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1)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2)

文/李丽敏

在泉州话中,“起”和“落”通常是连着用的,如“起起落落”,起、落的重叠运用是有强调的意思。如市场放开,就会出现价格起起落落,和计划经济时代完全不同了。我们地处沿海,海产品根据气候的变化,有句方言成语叫做“鱼金鱼土”,就是说碰到坏的天气,鱼鲜少价格就涨起,贵得像金子。反之好天时市面上鱼鲜丰富,价格就降落。成语用金子和泥土作对比,来说明鱼鲜价格起起落落的差异。也可简称为“起落”。“起价”即涨价,“落价”即降价。有一句趣味俗语“大家落价,新妇起价”(“大家”即婆婆,“新妇”即媳妇)。过去,婆婆在家庭中是绝对权威,而现在年轻媳妇无遵照传统观念,反而婆婆迁就媳妇,有的媳妇甚至不尊重婆婆,凌驾于婆婆之上。这句俗语就用商品的起价落价,来比喻婆媳地位的转变。“起落”,在泉州话中不但指升和降,还可以运用在站立和坐下的动作上,如“老年人起落着较细腻咧。”意思是老年人起居行动要小心。“起”、“落”在泉州话中,“起”只有一个读音,“落”却有五个读音,但都有各自的用法。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3)

晏晏睏,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谈“起”字)

在农耕时代,米缸只要有米,就可以算生活有依靠了。谚语“晏晏睏,早早起,米缸常常有剩米。”“早早起”是很早就起床。“晏睏(晚睡)早起”,说明起早摸黑抓紧时间做工营生。勤劳的人生活就有保证,勤劳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起”字,在泉州话读[k′i³]。虽然只有一个读音,但具体运用时,方言词汇还是很丰富,值得我们探讨。

“早早起”是很早就起床。而“早起”一词在泉州话有二义,一是指普通话的上午、早晨等,如南音《早起日上》四个字,唱词意是早晨太阳出来;“早起”另一义,在泉州话中还可以指早餐,如“食早起”,即普通话的“吃早餐”。

“起”和“倒”相对,如谚语“宁可扶人起,呣通砗人倒”(“呣通”是不可,“砗”是推倒)。字面上是说宁可把人扶起站着,也不要把人推倒。引申义,看到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帮助他度过难关,多做善事,不可害人。

“徛起”(“徛”是站立)相当于普通话的“居住”。常与“好、歹”连用,表示能不能立足。南音《年久月深》:“年久月深恶徛起,及早束装作归期。”唱词来自梨园戏《陈三五娘》的故事,陈三为追求爱情入黄府为奴却毫无结果。“恶徛起”,“恶”是难,感觉无法再居住下去了。“好徛起”指居住得很爽,凡事顺意。“歹徛起”, 指住着不爽,不吉利。“好徛”跟“好徛起”,“歹徛”跟“歹徛起”,意思不完全一样。多一个“起”字,除了表示居住外,还包含人际关系等因素,如“伊著单位好徛起。”指他跟同事的关系都很好,而“有的人爱计较就歹徛起了。”有个方言成语“食穿徛起”,就是普通话的衣食住行,也可简缩为方言的三音词“食穿用”,概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起行”就是启程、动身。起,表示离开原来的位置。古汉语如《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还有梨园戏《陈三·过楼》戏文唱词:“鸡啼头声便起行,听见夏蝉著许枝头乱叫声,南风吹送乐逍遥……”古汉语和梨园戏都用“起行”表示启程、动身。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4)

“起碇”就是起锚。船要出海就得“起碇”。泉州童谣《我是祥芝讨海兄》:“我是祥芝讨海兄,舂风拍涌都口母惊。捌天时,**舵,炎日霜寒雪冻照起碇。”就说出了讨海人的艰辛。起碇出海,不管霜寒雪冻,还是大热暑天都得照出行。生活中人们经常说的俗语“大船恶起碇”,是比喻大的事物,牵涉面大,要改变比较费时费力;也比喻有些人架势大,行动慢或做事拖拉。这俗语非常形象又生动。

“起风台”,是刮台风。谚语“三月起风台,寒死囝仔栽”。农历三月若刮台风就很不正常,形容天气会非常寒冷。“囝仔栽”是指幼小孩子。谚语 “树头徛伊在,无惊树尾起风台。”也可说“船头徛伊在,无惊船尾起风台。”自身站稳了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即身正不怕邪。

