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

文/小凡情感

不知不觉间,《心居》今晚就要大结局了。

其实看完全剧,会发现这部剧表面上是在讲房子,实际上讲的是每个人的心之所向。

我们心灵安放的地方,才是心居。

一个人,一辈子,忙忙碌碌,为名为利,为家为孩子,拼尽全力。

可是,当我们有一天停下脚步,去寻找那个最初的自己,去寻找我们的初心。我们会发现,如果心灵没有安放之处,即便家有豪宅又如何?

心安才是一个人毕生最大的追求。

剧中的顾老太太应该是最不讨喜的人设。她对孙媳妇冯晓琴的刻薄让人愤怒。

即便冯晓琴每天给全家人做饭,每天把药丸捡好了放在她手里,把她当祖宗一样地伺候着,却依然得不到她的认可。

她半辈子装聋作哑,每当家里有大事发生,她都装作听不到。

可在临死前,看到她对冯晓琴讲的一段话,我们会发现,她才是那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1)

1认可

电视剧第1集中,冯晓琴从早上起床就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她给小孩子穿衣服,交代孩子上学,又做全家人的饭,中餐,西餐,摆了满满一桌子。

丈夫顾磊被她惯得像个低能儿,找什么东西都要问她。

冯晓琴一边给孩子整理书包,一边回答顾磊的问题,一边又忙着给老太太捡药,倒好水,捡好药丸递到老太太手里。

这么勤快顾家的一个媳妇,却始终得不到顾家人的认可。

当然错在于冯晓琴自己。

她在婚前隐瞒了自己有私生子的事情。偏偏这件事又被顾清俞查到。

然后冯晓琴又用未婚先孕的招数嫁入顾家。

这样的冯晓琴自然失去了顾清俞的信任。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一旦崩塌,是很难再重新建立起来的。

顾清俞害怕弟弟会吃亏上当,因此处处提防冯晓琴。再加上冯晓琴逼着顾磊考证,顾清俞心疼弟弟,对冯晓琴更加没有好印象。

因为冯晓琴欺骗在先,造成顾清俞对她印象不好,因而排斥她。对她态度冷淡,还情有可原。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2)

但顾老太太对冯晓琴刻薄,就有点说不过去了。顾磊妈妈早亡,冯晓琴嫁进这个家,照顾他们老少四代人。已经非常难得。老太太却还时不时地数落人家。

在整个电视剧中,我一直以为这个老太太太可恶。可看到她临死前对冯晓琴说的话,才明白她的不得已和错误认知。

老太太知道顾磊老实憨厚,而冯晓琴是精明能干的一个人。她害怕自己孙子吃亏,所以就时不时敲打冯小琴,目的就是为了让冯晓琴好好跟顾磊过日子。

但他们都没想到。因为夫妻俩吵架,顾磊失去了年轻的生命。

顾磊的去世让全家人痛不欲生。在悲痛过后,顾世宏选择原谅儿媳妇。冯晓琴选择放下过去。她对着顾磊的遗像发誓,她要替他照顾好家人。

从此她白天去送外卖,回家后依然承担起一个好媳妇的义务。

顾老太太把一切都看在眼里。所以她在临死前讲明自己之前对冯晓琴不好的原因。

她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她不想带着这个秘密离开。

她讲出这些话,表明她认可冯小琴对顾家人的付出。同时也认可这个孙媳妇。

认可冯晓琴是老太太的一个目的。她还有自己最深层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让冯晓琴能够放下戒备和她交心。

如果不是她认可冯晓琴,依她们之前剑拔弩张的架势,是不可能好好坐在一起讲话的。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3)

2交心

顾老太太有三个孩子,多年来,她却任由 一子一女发生矛盾而装傻。显然没有做一个好母亲。

一直以来,顾世海和顾世莲两兄妹因为房子闹得不可开交。老太太从来不肯为女儿说一句话。

在所有人眼里,老太太就是个重男轻女的老古董。

冯晓琴问她,为何不心疼女儿却要偏心儿子?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4)

老太太告诉冯晓琴,丈夫早亡,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能活下来就蛮不错了。所以,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三个孩子都能够平安地活下来。

