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

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1)

说起女皇,几乎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690-705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翻看历史,日本历史上有八位女皇,除去存在于传说中的卑弥呼(存在于三国时期众多著作中),第一位女皇推古天皇于公元592年12月8日即位,公元628年4月15日,以75岁高龄去世。而古朝鲜历史上有三位女皇,第一位叫善德女王,也叫金德曼,新罗国第27位君主,632年-647年在位。三位女皇虽然并没有真正处于同一时期,却在几乎同一时代出现,历史的巧合令人感叹,而三位女皇也各自在自己的国家独树一帜。

——推古女皇

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2)

在古事记中记载,推古天皇是日本的第三代天皇。大量史料和考证证明了包括日本菊花王朝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在内的前十位天皇都是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而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天皇称号的君主,是日本天皇中走向神坛的第一人,是日本皇权神话的开始。

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皇女,生于公元554年,是钦明天皇的女儿,年轻时的额田部端庄美丽,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看中,册封为皇妃,在古时的日本皇室近亲结婚很常见,几乎只要是不是一个母亲生的就可以。公元576年,皇后就去世了,额田部就被册封为皇后。16年之后,公元592年,当时的崇峻天皇遭到苏我马子所指使的人刺杀,崇峻天皇不治身亡,额田部在苏我马子的拥护下,确立为天皇。在位的36年间,并没有成为傀儡,推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后人成为推古朝改革。虽然身为女性,但是推古天皇有谋略、有智慧,至今仍被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即位之初,国内局势混乱不堪,部民制(奴隶制)弊病丛生,势族大姓争权夺利,皇权面临着巨大威胁。即位之后第二年,册立侄子厩户为太子,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并册封他为摄政王,总揽大权。推古天皇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平衡内部关系,使得混乱不堪的国内局势得到稳定,国家得到和平发展的机会。她采纳圣德太子的意见,推行冠为十二阶制和“宪法十七条”,以德、仁、礼、信、义、智为标准任人唯贤,以中国儒、佛、法三家思想作为道德守则管理国家。推古天皇积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还多次派出留学生、留学僧随使节入隋,支持推广佛教,积极主张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有点改革开放的意味。在位期间多次攻打新罗,尽管最终没有收复任那,但得到了新罗割让的六城。

——善德女王

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3)

2009年由金根洪、朴弘均联合执导, 高贤贞等人主演的韩国历史剧

《善德女王》讲述的就是从小因为不详的预言而被抛弃的德曼公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宫内的权力斗争,成长为新罗第一位女王—善德女王的故事。

公元632年,其父真平王去世,因真平王无子,国人于是拥立金德曼继位,上尊号为圣祖皇姑 ,成为新罗国第一位女性君主。古代女性的地位是比如今要低一些的,能够登上王位,成为新罗国第二十七代君主,这与善德女王本人的远见卓识是分不开的。在位末期,以大胆心细的品质和雷厉风行的姿态,顺利平定了毗昙之乱。古朝鲜当时分为四个比较大的国家,从大到小依次是高句丽、百济、新罗、伽耶,新罗首先灭了伽耶,之后,古朝鲜就进入了三国鼎立的时期,善德女王对内心系百姓、广施仁政,对外联系唐朝、虚心学习,使得新罗在夹缝中得以稳定发展,为后来武烈王时期,新罗灭了百济和高句丽,统一古朝鲜奠定基础。

善德王元年(632年)二月,金德曼以大臣乙祭执掌国政。十月,派遣使者慰问新罗国内鳏寡孤独和生活不能自足的人,赈济抚恤。十二月,派遣使者到唐朝朝贡。善德王二年(633年)正月,金德曼亲自祭祀神宫,大赦天下,免除各州郡的一年赋税。七月,再度派遣使者到唐朝朝贡。善德王四年(635年),唐朝派遣使者册封金德曼为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善德王十二年(643年),新罗遭到高句丽、百济的攻打,金德曼派遣使者前往唐朝求援,正逢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李世民让新罗率兵以分散高句丽的兵力。金德曼派兵五万人进入高句丽南郊,攻克高句丽的水口城。 善德王十四年(645年)五月,唐太宗亲征高句丽,金德曼发兵三万以助。

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4)

这里要讲一下高句丽,作为古时中国的边境政权,隋唐时期的高句丽有多强呢?隋炀帝时三征高句丽未果,顶峰时期部队号称百万之多,连国内的女性都动员起来了,都没有拿下。唐太宗时期,远征高句丽战果已经远远大于损失,但是依然没有彻底拿下,历史上也不认为成功,一直到唐高宗时期的公元668年,薛仁贵、李勣等率领的唐军才彻底平定高句丽,前后跨度数十年,历经几代人的接力努力,新罗在这样的强敌下没有被吞并也实属不易。

善德王十六年(647年)正月,大臣毗昙、廉宗谋反,未成功,金德曼却在此时去世,谥号善德,唐朝追赠她为光禄大夫。金富轼所著《三国史记》评价“德曼性宽仁明敏”。

——武则天

韩国女皇都有谁(几乎同一时代的中日韩女皇)(5)

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05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即位年龄最大(67岁)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作为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唯一的女性,她登上最高宝座历程的艰险曲折令人叹为观止。她热心搜求人才,完善科举制度,增设殿试、自举、武举和制科等项目。后人评价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就不多谈,主要讲一下政绩。

政治上,完善科举、提拔人才。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大唐新语》:“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最好说明。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增加了每年的录取人数,首创殿试制度,后世沿用千年。执政后期(702年),还开设武举考试,扩大了选官范围。另外,武则天鼓励直言敢谏,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这对于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济上,“劝农桑,薄赋役”,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

文化上,召集文学侍臣周茂思、范履冰等人编纂《要览》、《字海》及《乐书要录》等书。 《乐书要录》为唐代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乐律文献,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书共十卷,今仅存第五、六、七卷。武则天还改制音乐机构,将内教坊改为云韶府,习雅乐,促进宫廷音乐的发展。武则天执政期间是唐代音乐过渡阶段,上承唐初的雅乐,下为唐中期燕乐、俗乐奠定基础。

军事上,与周边各国的局部战争,少有败绩,较好地维护了唐朝的稳定统一。在位期间,与西部的西域、吐蕃、北方突厥均有争端,外加东北的营州之乱,短短十多年的时间,也不是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但是武则天能够用人得到、采纳谏言,每次都能妥善处置,女性当权在军事上依然不落下风,实属不易。

后世对武则天的功过是非多有评判,批评的大都是血腥上位以及养男宠等黑历史,当然她的贡献也不容置疑。武则天在位期间,政策稳健,策略得当,文化复兴,百姓富足,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也为她的孙子唐玄宗的开元统治奠定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历史的巧合给了这三位卓越的女皇大展拳脚的机会,也让中日韩三国第一次走在了历史的交汇点。女皇少见,却都不是泛泛之辈,也足以让历史给她们铭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