,快速推动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和宿舍楼建设,配置一流的教学设施。

大良也将着力打造一流的新城区公办教育。做实华侨教育集团,从小学开始开设“港澳班”,探索华侨小学(原聚胜小学)、成美中学与华侨中学人才十二年一贯培养,做强“侨牌”特色。打造“港澳班”、“AI人工智能课程实验班”两大特色,分别与华侨集团内的成美中学、华侨中学初中部(在建)实行九年一贯培养。三年内将聚胜小学打造成一流的公办小学、将成美中学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公办初中,让新城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办教育。

措施二:构建更优质均衡普惠的基础教育体系

大良将构建初中错位特色发展格局。持续实施初中“壮腰”工程,在集中打造顺峰中学的同时,引导另外3所公办初中特色发展,财政连续三年每所学校每年投入不低于200万元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梁开中学打造信息技术特色、成美中学打造港澳班特色、凤城实验学校打造艺术体育特色,以课程开设和招生政策为突破口探索以上特色项目的小初衔接,实现人才连贯培养。重点关注养正学校初中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标杆引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公办民办齐头并进的初中教育格局。

做大做强小学教育集团(片区)提升小学教育整体水平。对两大教育集团(西山小学、本原小学)、三大片区(顺峰小学、世纪小学、聚胜小学)的组织架构、成员校构成、运作模式等进行重新梳理。

更充分发挥龙头学校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队伍建设、教研教改等方面对薄弱学校的带动作用,资源更多向薄弱小学倾斜,帮助薄弱学校实现提升。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小学专项提升经费予以保障。

《八大措施》指出,大良将持续巩固5080成果,扩大公办普惠幼儿园比例。在公办幼儿园占比全区最高的基础上,未来几年,重点推进包括电建洺悦华府幼儿园、华侨城云邸幼儿园在内的4所公办幼儿园建设。

措施三:打造更具引领力的教研团队

继续强化街道教研室的引领作用,建立“科组长—学科工作室主持人—街道专职教研员”的学科建设三级责任制。健全街道名师、学科工作室评价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及学科工作室主持人的辐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同时,探索互联网 “三跨”教研机制,开展学科融合、结对帮扶和小初衔接等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措施四:打造更具战斗力的优秀校长队伍

据悉,大良拟构建与完善公办中小学校长(执行校长)绩效激励机制。凤城智善教育基金会设立100万专项资金,构建大良街道公办小学校长(执行校长)绩效激励机制,在区的基础上增加初中校长绩效激励金额。建立完善年度“卓越校长”、“年度校长(园长)”命名机制。每年命名“卓越校长”、“年度校长(园长)”各1名,并分别给予不低于4万元的奖励,激励更多校长奋发有为。

措施五:锻造更具凝聚力的教育铁军

为激励先进,大良也将探索命名年度“卓越教师”、“年度教师”各2名,分别给予不低于3万元的奖励;命名年度十大教学标兵,每人给予2万元奖励;命名年度优秀教育团队(不多于10名),每个团队给予不低于10万元奖励。同时,在区的基础上增加初中办学绩效激励金额。

《八大措施》还提出构建完备的优秀人才体系。如强化师德教育和考核,做好教师梯队建设,通过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做好青年教师五年成长规划、成立青年名师工作室和名师成长共同体等措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良计划完善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在落实市区关于教育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基础上,设立教育引才专项激励资金。从2022年开始,双一流高校或世界排名前200的名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我街道公办学校任教的,按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学历,连续三年财政给予2000~5000元/月不等的补助,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措施六:培养更健康向上的学子

措施也关注了广大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下阶段,大良将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启动学生“舒心午睡”计划。探索通过在教室增加折叠床柜、整合功能场室、利用阅览室等措施,在全街道有条件的学校解决尽可能多的学生午休床位问题,让学生从“趴着睡”改为“躺着睡”,提高学生午休质量。

二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配齐心理教师,强化家庭教育,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育人新格局。

三是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依托“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促进教育数据应用,健全学生学业水平监测跟踪机制,为学生成长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帮助;至2023年,财政投入2800万元,创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3所人工智能示范学校、9所标准学校、9所基础学校;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试点在人工智能特色小学、初中组建AI人工智能课程实验班,率先开展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措施七:用更大的投入提高优质学位供给能力

根据《八大措施》,至2023年底,大良预计共投入超过10亿元,通过置换的方式在大良北部片区新建1所品牌初中,并启动1所义务教育品牌学校建设,改扩建学校7所,新增学位近7000个;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共提供1980个学位。加快顺峰中学、梁开中学、凤城实验学校、聚贤小学、凤翔小学、环城小学、红岗小学的扩建工程,持续完善学位供给保障机制,多途径加快学位建设,力争实现大良街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的目标。

措施八:营造更美更舒适的校园环境

《八大措施》提出,大良将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专项建设,2021至2023年投入不低于7000万元,推动大良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教室多媒体教学装备水平,至2023年,努力实现公办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两个“全覆盖”,即试点学校配置不少于4个、其他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个高标准的智慧教室。

此外,未来三年内,大良将投入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容校貌和设备设施提升以及校舍加固,让校容校貌与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完美结合,为学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子宁 通讯员:黎靖雯

图/校方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