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浑南互联网推广条件有哪些(飞阅大沈阳瞰浑南)

沈阳浑南互联网推广条件有哪些(飞阅大沈阳瞰浑南)(1)

重点发展节点

从一条街道,到宜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新城;从若干中小企业,到如今无数的世界知名企业、众多科技领军人才自此云集。浑南区依靠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实施国家、省市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伴随着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多项创新改革试点任务的实施,培育形成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引领沈阳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

忆往昔峥嵘岁月,新时代昂扬前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片区的核心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的重要承载区,浑南区正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开放创新主阵地”为目标,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体系、产城融合体系、协同开放体系、政务生态体系,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振兴。

沈阳浑南互联网推广条件有哪些(飞阅大沈阳瞰浑南)(2)

活力浑南 形成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活力之源

协力促振兴,党建作引擎。推进浑南区的高质量发展、全方位振兴,关键在党。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浑南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先行先试,将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内容。

解放思想,砥砺奋进。浑南区按照“牵龙头、建队伍、严规范、打基础、强功能”的总体思路,围绕“学习教育有成效、党员队伍有活力、支部建设有特色、组织生活有党味、经费投入有保障”的目标,形成“载体联设、活动联搞、阵地联享、党员联管”的“四联”体系,精准对标先进,强化问题导向,抓基本、补短板、重创新,全面推行“党建 N”工作模式,激活党组织,增强组织力,推动形成了党建驱动、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格局。

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全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将企业注册时间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小时,新企业开办实现“一个工作日办结”,54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在“万人进万企”活动中,包服干部共联系企业3060次,其中实地走访1125次,采取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联系企业1935次,组织召开座谈会110次。截至2019年8月末,浑南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6782户,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8495户,同比增长14.2%。

向项目聚焦、向项目发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项目首谈负责制和包保责任制,将专业化、精细化、“保姆式”服务贯穿于项目洽谈、推进、建设、投产全过程,实现“洽谈一个、带动一串、落地一批”的工作目标。同时,浑南区采取项目攻坚策略,建立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积极化解项目建设难题,推动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对全区实名制项目、洽谈储备招商项目、政策扶持项目、工业用地项目和目标客户群纳入智能化可视化管理平台,从咨询、洽谈、注册、签约、购地、建设实现全过程智能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落地转化效率。

沈阳浑南互联网推广条件有哪些(飞阅大沈阳瞰浑南)(3)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在市、区领导的全力推动下,一批百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纷至沓来、落户浑南,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浑南区的“投资洼地”效应已经逐步显现。截至目前,浑南区175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入库,万达UPMC国际医院、万达文旅、恒大新能源汽车、红星美凯龙“梦沈阳”文旅小镇、中南·国际商务港、顺丰创新产业园、辽能燃气轮机等77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这些龙头型、旗舰型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休闲养老等多种业态,具有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效果,对于浑南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创新驱动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制定具有浑南特色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围绕企业升级改造、扩产增量等发展需求和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落实“一企一策”,夯实“雏鹰”企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瞪羚”企业集群、“独角兽”企业的成长路径,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行业领军、细分龙头等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重点企业。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苗企业培育库”,建立健全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不断壮大主导产业。

创新浑南 加速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栉风沐雨,脚步铿锵。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浑南区如今正处于爬坡过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段,正值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全区深入贯彻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重塑“高”“新”发展内核,承担起沈阳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重任。

作为国家首批高新产业开发区,浑南区始终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坚持科技创新作为立区之本。在2019年6月出台的《沈阳高新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塑造高新区积累30年来的“创新源头”“制造高地”“技术中枢”长板优势,推动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三大主导产业、十六个细分领域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区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正在构建高质量的高新科技产业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创业体系、产城融合体系、协同开放体系、政务生态体系“六大高质量战略体系”,构建活力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大主导产业的领军企业,对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新松机器人创造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史上88项第一,东软集团的多层CT、PET/CT、核磁共振等高档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国内创造多个第一,发布全球首台与医生智慧连接的超高端256层CT;芯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台高产能前道匀胶设备“奉天1号”顺利出厂;富创精密刻蚀反应腔等产品通过验证期开始大批量应用,实现全年产值倍增;诺康生物止血药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当年扎根这方沃土的企业,现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产品遍及全球,成为一个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品牌。

沈阳浑南互联网推广条件有哪些(飞阅大沈阳瞰浑南)(4)

中国(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与沈阳高新区实现一体化办公

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浑南区始终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从产业着眼凝聚人才,从平台着力承载人才,从品牌着手引育人才,从建优环境保障人才,让尊重优秀人才、尊重创新创造、尊重企业家精神成为浑南风尚。全区共引进高层次人才近700人。拥有院士工作站14个,在站院士22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个,在站博士22人;国家级专家79人;2018年共支出人才专项基金5400余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和专家团队。

