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贫民区棺材房(香港棺材房太窘迫)

今早看新闻说,英国BBC探访了香港的“棺材房”。在短片里,艾伦和其他11个人共住一间走廊,1.8×1.8平米的床位就是整个房子的全部了,当然也不存在有厨房的,基本大家都是在外面吃。

香港贫民区棺材房(香港棺材房太窘迫)(1)

另一家人买了“太空舱”,为的是节省空间,女生的叔叔住上铺,爸妈住在下铺。他们感叹:房子太贵了,(家人)20年的全部积蓄才可能买套房。

香港贫民区棺材房(香港棺材房太窘迫)(2)

这不禁让阿要想到之前也关注过这种新型狭小空间的居住环境,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对于小空间房型的奇思妙想,比如“车房”、比如英国最小的公寓、比如香港的“鸽子笼”、比如很多很多......

详情戳:香港现最小公寓仅有12㎡,这些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确实对于像香港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来说,买房不是一般普通人能轻易办到的事情。据统计香港只有6%的人住在千尺豪宅(93平米...),15%的人住在60平米的大房子,大多数人住的是40平米的普通房和30平米的公屋。(真是令人绝望~)

香港贫民区棺材房(香港棺材房太窘迫)(3)

其实香港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如今房价高昂的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甚至也会担忧,是不是北清毕业生一辈子梦想就是在帝都买个60平米的房?当然,几乎所有人都不能接受这个问题的肯定答案,一定不是的,人生除了房子还有很多很多精彩,这是肯定的!

如今,各地都已经向人才们抛出了橄榄枝,对于人才买房都给予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比如,为进一步拓宽刚需无房家庭“绿色通道”,11月15日起,武汉备案均价低于2万元、面积小于140平方米的房源将优先提供给刚需无房家庭,后湖、白沙洲等热点区域刚需房源比例提高至100%,其他区域提高至80%。

如果说太小的房子居住体验感不是很好的话,那会不会太大的房子居住体验感也不是很美好?emmm...可能是这样的。

有人说,未来大房子就是鸡肋。还列出了不少理由,比如老龄化来了,分居、独居的现象很普遍;一般孩子长大成家之后,很少会和父母同住在一个大房子,生活观念不同,造成的摩擦也接踵而至,不少人即便家里只有一套房子,也宁可去租房,不愿意住三代同堂的大房子。

香港贫民区棺材房(香港棺材房太窘迫)(4)

(北京朝阳一销售广告)

还有人说,老龄化愈加严重,养老金可能会愈加短缺,在自己吃饭都困难的情况下,有大房子的也会逐渐考虑置换小房,并且房子很大,住的人很少,空荡荡的真的很容易让人产生孤独感,尤其是对退休在家的老人来说。

另一方面,大房子及豪宅的物业费、水费、电费、暖气费、维修费什么的,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过,能买得起豪宅的人真的会在乎这些费用吗)

其实不管是“蜗居”的现状还是住大房子,阿要只想说真的不要太被房子影响情绪,毕竟生活不止有房子啊,还有很多别的精彩啊。房子固然刚需必要,但是没必要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依赖在房子这件事上,真的,不必那样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