“起雷”指响雷。谚语“起早雷,午时濩(雨)。”一早若响雷,中午就会下雨。

“起工”指规矩,规则。比如小孩从小要培养对长辈“起工”礼貌规矩。另有一说,“起工”为“纪纲”的误读,“照起工来行”应为“照纪纲来行”。

“起”在方言中还可以表示数量足够。在菜市场买鱼买肉,称足够了就叫做“称仔起起”,指略微超过应有的程度。称无足,叫“称无起”。

“起头”指开始,开端,事物开始进行的阶段。谚语“百般起头难”, 做什么事都是开始的时候比较难。成语“起头挖兄”,是首倡的意思,带贬义。大都表示有的人尽出不好的主意。“起头挖兄”这个成语现在年轻人就很少听到。

还有方言词:“起狂”是发狂;“起雄”,使性子,逞凶;“起痟猫面”指翻脸吵闹,耍无赖;“起势头”,指抬出权势想要以势压人。还有“起曲头”,指挑起事端,找茬儿;“起 刺”,指使用无赖手段耍刁钻,吵闹,和“起无空”意思类似。这些方言词的用法是很富有地方特色的。

“起”为盖,兴建,建造、建立,也是泉州话具有的,“起厝”就是建造房屋。泉州话的“起厝”义,源自古汉语,《汉书·武帝纪》:“二月,起建章宫。”“起建”就是建造。泉州话有关“起厝”的谚语很多,如“千富万富,呣值家已起厝”,过去人们认为自己盖房子才真正是富有的象征。要建造房屋就要赚钱积蓄。有谚语“一年饲,两年孵,三年起大厝”。这句很有时代生活特色又有哲理,饲养家禽会有所积蓄。还有“饲马穷,饲猪富,饲牛起大厝”。都是说明饲养家禽可以赚钱,积累资金,到时就可以盖房子了。谚语“起厝存(派)半料”,过去盖房子都会预先准备材料,意思是说准备的材料往往不够用。“ 起厝”算是家中的大事,在过去需要几年才可以完成。所以还有一句谚语“一年起厝三年绍(续)”,要建造房屋就要长时间赚钱积蓄才能建成。

起盖房屋也要看气候。谚语“八月开始到年兜,起厝师傅穑路厚”。“穑路厚”,是盖房屋的活儿多。八月以后的气候适合起盖房屋。所以从八月到年兜(除夕),起盖房屋的师傅别担心无工可作。反之,芒种夏至期间就不适宜了,谚语“芒种夏至,起厝师傅食家已。”起厝师傅无人聘请只好回家吃老本。除了“起厝”,常用的词还有“过起”:就是改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适合于新的需要。

“起”的这些方言词在普通话是无法对译的,都富有方言特色。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5)

笋因落箨方成竹 (谈“落”字)

诗句“笋因落箨方成竹 ,鱼为奔波始化龙。”这句诗句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竹笋长出来的时侯,只有竹叶一层层落下来才有可能成为竹子。“箨”就是竹叶,“落(音鹿)”是掉下来的意思。那后半句的意思就是鱼要变成龙,也要经历一番艰难的奔波才能达到。意谓一个人若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历诸多磨练。此为诗句,所以要用泉州话文读音来诵读。

泉州话的读音,最具特色的是文白异读。文读音更多地保留着晋唐古音。由于文白读音不同,意义完全不同。“落”,在泉州话中是个多音字,也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文读一般用于诗文诵读或者成语。虽然泉州人日常口语都用白读,但“落”文读音在泉州话的运用还是很多的,如古诗《潮》:“涨落几时休,从春复到秋。”古诗的吟诵得用文读。海水每日都按照时间涨潮和退潮,永无休止。唐·李白《送友人》诗:“浮云逰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落日”,是太阳下山。成语“水落石出”的“落”是降下、退下的意思。 还有人们常吟诵的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月落”、“涨落”、“落日”、“水落”的“落”都是“退下”的意思。(音“鹿”)。

常用的“落花流水”,这个成语深有含义。唐·刘眘虚《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诗中的春意是因为“落花随流水香”而延长了。宋·欧阳修的《夜行船》词“落花流水草连云”。说明“落花流水”最早是形容暮春春景衰败的景像。南唐·李煜的《帘外雨潺潺》词在南音的唱段:“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用“流水落花春去也”,将“流水”调到前面,同样是形容暮春春景凋零。但他更多地是以景抒情,即“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来抒发当时亡国君王被囚禁失意悲怆的心境。

“落花流水”一词,在后来则常用于比喻战事惨败,大势已去。例如常说的“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成语的这两种用法反差还是很大的,但作为比喻战败或者做大事溃败得一塌糊涂是很形象的,而且是人们常用的形容词。

