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约4200-4000年前

发生了一次全球性降温事件

当时的中国

不仅气温下降

且夏季风显著减弱

季风锋面雨带南移

致使东北、西北地区干旱加剧

华北、江南地区降雨增多、洪水泛滥

形成了“南涝北旱”的局面

(夏季风南退示意,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

受此影响

内蒙古地区的老虎山文化

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

山东的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

或被干旱摧毁、或为洪涝所阻

失去了崛起的机会

与之相反

关中-晋南-豫西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

则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

一跃成为文明中心

从此

中华古文明

“满天星斗”转变为“月明星稀”

(上文观点最早由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距今4000年前后,诸多文化纷纷衰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人口、社会、经济、宗教、环境变化等,环境变化可能为其中一个主要诱发因素,制图@王申雯&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

究其原因

黄河中游位于中国中部

不如西北、内蒙古等地干旱

也不如南方洪涝灾害严重

更为重要的是

这里山前台地、冲积扇广泛发育

在洪水来临时不至于完全被淹没

如同现实版的“诺亚方舟”

使文明的薪火得以保存

并可以通过疏通水系自救

(桃花峪黄河南岸阶地,摄影师@焦潇翔)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

于是

传说中的大禹

建立起强大的治水组织

不仅区域环境很快得以恢复

一个广域王权国家

也在黄河中游地区建立起来了

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的

第一个王朝

(东汉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拓片)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4)

古人开始向

更广阔的冲积平原进发

大平原提供了充沛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华夏文明开始变得更加强大

更大规模的

宫殿

(二里头宫殿遗址,图中河流为现代洛河,东汉以前,洛河流淌于二里头遗址南侧,摄影师@丁俊豪)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5)

城市

在山前平原上拔地而起

(请横屏观看,郑州商城遗址,推测为商代早期都城之一,面积达1300万m²,图为内城城墙航拍,摄影师@石耀臣)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6)

四方人才汇聚

“科技”“文化”不断交融创新

青铜冶铸

(乳钉纹青铜爵,出土于二里头遗址,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完整青铜酒礼器之一,摄影师@李文博)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7)

文字书写

(甲骨文,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文字系统,图为殷墟卜甲,摄影师@柳叶氘)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8)

礼乐典仪

相继完善

(下图为何尊,记录了周成王营建成周之事,其上刻有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图片源自@汇图网)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9)

夏、商、周三代后

华夏文明

逐步走向成熟

自公元前221年

秦横扫六合、统一华夏以来

黄河流域的平原与山地

迎来了全面开发

下游

泛滥平原上

大量湖沼被疏干

新兴的农田、村庄铺满大地

(华北平原,摄影师@田春雨)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0)

中游

黄土高原上

塬塬、墚墚、峁峁

都被开辟为农田

(黄土高原梯田,摄影师@王生晖)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1)

上游

中卫平原、银川平原、河套平原

在黄河之水的浇灌下

良田广布

便成了大家口中的

“塞外江南”

(银川平原,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2)

甚至

青藏高原上的河谷盆地

都成了古人们耕种的土地

(兴海盆地农田,摄影师@李珩)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3)

由此

黄河流域

农业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加

经济持续繁盛

居于渭河平原的

西安

(请横屏观看,唐大明宫遗址航拍,摄影师@苟秉宸)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4)

和伊洛河平原的

洛阳

(洛阳龙门伊阙,摄影师@傅鼎)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5)

则在从秦汉至隋唐的

1000多年间的大多数时候

轮番成为国家的中心

并将这种繁华推向了顶点

(西安大唐芙蓉园,图片源自@视觉中国)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6)

04

新生

这就是黄河

以滔滔之力,塑滔滔之国

它孕育华夏文明

并为华夏文明的壮大

提供了广袤的空间

然而春秋以降

黄土高原持续的农业开发

使流域内天然植被覆盖度大幅度降低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天然植被范围变化示意,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7)

黄土高原被切得

千沟万壑、破碎不堪

(黄土高原沟壑,摄影师@任世明)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8)

泥沙滚滚而下

咆哮千里

便有了李白笔下的

(诗句出自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黄河下游

河床泥沙淤积

形成地上悬河

(黄河悬河示意,制图@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19)

当汛期来临

又或是突发洪水之时

防守不力就很容易造成黄河决溢改道

据文献记载

从公元前602年至1949年的

2500多年间

黄河下游决溢1590余次

较大的改道约26次

大改道5-6次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0)

而每每决溢改道

都有大量农田、村庄、城镇被淹没

成千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所谓赤地千里

黄河也就成为了

亿万人心中挥之不去的

中国之殇

(黄河下游大抵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至淮河间循环摆荡,形成了面积达25万km²的黄泛区,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1)

而今天的黄河

却早已不是洪水滔滔、泥沙满河床

经过几十年来

黄河中上游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建设

(黄河干流主要水利设施分布,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2)

筑坝拦沙

调洪冲沙

(黄河的调洪冲沙,主要通过综合调度小浪底上游以上多个水库同时放水,人为制造洪峰进行冲淤,图为龙羊峡泄洪,摄影师@李俊博)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3)

(小浪底水库泄洪,摄影师@张子玉)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4)

