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

2015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复赛第三场已经完美落下帷幕。汉听君在这里会定期给大家带来每场比赛中的精彩词汇解读,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词语背后的故事。今天和汉听君一起看看第四期精彩词汇解读吧!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1)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2)

拼音:páo dīng jiě niú

释义:比喻技术高超熟练,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字里字外: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3)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4)

拼音:chù xīn guì mù

释义:使人感到触目惊心。

出处:《韵语阳秋》卷一中有这样一句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意思是,陶潜、谢朓的诗能于平淡之中见情致意蕴,不像后来的诗人对文字刻意雕琢,营造触目惊心的效果。

字里字外:“平淡”不仅是宋人诗歌上的审美,其实也是宋代的美学观点,之于瓷器、服饰都可见。而且这种平淡是“自组丽中来,落其芳华”而后造的。正如苏轼所说:“渐老渐熟乃至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平淡乃是积累了足够的人生阅历与文学创作经历之后方能到达的至高境界,并非容易学。所以今人挖空心思、抓心挠肝的模仿,也只是肤浅的平平而不是有思致的平淡。绚烂之后归于平淡,如是。

原文节选:陶潜、谢晀诗皆平澹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者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翦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澹,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澹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诗,而自以为平澹,识者未尝不绝倒也。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5)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6)

拼音:chóng zú

释义:高耸的样子。

出处:陈子昂《修竹篇》诗中有这样的诗句:“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意思是,品种优良的修竹“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颜色青翠,亭亭玉立,卓然不群。这里山峰高耸,下雨之后更是一片迷蒙。

字里字外:这首《修竹篇》原诗前有一段近一百八十字的《序》文,简炼概括地阐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痹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而这首咏物抒怀的《修竹篇》也是其诗歌主张的实践。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及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洋溢着一股爽朗阳刚之气,大有建安诗人的遗风。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7)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8)

拼音:wù

释义:奔驰

出处:《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岁月骛过,山陵浸远。”意思是,岁月过得很快,先皇先后的陵墓渐渐远隔。

字里字外:三年,帝飨卫士于南宫,因从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阁,乃阅阴太后旧时器服,怆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及常所御衣合五十箧,余悉分布诸王主及子孙在京师者各有差。特赐苍及琅邪王京书曰:中大夫奉使,亲闻动静,嘉之何已!岁月骛过,山陵浸远,孤心凄怆,如何如何!间飨卫士于南宫,因阅视旧时衣特,闻于师曰:“其物存,其人亡,不言哀而哀自至。”信矣。惟王孝友之德,亦岂不然!今送光烈皇后假纟介帛巾各一,及衣一箧,可时奉瞻,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又欲令后生子孙得见先后衣服之制。今鲁国孔氏,尚有仲尼车舆冠履,明德盛者光灵远也。其光武皇帝器服,中元二年已赋诸国,故不复送。并遗宛马一匹,血从前髆上小孔中出。常闻武帝歌天马,沾赤汗,今亲见其然也。顷反虏尚屯,将帅在外,忧念遑遑,未有闲宁。愿王宝精神,加供养。苦言至戒,望之如渴。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9)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10)

拼音: chī zǎo

释义:铺陈辞藻。

出处:《文心雕龙·情采》中有这样一段话:“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意思是,感情确定之后才配合音律,思想端正之后才运用辞藻铺陈开去。

字里字外::《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的文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全书共10卷,50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对文学的艺术本质及其特征有较自觉的认识,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情采》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一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内容和形式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从文情关系的角度总结了两种不同的文学创作道路:一种是《诗经》以来“为情而造文”的优良传统,一种是后世“为文而造情”的不良倾向。第三部分讲“采滥辞诡”的危害,提出正确的文学创作道路,是首先确立内容,然后造文施采,使内容与形式密切配合,而写成文质兼备的理想作品。

庖丁解牛才高八斗(庖丁解牛寻肯綮)(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