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

楚菜的特点是什么?“鲜”就一个字!12月25日,在武汉商学院举办的首届楚菜产业高峰论坛,发布了业内专家研讨形成的共识。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1)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逾矩。”中国烹饪大师、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卢永良说,楚菜的传承和发展,应以坚持历史传承为前提,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融为一体,推进楚菜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新局面。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2)

在楚菜产业高峰论坛上,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方爱平教授用16个字,为我们概括出了湖北菜的特色:鱼米之乡、蒸煨擅长、鲜香为本,融和四方。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3)

方爱平教授解释说,首先“鱼米之乡”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楚菜的历史和选材用料的特点。湖北是“千湖之省”,不仅有丰富的大众湖鱼,而且还有大量的珍贵江鲜,湖北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名列全国第一。梁子湖武昌鱼、长江鮰鱼、鄂州鳜鱼、中华鲟、丹江口翘嘴鲌、洪湖螃蟹、荆州鳝鱼等,均是楚菜特色水产品。我国最权威的烹饪著作《中国烹饪百科全书》收录的各省名菜,其中淡水鱼最多的湖北、江苏、安徽、湖南四省,淡水鱼菜所占比例分别为:湖南占30%、江苏占45、安徽占50,湖北占60%,足见淡水鱼菜在楚菜中的地位。湖北江汉平原地区历来是中国的粮仓,很早就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而水稻又是最主要的农作物。楚菜以米做菜,这在全国是一绝,粉蒸肉、珍珠圆、糯米藕、八宝饭、腊肉炒年糕等,无论乡村还是城镇,米入馔十分普及。因此,用“鱼米之乡”概括楚菜在用料取材方面的特点是恰如其分的。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4)

其次“蒸煨擅长” 这四个字概括了楚菜烹调技法的特色。炸、烧、炒是全国各大菜系普遍具有的技法,楚菜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因此不应作为楚菜技法上的特色。而蒸在荆楚大地上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又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有不同于其它菜系独特的蒸法。早在4500多年前,湖北地区就出现了专门用于蒸的器皿——甗,足见蒸法历史悠久。天门、仙桃是我国著名的“蒸菜之乡”,其独特的清蒸、扣蒸、酿蒸、粉蒸、包蒸、炮蒸等蒸法,享誉全国。煨也是楚菜又一具有鲜明特色和普及性很强的技法,江汉平原的稻草煨,鄂西山区的木炭煨,农村的瓦罐煨、城里的吊子煨等等,花样繁多,技法各异。贺胜桥瓦罐鸡汤、新洲汪集鸡汤、藕煨排骨汤则是众多煨菜的杰出代表。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5)

排骨藕汤

第三句“鲜香为本”则概括了楚菜的味型特点。鱼、羊为鲜,楚菜以淡水鱼为主选原料,自然奠定了楚菜“鲜”的口味基础。此外,凡“煨”必鲜,逢“蒸”多鲜,楚地特色烹调方法也决定了楚菜“鲜”的特点。湖北各地喜欢用香味调料作辅料,小葱、芝麻、桂花、陈皮,既是湖北盛产的原料也是被广泛使用的辅料。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6)

红烧武昌鱼

最后“融和四方”是楚菜的地域特点。东边的淮扬菜、西边的川菜、北边的鲁菜、南边的粤菜,在迁徙过程中都要经过湖北,湖北正好居四大名菜之中,居中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楚菜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口味适应四面八方的客人。

湖北菜为什么不出名(湖北菜终于有一个统一说法了)(7)

腊肉炒菜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