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天涯何处无芳草)(1)

本文作者:纳兰春蚕

下面是古诗词小测验时间,请读者朋友在下列横线处填空: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____________。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相信很多读者一看到“天涯何处无芳草?”都会不假思索地在后面填上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的顺口溜,这个答案当然是错的。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填上这句顺口溜,毕竟踏入社会还有闲情逸致背诵古诗词的人已经少之又少,而剩下百分之十答对的人只可能是诗词爱好者或在校学生了。下面公布正确答案:

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天涯何处无芳草)(2)

北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词中“天涯何处无芳草?”是一个反问句,意思相当于“天涯处处有芳草”,形容春意盎然,遍地都是花花草草。由于这首词的下阕又写男主人公的一片痴心被无情拒绝,烦恼不已,于是后人又给杜撰了一句“何必单恋一枝花”的开解之辞。

“天涯处处有芳草”的顺笔写法更早出自一首唐诗,我们不妨对比一下这两首诗词的优劣。

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天涯何处无芳草)(3)

唐·戴叔伦《江上别刘驾》:

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贫。

离杯倾祖帐,征骑逐行尘。回首风流地,登临少一人。

陈述句与反问句,都是表达确定的意思,陈述句感情相对平淡,反问句则感情强烈,更能发人深思,起到了增强语势的作用。因此“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反问写法,在艺术特色上更胜一筹。不过这“天涯何处无芳草?”并不是苏轼首创的。

“天涯何处无芳草?”反问写法的鼻祖,出自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世上哪里没有芳草鲜花?你何必一定要恋着自己的家园。屈原被楚怀王流放了,以他的才能,到其他国家谋求一官半职,完全不成问题。但屈原没再去寻找什么芳草鲜花,他的心始终怀恋着自己的家园。屈原听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的消息后,投汨罗江而死。

如果您觉得我的文章还不错,关注一下又不会怀孕哦!

【版权声明】此文系本人「纳兰春蚕」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及链接信息,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