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

历史上许多艺术家都痴迷于大自然的色彩。在欣赏他们的杰作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强烈的激情、难以掩饰的情感以及对色彩力量的坚定信念。在制作作品集的时候可以使用哪些自然的色彩图案来建立联系?为了获得灵感一起和范儿姐探究一下这4位顶级大师的作品吧~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

01

克劳德·莫奈:和谐、相似的色彩

克劳德·莫奈是最著名的印象派艺术家之一。大约在 1860 年代,他和一群年轻艺术家决定以一种简单而直观的方式描绘他们所看到的、所想的和所感受到的。这是与他们的现实主义前辈的巨大突破。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和他的同行艺术家对绘画风景和当代生活更感兴趣,而不是描绘历史和神话场景。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2)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1915 年)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莫奈的画作,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对描绘自然和捕捉自然光转瞬即逝的效果。他作品的调色板往往柔和而明亮,给观众带来更亲密的感觉。

自然界中经常发现类似的配色方案,它们既和谐又悦目。如果我们想在我们设计的界面中传达一种平静、温和的感觉,克劳德·莫奈的作品可能是一个寻找灵感的好地方。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3)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与日本桥》(1897-99)

同时,他经常使用类比色来描绘自然风光。在下面这幅创作于 1908 年的“睡莲”画中,我们可以通过柔和流畅的蓝色和绿色,以及奶油色和一点粉红色来感受大自然的美。类似颜色之间的平滑过渡营造出一种温柔和平静的感觉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4)

▲克劳德·莫奈的《睡莲》(1908 年)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5)

▲将莫奈画作中的两个调色板应用到 iOS 日历应用程序中

02

梵高:对互补色的痴迷

作为后印象派的先驱之一,文森特·梵高以大胆运用色彩而著称。在他几乎所有的画作中,他都使用了不同色调、色调和深浅的“黄色”和“蓝色”,因为这两种颜色在自然界中最常出现,它们给他带来了童年和荷兰的回忆。

使用互补色搭配是创造愉悦体验和唤起人们情感的可靠方式。在决定我们想要使用的原色对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想要从用户那里引起什么样的情绪。此外,使用暖色和冷色的组合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的界面增加“视觉深度”。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6)

▲梵高的“通往塔拉斯孔路上的画家”(1888 年)

黄色和蓝色——一对经典的互补色,赋予梵高艺术深沉的情感:

“天空的穹顶有着非凡的蓝色;阳光的颜色是淡淡的硫磺色,

甜美而迷人,就像维米尔或代尔夫特画作中天蓝色和黄色的结合。”——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梵高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利用互补色和色轮的力量来提升同时对比的视觉效果的。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7)

▲梵高的“乌鸦的麦田”(1890 年)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8)

▲将梵高画作的调色板应用到 iOS 日历应用程序

以下面这幅画“阿尔勒广场广场上的咖啡馆露台”(1888 年)为例。与莫奈总是在画作的各个角度都达到和谐平静不同,梵高希望观者的视线围绕画作移动,不仅仅是通过构图,而是通过互补色的使用。

在这幅画的最右侧,我们可以看到强烈饱和的橙色紧挨着纯法国群青,它会产生闪闪发光的效果,使傍晚的窗户发出光芒。同时,梵高使用了暖色和冷色的组合,给画面带来了更多的“视觉深度”——冷色退入背景,而暖色则出现。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9)

▲梵高的“阿尔勒论坛广场上的咖啡厅露台”(1888 年)

03

海伦·弗兰肯塔勒:色彩的波动

海伦·弗兰肯塔勒 (Helen Frankenthaler) 是 1970 年代新一代抽象绘画的先驱之一,现在被称为“色域”运动。Frankenthaler 一直在探索不同的调色板,她对色彩的使用在她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

就像历史上许多其他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弗兰肯塔勒使用自然灵感的色彩来描绘自然。用她的话来说,她经常“从马萨诸塞州普罗温斯敦的独特风景中”获得灵感。然而,她并不是简单地捕捉风景的轮廓,她更多地关注她对场景的情感反应,并将它们倾注到画布上。事实上,正是她的自然自发感使她的作品如此引人注目。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0)

▲海伦·弗兰肯塔勒 (Helen Frankenthaler) 的“洪水”(1967)

让我们以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海湾”(1963)为例。这幅画的标题已经揭示了主题。然而,作为观众,我们可能会一直疑惑:它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湾区?膨胀的无定形蓝色物质是否代表了超越自身的东西?苔绿色是否表示远处的东西?

通过使用调制色调来捕捉抽象形式,弗兰肯塔勒不仅以创新的抽象形式捕捉自然,还创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1)

▲海伦弗兰肯塔勒的“海湾”(1963)

Helen Frankenthaler 使用的自然、调制色调——一些媒体也使用术语“浸泡染色”技术,创造出空灵但饱和的组合,同时吸引人、柔软和大胆。即使五年过去了,Frankenthaler 使用的调色板仍然现代而令人耳目一新。如果我们想用波浪、抽象的图案来激发用户的情感和想象力,弗兰肯塔勒的作品就是一个我们总能从中获得灵感的“色彩库”。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2)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3)

▲将 Frankenthaler 绘画中的调色板应用到 iOS 日历应用程序

04

Georgia O'Keeffe:玩转各种颜色的亮度

乔治亚·奥基夫 (Georgia O'Keeffe) 可能是最著名的以放大花朵为重点的画作。她在画作中使用的强烈、充满活力的第三色彩方案营造出一种活力和活力的感觉。

不过,我也对奥基夫的山水画很感兴趣。在这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老师亚瑟·韦斯利·道的影响,他是日本艺术的倡导者——专注于三个构图原则:线条、色彩和浓淡(一种涉及戏剧和布局的日本设计理念)明暗元素。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4)

▲Georgia O'Keeffe 的“音乐,粉红色和蓝色,№2”(1918 年)

在《乔治湖(原倒影海景)》(1922年)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基菲是如何以青蓝色为底线,并在其中发挥了广泛的亮度。此外,她掌握了“深色”和“亮色”的使用,这两种颜色在画布中间飞驰。

在画作“乔治湖倒影”(1921-1922)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在画布中间添加黑白,这幅画也会有同样的光彩强度和平衡。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5)

▲Georgia O'Keeffe 的“Lake George(原名 Reflection Seascape)”

值得一提的是,奥基夫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描绘同一主题(乔治湖)非常有创意和大胆。这两幅画的主体形状并没有太大的不同,然而,因为奥基夫运用了截然不同的调色板,这幅画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情绪:第一幅画传达了一种平静的感觉;第二幅画使用红色和绿色的色调来表达力量,而类似的颜色(红色对紫色,蓝色对绿色)减少了张力。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6)

▲Georgia O'Keeffe 的“Lake George Reflection”(1921-1922)

颜色有助于讲述一个故事,即使我们设计相同的主题/主题,我们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调色板来唤起观众的不同情绪。此外,在设计可视化时,彩虹色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人眼不擅长并排检测不同色调的边缘,这时我们可以玩单色范围内的亮度。看看她的山水画,你是否也看到山的形状与我们在数据可视化中经常使用的面积图相似?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7)

▲O'keeffe 的画作(Sun Water Maine,1922 年)

梵高和莫奈的神秘之境(使用自然灵感的)(18)

▲将 O'keeffe 的画作中的调色板应用到 iOS 日历应用程序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