以及

在黄土高原等地

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陕西黄土高原曾经农田已经长满了青草,摄影师@射虎)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5)

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

显著提升

水土流失现象大为改善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制图@陈景逸&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6)

黄河的输沙量

开启了断崖式下降

回到了3000年前的自然状态

(1950s-2010s黄河部分站点年均输沙变化,20 世纪90年代,黄河下游输沙量锐减还和当时黄河径流锐减甚至断流有关,制图@王申雯&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7)

并将

“世界输沙量第一”的帽子

让给了恒河

甚至

输沙量锐减

叠加全球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还造成了黄河三角洲的侵蚀

(黄河三角洲遥感影像,黄河三角洲面积在1998年,达到3061km²的峰值后,就开始逐年萎缩,连本应高速造陆的当代黄河口,也以平均2.53km²/a的速度在萎缩,大约相当于一年损失354个足球场的面积,图片源自@google earth)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8)

上述治理调控

再加上现代堤坝建设

曾经泛滥成灾的黄河

早已不再肆意漫流

(黄河堤坝,图中伸入河道的堤坝为“丁坝”,也称“挑流坝”,多与河岸呈正交或斜交状,近似“T”形,主要起束狭河床,保护河岸的作用,摄影师@雾雨川)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29)

变得

愈发温柔平静

(无定河,摄影师@任世明)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0)

即便

偶有洪水暴发

也未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而很少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洛阳段黄河,摄影师@雾雨川)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1)

但是

当我们乘坐汽车

从黄河跨越而过

(兰州西固区黄河大桥,摄影师@陈立稳)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2)

当我们乘坐高铁列车

从黄河疾驰而过

(大西高铁金沙黄河特大桥,图片源自@中国铁建)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3)

当我们乘坐飞机

从黄河飞越而过

(甘肃靖远段黄河,摄影师@吴亦丹)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4)

我们无法不被它吸引

这是一条何等伟大的河流

这是一条何等重要的河流

以滔滔之力,塑滔滔之国

(甘肃黄河,摄影师@王生晖)

黄河下有什么(什么是黄河下)(35)

本文创作团队

撰文 | 风子

图片 | 凰壑

地图 | 陈景逸

设计 | 王申雯

审校 | 王长春 云舞空城

封面摄影师 | 余明

专家审核

兰州大学 安成邦教授

兰州大学 胡振波副教授

本文参考文献

可滑动查看

[1]王绍武. 全新世气候变化[M]. 气象出版社, 2011.

[2]尤联元,杨景春主编. 中国地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07.

[3]邹逸麟,张修桂主编;王守春副主编.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10.

[4]刘昌明主编;周成虎,于静洁,李丽娟,张一驰副主编. 中国水文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04.

[5]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志总编辑室编. 黄河志 卷2 黄河流域综述[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7.01.

[6]苏秉琦著.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08.

[7]刘莉, 陈星灿. 《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J]. 读书, 2017(09):29.

[8]许宏著作. 先秦城邑考古[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17.08.

[9]许宏著. 何以中国 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05.

[10]张新斌主编. 黄河流域史前聚落与城址研究[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02.

[11]韩建业著. 早期中国 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5.05.

[12]王均平. 黄河中游晚新生代地貌演化与黄河发育[D].兰州大学,2006.

[13]胡振波. 晋陕黄河晚新生代水系发育与河流阶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2.

[14]郭炼勇. 黄河豫西段形成演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

[15]李容全,邱维理,张亚立,张本昀. 对黄土高原的新认识[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4):431-436.

[16]李吉均, 方小敏.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J]. 中国科学:D辑, 1996, 26(4):316-316.

[17]刘志杰, 孙永军. 青藏高原隆升与黄河形成演化[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 23(001):79-82.

[18]韩建恩, 邵兆刚, 朱大岗,等. 黄河源区河流阶地特征及源区黄河的形成[J]. 中国地质, 2013, 40(005):1531-1541.

[19]董广辉, 刘峰文, 杨谊时,等. 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空间扩张及其影响因素[J]. 自然杂志, 2016, 038(004):248-252.

[20]范毓周. 河南巩义双槐树"河洛古国"遗址浅论[J]. 中原文化研究, 2020(4).

[21]谷飞,陈国梁. 社会考古视角下的偃师商城——以聚落形态和墓葬分析为中心[J]. 中原文22,2019(05):84-94.

[22]刘绪. 夏末商初都邑分析之一——二里头遗址与偃师商城遗存比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3(09):6-25.

[23]曾婧. 偃师商城宫城与郑州商城宫殿区的比较研究[J]. 文博学刊,2019(02):32-45.

[24]夏正楷,张俊娜. 黄河流域华夏文明起源与史前大洪水[A]. 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北京论坛(2013)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回顾与展望:“水与可持续文明”圆桌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韩国高等教育财团:,2013:16.

[25]Hu Z B , Li M H , Dong Z J , et al. Fluvial entrenchment and integration of the Sanmen Gorge, the Lower Yellow River[J].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19, 178(JUL.):129-138.

[26]Wu X, Wang H, Bi N, et al. Climate and human battle for dominance over the Yellow River's sediment discharge: From the Mid-Holocene to the Anthropocene[J]. Marine Geology, 2020: 106188.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