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有没有记录百家姓(百家姓的由来与历史)

赵:传说造父曾经给周穆王驾车,穆王把赵城赐了给他,于是,就根据国名命名了姓氏。赵匡胤是宋代的开国皇帝,据说《百家姓》把赵姓放在第一位,就与他有直接关系。

钱:传说彭祖的孙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钱府上士,执掌全国的财政大权,于是,就以官为姓。

孙:一说周文王的少子康叔在西周初年受封于卫,他的八世孙有个儿子叫惠孙,他受封“戚”,他的后代非常崇敬他,就以他的名字“孙”作为姓氏。

李:皋陶在尧帝时是主管司法的官,皋陶的后人理征因为得罪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亡的途中,曾经在一棵李子树下摘果充饥得以活命,为纪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为“李”姓。

周:周人祖先为后稷,他的后代建立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定居在周原,他们灭夏建周,即为周文王。唐代为避玄宗名讳,姬姓大臣改姓周。

史记有没有记录百家姓(百家姓的由来与历史)(1)

吴: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吴国,传至夫差为越王勾践所灭,其子孙称为吴氏。

郑:周宣王分封其母弟于郑国,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郑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王:王姓源出有七: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出自妫姓,为古帝虞舜之后;出自子姓,为商朝比干之后;秦灭六国后,各国王族避难散居,至汉朝初年纷纷易姓为“王”氏;赐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嘉被王莽赐姓王;源于外族姓氏及冒姓。

冯:周武王将他的兄弟毕公高,封于当时的冯阝城,毕公高的后人就以封地为姓,姓冯。冯字右边的耳旁,等于一个邑字,指地方,而将居地作为姓的情况,在上古时常有,叫做“去邑为姓”,总是省去邑旁后作为姓。

陈:周武王建立周朝,找到叫胡公满的人,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因为胡公满是舜帝的后代。胡公满在陈国供祀先祖舜帝,他的子孙们后来都以国为姓,都姓陈。

褚:古代春秋时候,宋国的公子叫恭段,他受封于褚邑。恭段品德很高,人家都说他的行为可以为人师表,于是称他叫褚师,因为他受封于褚邑,子孙就都以“褚”为姓。

卫: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叫康叔,他是卫姓的先祖。康叔被封到上古商代的首都朝歌。原来商朝的遗民,有七个族归康叔管理,康叔于是建立了一个卫国。后来,卫国已并入秦国。他的后代约定以国名为姓,子子孙孙都姓卫。

蒋:周武王的兄弟伯龄,被封到“蒋”,现今的湖北省仙居县。于是建蒋国。后并入楚国,蒋国的公族子孙以原来的国名为姓,世代姓蒋。

沈: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年。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