然而更有趣的是,泉州南音、南戏唱词则将“落花流水”常用于爱情上,这也别有一番情趣。即把“落花流水”成语拆开来,演变成“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爱情上的一厢情愿。生动地把“落花”和“流水”拟人化了,好像女方有意,男方却无情。

南音《恨雁声嘹呖》:“想君侢肯亏心,莫是话说无定信?莫畏学了吴起行径?莫畏阮是落花有意,君是流水无情?枉发业,月下诉衷情。”这是深闺女子将自己比作“落花有意”,怨“君是流水无情”。

南音指套《心肝跋碎·朱郎卜返圆》:“眼里睁睁只处珠泪滴,那畏落花流水,流水落花无定期,流水落花无定期。”这是梨园戏《朱弁》的故事,朱弁出使金国与雪花公主共处十六年,对外名为夫妻而实则以兄妹相待。当朱弁要回归宋朝时,这在雪花公主的情感上是极大的悲剧。雪花公主为朱弁在感情上作出了最大的牺牲,而今朱弁要回去与家人团圆。唱词运用反复句,重复句,诉出了公主极度悲痛。这样的用词没有直接说两人的感情,用“落花流水,流水落花”来表示男女双方的情感,这也别具特色。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6)

而梨园戏《吕蒙正·打赶》一出戏中,吕蒙正和刘文茂、刘月娥答辩的对白:

“(净念)一见寒儒太猖狂,山鸡焉敢望凰凤。日向朱门求口食,身穿百结破衣裳。 (旦念)爹爹何故无慧眼,自古文章独自强。(生念)落花有意随流水,儒林怎得附都堂。”吕蒙正在对白中“落花有意随流水”,加一个“随”字,就变成两厢情愿了。因刘月娥在彩楼上亲自感受到吕蒙正出口文章的才华,即下楼亲自送绣球。体现了相府小姐刘月娥的真心实意,但想不到刘文茂嫌贫悔婚。在这里的“落花”和“流水”用在爱情上加个“随”字,意义也就变成双方有意了。泉州南音、南戏唱词巧妙的运用,展示着中国的文字游戏,真是耐人寻味。

“落月屋梁”一词源于唐·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疑是照颜色”之句,后来就用“落月屋梁”一词表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多用于友情方面。清·黄宗曦《寄周子佩》诗:“落月屋梁长入梦,未知何日遂征帆。”望月思故人一直都是古诗中的传统。无论是“落花流水”还是“落月屋梁”,都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语言的含蓄之美。

戏曲中常出现的一个词“落第”,是指科举考试没考中的“落第书生”。如《吕蒙正· 打赶》一出戏中(净白):“落第书生贫徹骨,看来何福作高官。”(生白)“屡科不第吕蒙正,有志登科中状元。”

“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也是濒危的曲艺艺术,现在只保留在梨园戏传统剧目《郑元和》中。这种“莲花落”曲艺一般是一个人表演,用竹板拍节拍。每段常以“莲花落、落莲花”的句子做衬腔或尾声。梨园戏《李亚仙·护儒》唱词:“一年即过不觉又是一年春里阿莲花,荒郊野外,宝马香车踏草青,莲花落也。”“里阿莲花”做帮衬,“莲花落也”做尾声。

这些词在泉州话应该都要用文读音,主要出现在诗词、成语和一些由普通话直译过来的词汇中,如落实、落后、落户、零落、落红等等。

“落”在泉州话的白读有多种,其中常用的白读音[lo⁷],组词和意义跟普通话的“下”用法一样。用“落”,是普通话里的“下”,即有放入、进入的意思。比如普通话的“下面条”、“下米”、“下锅”,泉州话说“落面”、“落米”、“落鼎”。农作物的播种叫“落种”,施肥叫“落肥”。“落”都是“放入”的意思。“落濩(雨)”、“落霜”,普通话是“下雨”、“下霜”,黄昏时太阳下山,用“日落”表示夕阳。谚语“日落乌云起,濩落半暝后”,太阳下山时出现乌云,下半夜会下雨。如果“日落乌云半暝散”则“明仔曝仔流大汗”,日落时的乌云半夜散去,则明天的天气将非常炎热。人们通过太阳下山前后的天空云彩变化,判断是否晴、雨的天气。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7)

方言“日落”表示夕阳,而语序颠倒的“落日”,在泉州话则是“择定日子”。有句俗语“乞食家己落日”(“乞食”是乞丐,“家己”是自己),意思是乞丐无人所管,可以自己择定日子。也比喻凡事可自主择定日期。“日落”和“落日”这两个词在泉州话的意义反差还是相去很远的。南音《秀才先行》唱词:“日头卜落,看许日头渐卜落,今卜值带通去投。”“日头”是太阳,“日头卜落”是夕阳,就是太阳要下山。