作为全国首批、东北唯一的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1 1 1 6 10 N”双创布局已经形成,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达到61家,其中国家级19家、占沈阳市的52%。建立了锦联新经济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6个双创示范园区;完善了国际软件园等10个双创服务平台;成立了28个创新联盟;建成了东北科技大市场等21家企业技术服务平台。

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企业群成批涌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局面已经强势出现。2019上半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为去年同期认定量的3.4倍,列沈阳市各区县(市)之首;今年共组织三批次高企申报196家,预计全年全区高企总数将历史性突破500家,实现总数两年翻一番。同时,水利水电六局、邮电设计院等收入亿元以上高企陆续迁入浑南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注册558家,2019年推荐评价302家,全市第一。国家瞪羚企业累计认定11家,新认定省级瞪羚及潜在瞪羚企业21家;无距科技、上博智像成为潜在和种子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一亿美元。

品质浑南 产城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披荆斩棘,砥砺奋进。2010年三区合署办公以来,特别近年来,浑南地区加快城市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平安浑南、宜居幸福成为和谐浑南的地域标签,沈马、辽篮、“浑河之夏”、莫子山炫彩跑道、中央公园炫彩音乐喷泉、九岛湖荷塘月色、炫彩激光秀点亮了浑南夜文化,形成全区重要的文体品牌。

结合浑南区绿化资源,促进城绿融合发展。构建大尺度绿色空间,形成“两楔、四带、四廊、多园”的绿色空间结构,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论证,浑南区成为东北第一家集生态区和生态城区为一体的生态建设典型“双示范区”。其中,城市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可达80%,体现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格局。结合浑南区的水网特色,构建水城共融的空间格局,以浑河为轴线,创造“浑河两岸”“南北水环”城市特色,打造“双百里环城水系”。规划形成“一环、八河、多湖”的水系空间结构。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与运行效率,建设具有国际前沿水平、展现自主创新、服务能力的高品质、高质量公共服务中心。构建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中心,让市民生活更舒适、更方便、更美好。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浑南主城中心(含文化行政中心、总部商务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和科研创新中心)、奥体综合服务中心、南站商务商业中心、王家湾国际活动中心、棋盘山旅游休闲服务中心等5处;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建筑大学、世纪路等16处,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已结合居住小区全面配建。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优质均衡、公平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引入优质学校,引领形成教育集团品牌,补充完善优质基础教育设施,推动浑南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全区规划学校105所,引进北师大附属学校、本溪高中、杏坛中学等名牌学校。如今,全区小学生人均用地22平方米、初中生人均用地23平方米、高中生人均用地24平方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机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主城区着力打造综合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中国医大、东北国际医院等名校名院;外围区域着力打造街道——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全区规划医疗设施用地23处,建设综合性医院,每千人床位数达到7床。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服务半径1公里,结合居住小区配建。涉农街道鼓励街道所在地建设综合性医疗中心,各村涉农社区设置服务站。

开放浑南 打造活力四射的开放体系

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浑南区深入推进沈阳高新区、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构建辐射引领的开放经济新体系。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健全完善沈阳高新区体制机制,全面实施“管委会 平台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推动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化、企业化模式运行,成为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招商能手、资本帮手、金融助手、产业推手。

加快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与沈阳高新区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强产业协同、招商协同、政策协同、环境协同,在产业扶持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论证、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互通互联,共同决策部署,形成了“1 1>2”的整合效应。依托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综合保税区新B区建设,放大临空、临铁优势,搭建中日、中韩、中俄项目合作平台,打造中日韩俄招商引资和对外交流窗口。加大吸引利用外资力度,鼓励重点出口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和贸易公司等服务贸易发展,以大开放格局带动创新、促进发展。

浑南区是沈抚、沈本和沈辽鞍营三条城际连接带的核心节点,拥有东北最大的航空港、高铁站和多条铁路、高速路,是沈阳经济区的地理几何中心。浑南区积极发挥沈阳四大中心的连接、聚合、扩散作用,推进与沈抚新区、沈阳经济区协同发展、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提升“走出去”“引进来”水平,以北京、上海、江浙、广东等地区为重点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项目。

创新、开放的浑南区正在澎湃向前,激越新生。当下正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以沈阳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提升东北区域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不断打造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新局面,构建辐射引领的开放创新新体系。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傅淞岩、张鹰 航拍:张文魁 制图:王宏坤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编辑 王沛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