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1)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共有五册。其中,高一所学的上下册,冠名为“必修”教材,之后年级所学的,定名为很为饶口的“选择性必修”,这是安排在高二与高三来学的。

什么叫“选择性必修”?按教材的编写者的解释,其实也是“必修”的,是凡上高二、高三的,都必须读这些课本。至于那些上了高一不再读书的可以不必读了,这就是“选择性必修”这个名词的背景涵义。

相对于过去的高中语文教材共计六册,现在的五册语文教材,确实有一点标新立异,得费一番功夫才能理解它的本真含义。

在“选择性必修”语文教材的“上册”中,赫然将《百年孤独》列入第三单元的小说组中。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2)

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虽然在中国文学界炙手可热,但在读者群里,读不懂的呼声,也是甚嚣尘上。

让这样的很多读者感到读不懂的小说,列入到语文教材中,实在有一点令人大跌眼镜。

而更大的问题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乱伦,对于中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危机四伏的定时炸弹。

当然,有人肯定不这样认为,振振有词在那里高呼:《百年孤独》的主题,是反孤独,按作者马尔克斯的说法,是呼吁团结,具有进步意义。

在“选择性必修”语文教材的学习提示中,也是强调了《百年孤独》的正面意义。这个提示里王顾左右而言它地用中学生的积极而上进的语调,归纳了《百年孤独》的内容核心:

“小说讲述了一座虚构的城镇‘马孔多’里一个家族的百年历史,借此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3)

这个提示,细究起来,很有问题。明明是“百年孤独”,说的是一百年的时间段,但到了这个提示里,却扩展为“几个世纪”。

而且,《百年孤独》里,隐伏着一个作者马尔克斯身为侵略者之后的“为先祖讳”的软肋尴尬。小说里对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给印第安人带来的灭顶之灾,虚晃一枪,不置一词,反咬一口地强调给当地原生状态带来危机的是吉卜赛人、阿拉伯人等散兵游勇,而对西班牙当年的武装到牙齿的入侵者,却略而不提,从而成功地为作者的祖先们侵犯拉丁美洲的行径,进行了完美的脱罪处理。

马尔克斯根本不敢写“几个世纪”,如果写到几个世纪,那么,当年的西班牙祖先们对印第安人的灭族行径,要比小说里的香蕉园大屠杀,更加惨不忍睹,触目惊心。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4)

拉丁美洲的历史,正是因为有着灭绝当地土著的“原罪”,所以,拉美作家,尽管看似气势汹汹,以揭开历史的内幕为已任,但最早的侵入新大陆、扫荡当地原住民的血与火的真相,他们不敢触碰。

而事实上,拉美人正因为心中怀着这样的鬼,对“历史真相”他们能不碰就不碰。

我们在美国传记作者斯塔文斯著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他创造了《百年孤独》”(现代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中可以读到这样的“集体无意识”: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5)

——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传记文学在西班牙语世界不如在英语世界那么流行。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版商才把传记文学作为营销的项目,投入资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拉美人的心态。拉美人不喜欢公开坦白自己的罪恶,诉说个人的内心经历是件很私密的事。政治人物和文化名人的继承者们也不让逝者的秘密生活公之于众。——

可以说,《百年孤独》里“孤独”,是一个欧洲远征民的后代,抛离他们祖居欧洲的热土,身处陌生的拉丁美洲的土地所带来的人生地不熟的“孤独”。

拉丁美洲的作家,很多呆不惯他们自己的国家,还是要到欧洲去寻找他们的热闹与文化之根,在那里的文化情境里如鱼得水。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6)

拉美作家的孤独,在中国人这里难以获得共鸣。因为中国人,向来没有夺人土地、杀人种族的殖民习惯。中国人信奉“热土难离”,在自己的故土里,享受天下大同的和美。从拉美的“孤独”里寻找同情心,那是一种错会,或是一种赶时髦。

更大的问题是,《百年孤独》的主题是乱伦,对于中国人来说,更是要来一次大喘气,才能有足够的心胸来接受。

当然,有人会反驳,你误读了《百年孤独》,它哪里有乱伦了?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7)

我们不妨看一看《百年孤独》的专门研究者的定论。

在美国传记作者斯塔文斯著“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他创造了《百年孤独》”一书中,直接写道:

——小说的主题是乱伦:那些布恩迪亚似乎在各自之外找不到性欲的目标。哈伊罗尼穆斯・伯斯画笔之下的恶行如同俗世花园里的欢喜以炫目的风格讲述出来,但叙述人依然镇定自若,仿佛这是见怪不怪的故事。小说里提到海盗和冒险家,如弗朗西斯・德雷克和沃尔特・雷利,此外还描述了十六七世纪来美洲的西班牙探险者和传教士。——

——故事描写马孔多稀奇古怪的布恩迪亚家族,马孔多是哥伦比亚加勒比海边上一座没人顾念的小镇,故事长度超过100年(虽然小说名字用的是百年),从小镇神话般的开始讲到小镇的覆灭。情节上的环状结构、全能的第三人称视角、一个个事件的魔幻色彩,为这部作品打上了《圣经》的烙印。故事的核心问题正是《圣经》里最大的诅咒:乱伦。布恩迪亚家族出自乱伦,还将永远为乱伦所诅咒。小说里的语言能使人想到巴别塔、兄弟相残,如同该隐和亚伯、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故事里还有大于生活的帝王式人物,如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他能使人想起那些古代以色列的国王们,此外就是神秘的疾病,比如流行性失眠症,以及大灾大难,如近乎癌疫的蝴蝶雨。——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8)

这名美国学者的概括,根本没有中国语文教材里提示中所说的“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程”,也就是说,中国教材编写者添加的“奋斗”,在国外学者的思维里是丁点儿也看不见的,能够看到的只是“核心问题是乱伦”。

也许中国语文教材编写者的目的是淡化《百年孤独》里的难以为中国读者接受的那一种伦理情感,而添加了一点正能量的亮色。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教材编写者的一厢情愿的善意。

即使在中国作者所著的《马尔克斯传》中,也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里存在着密集的乱伦情节。

在陈众议所著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传》中毫不留情地揭开了《百年孤独》中的“变态”元素: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9)

——在马孔多这个野蛮、落后的世界里,不但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滋长着动物的原始本能和变态情欲。妻不忠于夫、夫不忠于妻是司空见惯的和公开的,上蒸下报也不为偶然。如霍・阿卡蒂奥和奥雷连诺对乌苏娜(子与母)、阿卡蒂奥对皮拉・苔列娜(子与母)、阿玛兰塔对奥雷连诺・霍塞(姑姑与侄子)、阿玛兰塔・乌苏娜对奥雷连诺・布恩蒂亚(姨妈与外甥)都不同程度地怀有乱伦的欲望。最后,外甥和姨妈发生乱伦,终于导致预言应验,“猪尾巴儿”出生。然而这个畸形儿居然“是百年里诞生的所有的布恩蒂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

这种多如串珠的不伦之恋,是中国人的文化语境能够接受的吗?是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能够感受的吗?

将这样的小说,引入中国的中学生教材,是否合适,值得我们讨论。

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中学教材把以乱伦为主题的百年孤独作为课文)(10)

而值得注意的是,《百年孤独》的评析,是中国的大学语文教材里的重要一章。现在下放到中学语文教材里,即使抛开小说的出格内容不论,就是从语文的学习角度来看,也值得存疑。

大学教材中学化,可以说在中学教材里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了。而这本质的背后,是语文教材悖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