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珙留下了袁柳庄相法 袁殿文关于柳树

袁珙留下了袁柳庄相法 袁殿文关于柳树(1)

早上上班,抬头看见丝丝的柳絮开始飘起来了。北方的农村没有什么名贵的树种,除了杨树就是柳树最多,间或有些槐树或者枣树。

我对柳树的情结更多缘于儿时的记忆,老家胡同对面的邻居家有一棵特别大的柳树,树冠肯定有上百平方米,下面有几个被大家乘凉磨得溜光的石头,那时的夏天,没有空调、电扇,那个地方是疯跑以后最佳的休憩地。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做柳笛,选好粗细适中的柳条,用小刀开口,然后使劲揉柳条,最后空管而出,再修整,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竟然自己做好后还可以吹响。上学后读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时,感觉一下有跨越千年的共鸣感。

柳树发芽,总是作为春天来的标志:不管是五九六九,河边看柳,还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就是谦虚和低调的象征,也正是因此,才让更多的人言柳记事: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踏青时节的柳树,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年少轻狂的柳;徐志摩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更是情人眼里饱含爱意的柳;陆游的“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则是历尽沧桑的柳。

古人种柳树,因其易活,古代的文化,让柳和留成了谐音,演变成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情感,折柳送别一度成为一个仪式,所谓“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水利万物而不争,故上善若水。柳树在低调和无言中,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实际这也正如人生的哲理。(袁殿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