很多动物都比人敏感,谚语“蠓仔恶,卜落濩”,“蠓仔拦路,卜落大濩”。“蠓仔”是蚊子,蚊子到处咬人显得特别凶恶,就预兆要下雨了,甚至会下大雨。还有“西北濩,连落三下晡”,“三下晡”是三个下午。夏天特有的阵雨要连下三天,而且每天下雨时间推迟一小时,这是一种自然规律。 谚语“落霜有日炙,乌寒无带歇”。冬天时下霜的天虽然很冷,但往往有太阳可照。

“落水”一词有三种义,一是字面的本义,进入水中的意思。谚语“无落水呣知水深”,没有下到水里不知水的深浅。“落水才知长骹人”,是下到水里才知道谁的腿长。比喻通过实际工作才能看出谁有真本事。二是比喻被坏人拖下水,堕落做坏事。三是相当于普通话的“过水”,像新衣服或新布防缩水都要落水,将制作、买卖过程中的杂质、灰尘洗掉。

“落泊”一词指穷困潦倒,失意。为了字音的准确,俗写通常用“落薄”。南音《秀才先行》唱词:“君落薄,我君恁虽落薄,日后有只公卿才貌。绣球亲抛,绣球是阮亲抛,望卜和谐到老。”唱词“君子落薄那暂时”,意思是说有本事的人,落魄是暂时的,总有出头之日。谚语“君子落薄,相命免学”,有本事的人即使落难,也可以轻易找到谋生的路子。

“落”在泉州话的另一用法,相当于普通话房屋的几“进”。闽南风格的古大厝,平房一宅之内,都有分前后几落,一排叫一落,这样就有“顶落”、“前落”、“下落”、“后落”等。比如明代泉州大慈善家李五在万石城心九落大厝,以及池店的九落大厝,两座大厝设计都极为简朴,其结构是由纵横各三的汉式五开间,又有双护廊的九落大厝,所以泉州有流传谚语“有李五的富,也无李五的九落大厝”。其中池店的九落大厝,实际上为十二落,光房间就有一百七十多间,命名是用主厝的“九落”寄望“永久”的意思。

“ 落”还有用来表示时间词的连用,如“落后日”是大后天,这是泉州话的构词方式。“落”在泉州话还可用作概数词,如“十落牙”就是“十多个”,“几落摆”就是“好几回”,“百落斤”就是“一百多斤”。“落”在这里表示大概数目的数词,这也是泉州话特有的概数词。

“ 落”的另一种白读音读作[lak⁶],有几种用法,一是“掉、掉下”,比如“曝衫时无小心落落来”(晒衣服时不小心掉下来),其中有两个读音[lak⁶]、[lo?⁷],“落[lak⁶]”就是“掉”的意思,“落[lo?⁷]”是“下”;二是“遗漏、丢掉”的意思,如“通知开会有时落个别人,结果到会无齐全。”“落”在这里是“遗漏”。“落东落西”,就是普通话的丢三落四。“手表落无了”,就是手表丢在哪了。这里是“丢掉”的意思;三是“脱落”义,如“房屋住久门窗户扇油漆都落了了”。“落”读作[lak⁶]就有“掉”、“遗漏、丢掉”、“脱落”这几种意思。

“落”,白读音还读作[lau⁵](音如“漏”),有两个意义:一是“脱下”,“将纱发套落起来”就是将纱发套脱下来。“被壳落起来、床罩落起来”就是被单、床单脱下来。

读作[lau⁵]还有一义,如汽车“落空车”去载人。“落空车”类似普通话的“回空”。

这个词在生活中经常用着。

“落”的第四种白读音读作[lau⁶]。是普通话的“丢人”、“丢脸”,泉州话就叫作“落气”[lau?⁶kui⁵]、“落箦”[lau?⁶tse⁶]、“落脸”[lau⁶lian³]。比如,孩子高考考没取,他的父母在众人面前就感觉很“落箦”。这个“落箦”也是“见笑”。 “落箦”原来是经常用的口语,由于有普通话的“丢人”可穿插用,现在就比较少听见。而“落脸”的程度比“落气”、“落箦”更深,属于更进一步的“丢人现眼”。如有的人相骂,将对方的弱点当众挖出来,给他在众人面前“落脸”。“落气”、“落箦”、“落脸”都含有“丢人”、“丢人现眼”、“没面子”的意思。这几个词都是纯粹的泉州方言词。

“落”在泉州话就有一文四白,五种读音。

(作者: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

闽南话刺龙头(关于起落)(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