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结婚的爱人(不结婚的女人们)

文/菲比

全文刊登于《新知》2016年2月刊

英语中的“spinster”这个词,起源于14世纪中期,本意是“纺织娘”,纺织通常是未婚女性贴补家用的活计,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以让女性独立维持生计的工作。到18世纪,这个词逐渐指代“过了适婚年龄但依然不结婚的女性”,即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到19世纪,中产阶级独身女子开始对爱情和婚姻看得非常认真,因此有些人保持不婚不是因为个人条件不好,而是因为找不到符合她们理想的人。这些女性也被归入“spinster”一类。

历史和文学中出现过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老姑娘,她们通常举止古怪、尖酸刻薄、疯疯癫癫、违时绝俗,就好像一个搅人清净的怪梦,或者一剂过量的劣质香水。她们的社交和情感生活也偏离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轨道——同男人结识,相恋,同居,订婚,结婚,离婚等等。相反,这些独身的女子似乎平平稳稳、合情合理地进入了一种与饭局、舞会和交友软件再不相干的存在意义上的孤独。

亨利•詹姆斯在《波士顿人》中描写了一个绝妙的“剩女”形象:

郝薇香小姐

她热情而又扭曲,尖刻而又笨拙,无礼而又勇敢,恶毒而又颓丧。除她之外,小说和电影中还有很多剩女形象,最著名的应当是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郝薇香小姐,永远穿着已经泛黄的白色婚纱礼服,坐在镀金的梳妆镜前,与寄生在屋里的蜘蛛、蟑螂和老鼠为伴,人生因为仇恨而饱和。此外还有《爱玛》中的喋喋不休又敏感脆弱的贝茨小姐,《巧妇怨》中的勇敢女人乔安娜•伍德,《灰色花园》中粗野热闹的小伊迪,《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结尾处与同性恋男闺蜜共舞的茱莉亚•罗伯茨,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女侦探马普尔小姐,奥古斯特•威尔逊几乎所有戏剧中的传奇人物艾斯特姑妈,以及穆丽尔•斯帕克笔下踌躇满志的布罗迪小姐。

不结婚的爱人(不结婚的女人们)(1)

简•奥斯丁

不结婚的爱人(不结婚的女人们)(2)

伊丽莎白一世

文本之外也有不少,比如举世闻名的独身女作家简•奥斯丁、艾米莉•狄金森、弗兰纳里•奥康纳、哈珀•李,还有“黄金时代”的权力至尊伊丽莎白一世。

这些不结婚的女人很陌生却也很迷人,因为她们冲破了某种理所当然的逻辑,她们大多不可爱,不性感,不酷,抗拒任何一种形式的交换,无论金钱、地位甚至爱情。在爱情、性和权力的系统中,她们成了一个bug。“老处女”一向是个带有嘲弄和侮辱意味的词,暗示内心封闭,性冷淡,丑。已婚女人也可以有这种气质倾向,《费城故事》中的凯瑟琳•赫本被丈夫称为“已婚处女”,关系疏远的父亲则叫她“永远的老姑娘”。女性的不婚倾向意味着同男性世界的彻底隔绝——拒绝同时被拒绝,仿佛上了双保险。

这一系列早已过了适婚年龄却始终未婚的女人,凭借她们的乖张行径、孤僻个性以及淡薄的存在感,似乎理所当然地启发了女同性恋、男女变装者、独居者和活动家、愤世者和大善人、修女和风尘女、圣人和壁花……还有些独身女人建立了稳固的女性友谊和社群,甚至是类似于母系族长制的家庭和睦邻中心。

墨西哥裔美国女诗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有首诗叫《老姑娘们》,写的就不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坚定的一群人:

我的表姐妹们和我,

我们都是过了三十

的老姑娘

……

但是婚姻的问题

我们研究了很久——

阿里亚德妮姑妈

提娅·瓦实提

佩妮洛普同志

亲爱的玛琳欣

南瓜壳夫人——

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

几年前《大西洋月刊》上的一篇题为《那些单身女人》(All the Single Ladies)的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作者凯特·伯利克(Kate Bolick)将此文拓展成书,题为《独身女人》(Spinster)。她认为独身女子是一个浪漫的概念:

在我脑海中,成为独身女性的愿望就好像劳斯莱斯车头前方那个小小的、钢铸的希尔芙精灵,双臂伸展,衣袖翻飞,随时准备抬脚跃离栖身之处,飞向天空。

她认为独身女子的魅力在于不可捉摸的神秘,它与妻子或母亲的角色并不相容。但她书里写的“spinster”都不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甚至积极拥抱恋爱和婚姻,人们印象中的老姑娘,反而被排挤出去了。独身生活似乎是通向婚恋的“准备态”和两端婚姻之间的“间隔态”。

至于豪车前面这个身材曼妙、年轻美丽的女子形象,回头想想,总觉得可疑。(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参考了耶鲁大学学者布里艾伦·霍珀(Briallen Hopper)的书评文章《论独身女子》(On Spinster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