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制壶人刘跃风(一壶一世界一生紫砂情)

宜兴紫砂制壶人刘跃风(一壶一世界一生紫砂情)(1)

壶人简介 刘学兰,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理事,“室雅兰香”紫砂工作室女主人。师承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利、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苏小东,后得到在紫砂行业内以制“石红壶”而闻名的周法明、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何宽等数位紫砂技术造诣颇深的名师倾心指导。19岁起从事紫砂壶艺的设计与制作,从艺期间通过日复一日认真临摹各类紫砂佳作,练就了扎实的紫砂制作传统技艺。凭借过人的天赋和刻苦的努力,在全手工朱泥光素器作品的传承上颇有心得。其作品《朱泥石瓢壶》、《朱泥掇球壶》在太原市首届“紫泥素韵”——宜兴紫砂文化艺术展评比中荣获金奖;《听泉壶》、《旋菱壶》入选2018工美新力量“为自己绽放”长三角工艺美术新人新作大赛;《掇只壶》被无锡博物院永久收藏;《朱泥石瓢壶》被宜兴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朱泥掇只壶》捐赠给宜兴市慈善总会。其制壶业绩收录多种专业期刊,并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宜兴紫砂制壶人刘跃风(一壶一世界一生紫砂情)(2)

《秦权壶》

宜兴紫砂制壶人刘跃风(一壶一世界一生紫砂情)(3)

宜兴紫砂制壶人刘跃风(一壶一世界一生紫砂情)(4)

陶艺家刘学兰就是宜兴紫砂技艺传承的一名实力派人物。在当下宜兴紫砂圈,如果称其为“实力派”,可以说是对于业务技能、品格魅力、艺术修养最为切如其份的称谓了。这一批“实力派”人物中,他们往往接受了最为传统的紫砂技艺训练,采用了最为原始的紫砂泥料制作作品,延续着紫砂艺术最为纯朴的自然之美。1975年生于陶都宜兴丁山的刘学兰,从小就在紫砂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长大,19岁开始在宜兴丁蜀镇双桥村跟随姐夫佘祥新学习制壶技艺,开始了自己的紫砂艺术生涯,后来在江苏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宜兴丁蜀镇成人技术学校接受手工制壶的培训,学习期间受到花器高手张峰的传帮带,后拜多位紫砂名家为师,自知壶艺之途很坎坷,但自信与坚持一直走下去。对于紫砂艺术的执着和热情,让她忘记了学艺之路上的一切疲惫和困难,一心一意地打磨自己的技艺与能力,忘我探寻着紫砂世界的独特奥秘。她先后受教于花器高手张峰老师、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李利、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苏小东,后又得到在紫砂行内以专制“石红壶”而闻名的周法明、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何宽等数位紫砂技术造诣颇深的名师倾心指导。刘学兰经过多年的淬炼,痴心于原矿紫砂朱泥壶的设计与制作,成为业内公认的年轻一代全手工朱泥壶制作的佼佼者。

走进陶艺家刘学兰的工作室,山石耸立、流水相宜、室雅兰香、壶韵悠悠。在茶座前面,摆放着一把朱红色的《秦权壶》,看起来容量不是很大,却力道十足、气势非凡。此壶造型简洁,并没有多余的腰线、肩线等其他工艺来装饰处理,通体完全靠平而不凹的圈足大底和光洁温润的块面,平正的截盖、流畅的整体线条来诠释。壶面挺拔舒展,收放自如,桥形钮顺着钟形盖面弧度拱起,半圆形截盖,二弯壶流,短流向上微曲,力感十足。龙形把手线条流畅,呈现出向上舒展之美,拿捏起来也特别的舒适。整器一气呵成、端庄沉稳、法度严谨、颇耐品读,充分地展现了刘学兰深厚的传统器型功底和一丝不苟的制壶态度。刘学兰说起“秦权”式样的紫砂壶,先给我们讲起了历史。秦始皇一扫六合,兼并天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法制度来巩固政权,其中统一度量衡便是一项重要举措。衡器是其时的计量用具,亦称权,秦权之名便来自于此。秦权,有王者风范,不怒自威,犹如六合在握,稳守金汤,实乃壶之王者,沉稳而又端庄。这把壶又选用了原矿朱泥全手工精制而成,朱红色更是帝王之色,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和秦权的造型相得益彰,更加凸显了此壶的实用和收藏价值。

说起朱泥紫砂壶,刘学兰更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她的大量作品都是采用了上等原矿朱泥制作完成的。众所周知,朱泥因为成品率大约只有60%左右,就是连许多制壶名家及成型老手也不愿多做全手工朱泥壶,刘学兰却情有独钟,珍贵娇嫩的朱泥在她手中变幻出不同的紫砂世界,她的另一件作品《德钟壶》可谓是得意之作。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先生在其编著的《宜兴紫砂珍赏》中对德钟赞赏道:“德钟寓意品德高尚、节俭、素净,如果有缘人能见到或拥有此壶,长期泡养,必能心生正气, 肃起恭敬之心。”这把刘学兰全手工朱泥制作的德钟壶,慕古大亨款德钟,身筒稍微高出一些,更加显得挺拔大方、实用美观。直流搭配耳型把手,壶口、壶肩线条圆转、过渡自然,简洁自然之中蕴含着清正直谏的君子之风度,可谓是紫砂光素器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最为紧密的器型之一了,也受到了广大壶友的喜欢和青睐。

壶如其人,值得品味。静静品鉴刘学兰的每件紫砂作品,可以窥见,没有多余的修饰,默无声息却如多年老友一般值得拥有和珍惜。实力派陶艺家刘学兰在紫砂的世界里,传递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手抟器、心手相合,以器载道、启迪心灵。我们期待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学兰的紫砂艺术必将推陈出新,更上一层楼。

一人一壶一赏析

八面来风堂联办

作者:□石越 雒元元

来源:闽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