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拍摄微电影(苹果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出炉)

8月21日,苹果“Shot on iPhone 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出炉,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等多个学校的学生参与了此次赛事并获得优秀作品的奖项。大学生们表示,作品均由iPhone 13系列拍摄,它的电影模式、微距、暗光优势等新功能,让作者们有了更多电影叙事的可能性。此外,手机也降低了创作成本,让大学生也可以拍摄专业电影。

苹果拍摄微电影(苹果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出炉)(1)

微电影《归家》的故事发生在内蒙古一户牧民人家,儿子松布尔和母亲看到气象台发出的大暴雨预警。在母子二人把家中的羊收回圈里时,却发现走丢了一只小羊。在找小羊的途中,母亲突发哮喘,可药用完了,松布尔决定去取药。故事还保留了一个“彩蛋”,在最后揭晓的时刻,让观众泪奔。

影片的导演是上海戏剧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额义勒斯格,他说:“我们这次的拍摄地点是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全片90%以上的镜头都是外景:我们全程坚持用 iPhone 13 Pro 的原相机进行拍摄;坚持手持,全片95%以上的镜头都是手持拍摄的,包括男主角追羊的动作戏;坚持在自然光线下拍摄,因为我们觉得草原的天光是最美的。全片拍摄下来,我们觉得 iPhone 13 Pro 的长焦、广角和超广角 3 颗摄像头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所有创作的需求。而电影效果模式和微距这些新的功能,让我们有了更多的电影叙事可能性。”

另一部微电影《金色飞鸟》讲述了年轻人在高考前面临的内心彷徨与选择,在与父母和同学的关系上,刻画细腻生动感人。它的创作者是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片导演系研究生二年级的李谦。她说,影片主要使用两部iPhone 13 Pro Max交替拍摄,监看使用了 iPad Air,素材整理使用了 MacBook Pro。

她说:“隔空投送的功能使得我在使用 Apple 产品的过程中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传输与分享,与传统摄影器材相比,用 Apple 设备实现整套流程使得我们节省了器材、人力等方面的预算。”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传播学本科二年级的施琦姗创作的《禁忌话题》、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戏剧影视导演本科三年级的韩孜萱创作的《再见,风中之岛》、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一年级洪晓楠创作的《修表》等,也获得优秀作品称号。

据悉,“创熠营”项目是由Apple教育团队从2020年起在中国发起的面相在校大学生市场活动,旨在鼓励大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意,基于Apple生态创作内容,内容形式包括微电影,纪录片,数字手绘,动画,多媒体艺术装置等。通过教育部高教司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大赛与更多高等艺术类院校合作,通过高校老师组织校内的学生创作社团。目前已经签订合作的院校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和厦门大学电影学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田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