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

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1)

二十七、童谣

邢少山

童谣也是种文化,这种文化一旦植入幼小的心灵,人们一辈子也不会忘却。我们湖阳、高淳、宣城的狸桥,皆属于吴方言区,许多习俗与文化有相似之外。就说童谣吧,就有许多相同之处,我们小时都唱过。

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2)

“拉家磨,牵家磨,拉个粑粑做团团。团团不好吃,脏了老娘二升雪(面粉似雪)。拉家磨,牵家磨,拉个粑粑筛筛箩。 筛箩网,通小洞,拿到舅舅家补窟窿。拉家磨,牵家磨,拉个粑粑做团团。团子放到蒸笼里蒸,热气冒,香喷喷,馋得弟弟坐车里蹦。”这首儿歌,把家里当时逢年过节做粑粑、做团团的过程、场景描绘得活龙活现。儿时,偎依在母亲的怀抱里,对面坐在妈妈的大腿上,与妈妈手拉着手,一仰一合,边做动作边唱着这首童谣,崩都高兴了。如有人从门前走过,听到这声音,一定要探头张望一下,此时,我们更我觉得自豪与快乐。我家住在石臼湖畔,要是到了夏天晚上乘凉,临湖的圩堤上总是摆满了凉床与椅凳。那时我们还小,与父母及弟妹们在一起乘凉,凉风习习,水中跳动着滢滢的波光。此时,大人会教给我们如此的童谣:“月亮耙耙亮堂堂,照见家婆洗衣裳。衣裳洗得白苔苔,送小哥,上学堂;学堂高,打把刀;刀又快,切根菜;菜又长,换点糖;糖又甜,换点盐;盐又咸,杀个鸡;鸡又叫,急得家婆双脚跳!”(《月亮耙耙亮堂堂》)这童谣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它似乎“随意而为、随韵接合”,甚至有点“信口开河”,然而,这恰恰符合儿童早期触发情绪反映、喜音韵和谐的特点,融添孩子的心灵鸡汤。又如:“黄泥巴搓搓,里口蹲个哥哥;哥哥出来耍耍,里口蹲个姐姐(方言音假ji );姐姐出来唱唱,里口蹲个杠杠(蜻蜓);杠杠出来飞飞,里口蹲个乌龟;乌龟出来爬爬,里口蹲个爷爷(方言音芽yá );爷爷出来买菜,里口蹲个老太;老太头上三面鼓,一打打到太平府。”

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3)

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黄泥巴搓搓》的童谣。小时在玩泥巴、搭房子时,边搓边唱。当时想,搭成的房子要蹲人,蹲谁呢,于是引出一大批对象:哥哥、姐姐、杠杠、乌龟等,接着还让这些对象出来。两句一组,用修辞学的话来说,用的是顶针格,押韵又换韵,随心所欲,随口所唱,突发奇想。最后用“老太头上三面鼓,一打打到宁国府”结尾。

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4)

幼时,开始连数也不识,大人开始教小孩数数。大人让孩子扮着指头骨,同时唱儿歌,“一脶好,二脶巧;三脶四脶骑马跑;五脶六脶讨不到;七脶八脶,讨箩泼不箩;九脶十脶,讨饭没路。”这首《数脶谣》是在教儿童数数,声形并用,效果很好。后来我才发现,然而它的意义不只如此,它还能培养儿童对人体基因密码的兴趣。我们知道,人手指上长有缧纹,而这些缧纹有不同的形状:有圆圈型的,有封闭型的。圆圈型的叫脶(音骡luó);不封闭型的叫畚箕。而据说,一个人脶的多少与自己的命运有关,所以《数脶谣》中有“一脶好,二脶巧;三脶四脶骑马跑。”“骑马跑”,指做官,因古时官员出行皆骑马。而五至十脶则不好了,“九脶十脶,讨饭没路”,连讨饭都没路了,差到什么程度。这隐喻着人身体的密码与人命运的神秘关系,这像“儿子像娘,金砖砌墙”一样,给儿童埋下探索人体秘密潜能的兴趣,这些无形中影响人的一生。

汤阴的童谣 湖阳大邢文史资料二十七(5)

当然,童谣更多的是教儿童开始认知身边的事物,例如《花生歌》:“麻屋子,红帐子,里面蹲个白胖子”,比喻非常生动有趣。又如《龙骨车筒》:“一条巷,仄打仄,里面蹲个百把百。”龙骨车是我们家乡车水的工具,它的车筒安有用以挡水排列整齐的薄板片,我们幼时看过这东西。这首童谣把这种东西描绘得生动形象,加深我们对它的了解。又如:“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偌要分开来,衣裳拉稀破。”这首《大蒜头》的童谣,让我们形象地看到大蒜头的结构特性。所以说,童谣不但能帮助儿童感情体验,还能帮助儿童认识各种事物,启迪心智,唤起儿童对各种事物的注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