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什么时候便宜(海蜇详情介绍)

属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目、根口水母科、海蜇属。学名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大型食用水母之一。因其体表的许多微小刺胞内含毒素通过刺丝管放射,蜇入皮肤,可引起刺痒和红肿而得名。主要产于中国沿海,朝鲜和日本有少量分布,苏联远东海域曾有记录。最早记载见于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鲊。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称姹,并记述了其药用价值。近代用盐、矾加工成商品,是风味独特的海产佳肴。

种类与分布 海蜇属有4种。其中海蜇、黄斑海蜇[R.hispidum (Vanboffen)]和棒状海蜇(R.rhopalophorum Haeckel)3种,中国均有分布。海蜇为暖水性大型水母。伞部隆起呈馒头状,伞径最大可达1米,为中国食用水母的主体。棒状海蜇个体较小(伞径40~100毫米),中胶层薄,数量很少,中国厦门有记录;也见于马达加斯加。黄斑海蜇产于南海,伞径250~350毫米,有一定生产价值;还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和红海。除海蜇属的种类外,食用水母类还有口冠水母科(Stomolo phidae)的沙蜇(Stomolophus meleagris L.Agassiz)主要产于中国沿海;在日本、印度尼西亚、美国加利福尼亚至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和美国纽英格兰至巴西的大西洋沿岸亦有分布;叶腕水母科(Lobonematidae)的叶腕海蜇(Lobonema smithi Mayer)和拟叶腕海蜇(Lobonemoides gracilis Light)。前者分布于中国南海以及越南、菲律宾、印度洋;后者分布于中国南海及菲律宾。数量均较少。中国食用水母总产量中,海蜇占80%以上。 中国近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水域都有海蜇分布。资源量历史上一直以浙江近海最为丰厚;80年代起各海区资源显著衰减,唯辽东湾资源大幅度上升,跃居全国之首。由于海蜇一年生,群体由单一世代组成,决定了这种渔业资源的不稳定性,同一海区年与年之间的资源量常出现剧烈变化。影响海蜇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对幼蜇的滥捕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辽东湾,海蜇繁殖季节(8~9月),河流淡水大量注入,使河口附近繁殖区盐度急剧降至10‰以下,导致螅状幼体种群毁灭性的死亡,是造成1976、1978和1986年三次大减产(减产90%以上)的主要原因。

海蜇什么时候便宜(海蜇详情介绍)(1)

稳定海蜇资源的对策有二:①制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政策,以保护幼蜇不受损害;②采取人工放流增殖手段,以补充自然资源量。 形态特征 体呈蘑菇状,分伞体和口腕两部。伞部超过半球形,伞径300~600毫米。外伞表面光滑,中胶层厚。伞缘感觉器8个,每1/8伞缘有缘瓣16~22个。内伞有发达的环状肌,间辐位有4个半圆形的生殖下穴,其外侧各有1个生殖乳突。内伞中央由胃腔向伞缘伸出16条辐管,辐管侧生许多分枝小管彼此相连,且各辐管中部由一条环管连接,形成复杂的网管系统。伞体中央向下伸出圆柱形口腕,其基部从辐位有8对左右侧扁的肩板,端部为8条三翼形口腕。肩板和口腕上有许多小吸口、触指和丝状附器;口腕各翼生有若干棒状附器。吸口捕吸食物是胃腔与外界的通道。体色多样,多呈紫褐色或乳白色;伞部和腕部的颜色通常相似,但也有两部分颜色完全相异的个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