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

#这就是年味儿#

豫北地区一般指河南省黄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济源。

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1)

我们村是坐落于豫北地区的一个农村,南临卫河,北依太行,名字更是粗狂中带着霸气——山彪,更是有卫辉第一村的美誉。我们村虽然不能说人杰地灵,这些年也算平安富足,所以也有很多自己的年俗。

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2)

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3)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了腊八粥,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小时候,不用外出打工,地里的活也随着三九寒冬的到来而暂时停歇了,辛苦了一年的父母终于可以为新的一年准备年货了。于是,赶集就成了买年货最方便的活动。记得我们村是逢三集,就是农历的初三、十三、二十三有集市。到了腊月十三和二十三,各类小商小贩和买年货的人比肩接踵,热闹非凡,有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味道,这就是年味儿。商品最多最受欢迎的是对联、鞭炮、衣服、吃食等。这两个集如果赶不上,那么只有进城去买了,所以大家都集中到这两天了,尤其是腊月二十三,更是肩插肩、人挤人。可是人群散的也快,一到下午五点,仿佛都商量好的一样,买东西的和卖东西的都已经回家了。因为要祭灶了,给灶王爷点上香、摆上贡品,然后吃完饭就是小孩子的时间了,拿出早已买好的鞭炮尽情玩闹。就这样一直到腊月三十,大人们越发忙碌,小孩子也玩的越来越疯。我们老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九,贴花花,三十,蜕皮。抱歉啊,中间的忘记了。每天干哪件事必须遵守,这是传统,传统就是年味儿。

我们老家必备的年货是粉条,因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皮渣。皮渣做大烩菜吃是招待亲戚的必备品。将粉条用水提前泡软,然后捞出来,用事先勾兑好的粉芡将粉条搅拌均匀,一定要让粉条能够粘在一起才可以,最好加点酱油调一下色,最后就可以上蒸锅蒸了,农村喜欢用大蒸锅,蒸是最关键的步骤,好多初学者都是败在这一步,功亏一篑。而且一定要用纯红薯粉条。

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4)

皮渣制作过程

二十五开始,我家就开始蒸馒头、蒸花糕、蒸包子、蒸刺猬了,花糕要放到客厅桌子上摆供用,刺猬放到大门的门楣上,刺猬一定要对着门里放,刺猬身上会放硬币,寓意刺猬带财进门。

二十六或者二十七开始蒸肉、炸鱼、炸鸡、炸小酥肉、炸丸子了。大户人家直接买半头猪,我家一般买一个猪后腿,切一些方块肉,剩下的做小酥肉,这个时候,我们小孩也不玩了,安安静静的等着肉出锅,寒冷的空气中肉的热气在眼前升起,配着肉香味咬上一大口,最美味的滋味就此产生了。

了解河南地区春节习俗(河南北部村庄春节习俗)(5)

炸小酥肉布步骤

到了三十晚上八点以后,我们回到家除了看春节晚会,就不能乱制造声音和乱扔东西了,尤其是门两边更要干净。一切变得神圣起来,否则会被大人训斥。包括蒸馒头蒸花糕时,都是不能说话的,问为啥不让说话,得到的回答还是三个字“别吭声”。大年初一早上同样是这样,大地上、空气中,唯有响亮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会变得更好。吃完饭就要去拜年了,同姓的本家会成群结队的去给长辈家里拜年,如果哪个队伍人多,说明这个家族人丁兴旺,这也是农村人希望多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现在随着观念的改变,情况也在改变了。

我的老家就是这样,一直到正月十五看花灯、正月十六赶庙会结束,就正式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