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分寒热(分清寒热是关键)

中医云“有胃气即生,无胃气则死;胃强则体壮,胃弱则体衰。”脾胃作为后天之本,直接影响着人体健康。做好脾胃养生,近则滋润脏腑,远则惠及全身;反之,脾胃不佳,纵无大病,小病小灾也会持续不断。然而不少人在养胃时往往重视“暖”“软”二字,自以为胃不好就要吃一些易消化的暖食。但有些人吃热食后病情不减反增,其根本原因是患者未搞清楚胃寒与胃热。

养胃分寒热(分清寒热是关键)(1)

图片来源:摄图网

胃寒则需暖

中医认为,90%左右的胃病是因为胃寒。

胃消化食物离不开热量,胃内缺火,就难以消化,进而产生胃脘冷痛、胃口不佳、消化不良、腹泻、呕吐、反胃等状况。久而久之,寒气会持续伤害胃的免疫与消化能力,一方面会引发胃病反复发作,另一方面还会由此导致营养不良、体衰多病。

养胃方法:温补心阳

火可生土,也就是心火生成胃土。心火充足,胃火才旺。做菜或煲汤时可以添入温心补阳的药食同源类药材,如薤白、干姜、肉桂等,以旺胃火。此外,亦可吃热食、喝热水,辅以科学的户外活动,以提高胃动力。

胃热则需凉

胃火过旺就可能胃热。

患者常常感到饥饿,老是吃不饱似的。长期胃火过旺的患者往往有饥饿感却难以下咽、口渴之类的症状,还可能并发轻微咳嗽、虚汗、腹胀、便秘等状况。

胃热会催生炎症,如出血性胃炎、酒精性胃炎、习惯性便秘等,上消化道出血等也多伴有胃热。

长时间胃热极大地伤害了胃黏膜,还可能导致黏膜上皮细胞癌变。

养胃方法:清热下火

若患者初发胃热,可以吃一些凉性食材以滋阴生津、清热祛火,如生菜、苦瓜、西瓜、薄荷、梨、菊花、金银花、薏仁等,适当摄取水分。

清除胃火的食疗可选皮蛋拌豆腐。每日以2个皮蛋和200克石膏豆腐,拌匀后浇上麻油,放少许食盐,即可食用。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是正规商超出售的无铅皮蛋;高血压患者一定慎食皮蛋。

临床上胃病的具体状况非常复杂,许多患者并非简单的胃寒、胃热,往往是寒热交织。此类患者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好肠胃是吃出来的

胃病比较复杂,不可千篇一律,需要结合个体情况对症治疗。此处所提到的吃,并非提醒大家“吃什么”,而是想提醒大家“怎么吃”。

早餐

每日的早餐应规律按时;热食可以维护“胃气”;注意干稀搭配;少食肉类或过于油腻的食物。

午餐

选取无刺激、纤维含量低、营养充足的食材;用餐时应维持心情愉悦、放松;

不宜食用过多的麸皮、果皮、豆类的外皮、种子外皮以及蔬菜里的粗组织等;

烹调方式主要是易于消化的蒸、炖、煮;

食物品种广泛,以获取丰富的营养素。

晚餐

饭前30分钟先喝上60~100毫升的温开水,以利消化,还可稀释多余的胃酸,同时能刺激胃酸不足的人增加胃酸分泌;

细嚼慢咽,让唾液腺分泌出许多唾液,以初步消化食物;

吃个七分饱;

保持愉悦心情;

吃饭时不宜分散精力,以免胃部供血不足,不利于消化吸收。

好肠胃,脚手动起来

其实,养胃也不是难事,搓搓手、动动脚趾即可,方法如下。

搓搓手

吃饭前先要摩拳,即先左手握拳,以拳面将右手的内关穴顶住,向左向右旋转,通过摩擦方式刺激内关穴;然后换右手同样摩擦左手内关穴。

接着两个手掌彼此摩擦,直到发热时方停下来,刺激手心处的劳宫穴。

末了十指交叉,手腕相扣,以作用于大陵穴。

这3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心火、帮助胃部消化,尤其适用胃寒患者。

活动脚趾

动脚趾能够成功推动体内气血畅通、平衡阴阳、祛邪扶正。脚趾抓地,每次约5分钟。双脚可依次锻炼,亦可同时进行。每日锻炼2~3次即可。

文/周兵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关注公众号《家庭医学》,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