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故事螳螂捕蝉,白话庄子.山木篇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山木篇”:

庄子故事螳螂捕蝉,白话庄子.山木篇(1)

1.庄周游于雕陵之樊(fán),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yì)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sǎng),而集于栗(lì)林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庄子在“雕陵”这个地方游玩,看见一只怪鸟从南方飞来。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翅膀有七尺多长;眼睛又大又圆,足足有一寸。

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飞过来,碰到庄子额头,就停在了栗树林里面。

2.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yīn)不逝,目大不睹

庄周曰:此何鸟哉:庄子感叹:这究竟是什么鸟呀?

翼殷不逝,目大不睹:翅膀这么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又看不清东西?实在太笨了,飞行高度,竟然撞到了人。

庄子故事螳螂捕蝉,白话庄子.山木篇(2)

3.蹇(jiǎn)裳(cháng)躩(ju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chán)方得美荫(yìn)而忘其身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手拿弹弓,静静地等待时机,准备射杀这只怪鸟。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这时,看见一只蝉,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

4.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后面有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准备攻击这只蝉;眼看即将得手,然而螳螂也忘掉了自己的安全。

异鹊从而利之 ,见利而忘其真:那只怪鸟,紧随其后,认为那实在是极好的时机;眼看即将抓到螳螂,而又忘掉了自身的性命。

5.庄周怵(chù)然曰:噫(y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庄周怵然曰,噫:此情此景,使得庄子惊恐万分。

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世上的万物,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相生相克啊。

庄子故事螳螂捕蝉,白话庄子.山木篇(3)

“山木篇”以山木为比喻,主要讨论处世之道,写了许多处世不易和世事多患的寓言故事,希望从中找到一条最佳途径,解决人生困惑。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