当年顾世海一家被下放,回到上海后无房居住。妹妹就把自己的一套小房子给了哥哥。

后来顾世莲得了癌症,亲戚们都倾囊相助。就连冯晓琴也送去了5万块。这时的冯晓琴其实和顾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但她做事还是站在丈夫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她想让顾磊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冯晓琴一个和顾家没有关系的人都拿出5万块给顾世莲救急,当初接受妹妹房子的顾世海却始终沉默,他不能挣钱,老婆又是个唠叨嘴。为了家庭和睦,他选择装傻。

但他的行为落到妹妹妹夫眼中,就觉得哥哥很凉薄。

这也直接导致顾家每周一次的聚餐,几乎变成了顾世莲和嫂子之间的唇枪舌战。

每次吃饭,一大家子坐在那里。看着姑嫂二人在那里逞口舌之争。其他人没办法讲话。顾老太太也从来是装聋作哑。

如果说其他人没办法讲话是各有苦衷,顾老太太是造成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她是母亲,却从来不肯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冯晓琴认为她偏心,也在情理之中。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5)

老太太说她有不得已的苦衷,当初顾世莲是国家干部,和丈夫有两套房子。顾世海一家却连个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既然女儿比儿子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那她帮补一下哥哥也是应该的。

老太太说其实她也矛盾过,她既舍不得儿子受苦,又舍不得女儿吃亏。她纠结许久,最后还是决定任由他们兄妹自己处理,她做个不管不问的老人 。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6)

亲人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但顾老太太错就错在看着兄妹俩的矛盾一日日加深而置之不理。

她是做母亲的,但凡她站出来说句公道话,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后来的那种局面。她应该先肯定顾世莲对哥哥的情义,再叮嘱顾世海要对妹妹有感恩之心。

如果她早点把兄妹二人的心结解开,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的争端和矛盾。

可她没有,每一次看到女儿和儿媳妇吵架,她从来都是装聋作哑,没有一点儿大家长的风范。

因为她的沉默和没有立场,导致女儿多年来很伤心,认为母亲偏向哥哥。导致顾世海的老婆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始终没有感恩之心。

造成兄妹二人的矛盾,顾老太太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刻不管她跟晓琴说他有多少苦衷,她在对待这件事情上的做法的确是欠妥当。

一个家的家风很重要,而这个家风源自于父母。顾家兄妹三人的父亲早早去世,顾老太太一人当家。孩子们之间有矛盾,与她这个做母亲的有直接关系。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是家庭氛围的稳定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也跟着焦虑;母亲暴躁,孩子也没有好脾气;母亲温婉、平和、从容,孩子也会有个好性格、好脾气。一个母亲影响三代人,作为妻子,会影响丈夫的事业、命运;作为母亲,会影响孩子的人生;成为祖母,也会影响到孙辈的成长。一个母亲在家庭中充当的角色至关重要,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大多取决于母亲。

娶妻娶贤,老祖宗留下来的话自有道理。当然这个贤惠并不意味着窝囊。而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该有她的格局,有很多妻子,她们为家庭的付出甚至远远超过了丈夫。

一个家庭的和睦与否,跟这个家女主人的格局和为人处世有很大关系。

老太太在临死前,先是认可了冯晓琴这些年对顾家的付出,又像个知心好友般跟冯晓琴说自己为何偏心儿女。

她说的这些第一是揭开藏在自己心中多年来的隐痛。第二是为了让冯晓琴知道。她心里什么都明白。她只是一个盼望着孩子们都好的老母亲。

多年来她装聋作哑对孩子们发生争端视而不见,那是因为她没有办法,她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件事情。她只想她的三个孩子都好好的,平安的,健康的活着。

为此她不在乎别人说她坏话,也不在乎别人背后骂她。

她夸冯晓琴,她觉得这个孙媳妇比女儿和儿媳妇都尽孝。她那句“你比清俞强”,更是对冯晓琴最大的认可。要知道,顾清俞可是顾家优秀的女子,是奶奶最喜欢的孙女。如今,奶奶在临死前夸奖孙媳妇比孙女强,这是她的心里话,更是她代表顾家对晓琴的认可。

当然她说这话也有她的目的。其实回看前情我们会发现,老太太是个老狐狸一般的存在。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7)

3托付

老太太话锋一转,说到了顾世宏,说顾磊走了,她要是再一走,那么,顾世宏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冯晓琴安慰她说,没事的,还有清俞呢。

