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而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实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注重考查学生所具有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且大多数试题都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而把握好时空观则是解答好每道试题的基础与关键。

(2017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25)表1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2)

通过以上坐标图,还有利于把握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如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的历史,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理解这一时期的大发展、大变革的特征。从生产力的发展入手,由生产工具的进步,铁犁牛耕取代了刀耕火种,从而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们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多,从而导致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政治方面的最主要表现就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处于贵族统治集团最低层的“士”阶层流落民间,私学逐渐兴起,从而打破教育为官府所垄断的局面。思想文化方面也随之活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三、历史复习过程中,要注重中外历史的关联对比

通过历史比较,可以让我们认识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的异同,更好地揭示历史本质。近年来,中外历史联系与比较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中。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的民族主义”。这类试题能全面考查历史学科的能力,体现了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命题的新理念。因此,同学们要树立时空观念,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比较历史知识,合理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

中外关联的形式通常有:相同的历史时期(时间)中外历史时间的联系。如19世纪60年代:中国洋务运动、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等;还有在国际背景下的中外历史的联系,如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中外关联的内容非常广泛,要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主动地将同一时期或同一国际背景下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联系比较,做到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更好地揭示历史本质。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3)

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学习过程中,唯有重视“时空观念”素养,才能为培养全面的历史素养以及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4)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5)

核心素养报推荐

历史学五大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例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6)


来源:《核心素养报》

作者: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高见珍 王虎

责编:汤文

审核:陈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