老太太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有的地方,你比清俞强。这次,要是没有你,我早就没了。

是的,她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冯晓琴在照顾老人和做饭做家务这方面,就是比清俞强。顾清俞虽然能挣钱,她对老人的孝顺也就是买买买。可是老人需要的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日三餐和陪伴照顾。

这点,冯晓琴能做到,顾清俞却做不到。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8)

老太太跟冯晓琴说了心里话:

晓琴,你人不错,但是心思太活络了,所以我时不时敲打你,那是为了顾磊,为了小老虎,小老虎是我们顾家的根啊,你一定要好好的培养教育,让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这才是老太太对晓琴最后的目的。她想把小老虎托付给冯晓琴,她更想把顾世宏也一并托付给冯晓琴。她知道冯晓琴是个嘴恶心善的女子。

这些年她装糊涂,别人都以为她真的又聋又傻,在她跟前也不藏着掖着。

老太太冷眼旁观,看得清家里每个人的优缺点,更看得清晓琴是个难得的好媳妇。当初顾家以为冯晓琴是外来妹,并没有给予她应有的尊重。可冯晓琴用自己的行动让所有人对她改变了看法。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9)

我一向认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歧视或者是轻看,不是以牙还牙,不是记仇,而是用自己的行为让所有人颠覆认知,她并不是她们想的那样。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和勇者的行为。

如果别人对你有不满,有误解,你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记一辈子仇还是选择以德报怨?用事实让和行动让所有人都为对你的误解而羞愧?

毫无疑问,第二种人才是最值得我们钦佩的人。第一种人只会让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发展。第二种人则会让身边所有人都越来越好。这种人是非常有能量的。她自己也会在日复一日的锤炼中更加宽厚,仁慈,强大。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是修行,是成长,我们一边摔着跟头,一边摸索着去成长,同时又修炼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我们为父母修行,为爱人和孩子修行,为我们的亲人修行,我们自己也在这种修行和磨练中活出最好的自己。

冯晓琴无疑就是这种人,她从最初不被顾家善待到最后顾家每个人都离不开她,对她称赞有加,这是她用自己的行为争取出来的。

一个人无论怎么做,她的心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 。如果换做旁人,顾磊去世后,顾家跟她再也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她早就离开。但冯晓琴没有。她不离开顾家一方面出于现实的因素,另一方面她也想继续替顾磊照顾他爸爸和奶奶,她不想让别人以为她就是个有心计,会谋划的女人。她虽然在有些事情上做的不够好,但她对顾家人没有恶意。因为他们都是顾磊的亲人,而她不愿意让丈夫含恨九泉。

也因为她这么做,才有机会动员展翔开办了养老院,最后成为合伙人。

人生的际遇很奇怪,有时候你看似付出了,但付出的同时你也会得到更多的机会。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10)

冯晓琴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老太太才会在临死前说那些话。她相信孙媳妇,因为信任,所以托付。

老太太一生看似糊涂,却精明透顶。冯晓琴在她家时,做牛做马。她在临死前那段话其实有几个意思。

第一,认可冯晓琴,同时揭开多年来她偏心的真相。

第二,她想把儿子和孙子都托付给冯晓琴。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11)

她的算计太精明,小老虎是冯晓琴必须要承担的责任,但顾世宏却跟冯晓琴再也没有任何关系,如果说有,唯独他是小老虎的爷爷而已,不管从法律还是道德上,冯晓琴对顾世宏都没有再照顾的义务。

看完全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生命运的无常,冯晓琴自以为找到了靠山,谁知顾磊出意外。她并没有沉溺于痛苦之中,而是迅速走出悲伤,处理好和顾家的一切,并且自强自立。她赢得了所有人的改观,她活成了最励志的那个人。

我们在感慨她命运的同时,会发现冯晓琴从来都不是个随波逐流的人,她有主见,有底线。在面对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挫折时,她不抱怨,不后悔,而是听凭本心去做事。

何谓心居?

心安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心安了,心灵自然有居住之所。心安了,整个人就都活舒畅了。

我认为,心灵安放的地方就是心居。保持初心,所做之事问心无愧,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追求。

心居冯晓琴最后跟谁在一起的(心居临死前跟冯晓琴交心)(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