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有节(行之学问)

原作 黄富忠   看到“行”字,大家马上想到的是“走”,但它最原始的意思却并非如此,这个字的古代读音也是读 háng 甲骨文“行”的字形,所表示的是纵贯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因此,“行”有道路之意《说文》中对“行”的解读是小步行走,但没有明确这个字的读音知北游(王宁)先生说,先秦“行”字只有 háng 一个读音汉代以后,为了把用为名词的“行”和用为动词的“行”相区分,作了破读,才出现了 xíng 这个读音其实也是从 háng 音转变而来,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行之有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行之有节(行之学问)

行之有节

原作 黄富忠

  看到“行”字,大家马上想到的是“走”,但它最原始的意思却并非如此,这个字的古代读音也是读 háng 。甲骨文“行”的字形,所表示的是纵贯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因此,“行”有道路之意。《说文》中对“行”的解读是小步行走,但没有明确这个字的读音。知北游(王宁)先生说,先秦“行”字只有 háng 一个读音。汉代以后,为了把用为名词的“行”和用为动词的“行”相区分,作了破读,才出现了 xíng 这个读音。其实也是从 háng 音转变而来。

  道路之形状,引出“行(háng)列”之义。路,总是一行一行的;文字也是一行一行的,因此“行列”就不仅用于“路”,也能用于成行的其他事物了。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这些“行”就是用的原义。 《梁书.简文帝本纪》记载,梁简文帝自幼聪敏睿知,识悟过人,他酷爱读书,而且速度惊人,据说读起书来一眼就能看十行文字。诸子百家的书,过目就能不忘,学识越来越渊博,所以文章辞赋,操笔立成。这就是成语“一目十行”的来历。

  道路之用途,引出“行(xíng)走”之义。多多行走,增长见闻,是提高自己学识的途径,因此古人有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说法。而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离家远行,行万里路,访万余人,完成了一部名著,可谓是“行”而有得的典范了。古代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行走中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能够反映出一个人多方面的思想。所以“行”就有了更多的意思。

  汉代赵壹在《刺世疾邪赋》中云:“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háng)。妪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日富月昌。”《左传》哀六年,孔子引《夏书》曰:“惟彼陶唐,帅彼天常,有此冀方。今失其行(háng),乱其纪纲,乃灭而亡。”这里面的“行”都读 háng 。如果读 xíng ,那就不押韵了。虽读 háng ,却有行走之意。

  “行(xíng)”出道德、修养。《出师表》中有“将军向宠,性行淑均”之句,这个“行”就是品行的意思。行走,也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行。《史记·管晏列传》中记载,车夫给晏子驾车,行走之间,显出洋洋得意的神态,其妻见了,便要离婚,说晏子贵为宰相很谦虚,一个车夫却自鸣得意,灾祸不远了。车夫改过。晏子察觉了车夫的变化,觉得他谦虚且能改过,推荐他当了大夫。从中可以看出“行”,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来。

  “行(xíng)”出能力、才干。在行走之时,知道的路越多,当然就越方便了,因为“门路”多啊,所以,行就有了“能干”的意思。我们夸奖一个人的时候,不是常说“你真行”吗?就是夸你有能力呢。

  “行”是有学问的,我们选对了“行(háng)”,并且能够在“行(xíng)走”中修炼自己的品德、才华,就能为我们的国家做更多的事,你这人世“行”一遭才是值得的!

提示:

  “行”是个多音多义的字,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义项,你还知道它其他的意思吗?汉字的历史悠久,许多字现在表达的已不是它最初的本义,但不管怎么变化、延伸,总与其本义相关。这就启发我们,在学习汉字时,可以探究一下其源头。一个表意丰富的字(以实词居多),往往有其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多个义项,多做这方面的积累,既是学习、考试之需,也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这一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在学习古诗文时加以运用,对其中的古今异义词、多音字尤需关注,可按类梳理,做成知识积累卡片。

本人点评:  知北游(王宁)先生,对古文字的理解功力颇深,是一位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在群里提出了“行”的疑问,其信手拈来的诗句,让我立即明白这个字的古代读音。前几年收藏过黄富忠先生所作的“行的学问”一文,今天重新加工一下,发到头条希望网友们也能同我一样加深对这个字的了解。当然更多的了解还是需要查询字典的。《老子》一书中有十六个“行”字,基本上都是行走的意思。所以我仍然读 xíng ,也习惯了。理解古文字,或许不应局限于文字最初的意思。由此想到楚简本《老子》中的“[彳人亍]”字,或许也应从“行”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简单地解读为“道”。[彳人亍],字面的意思是人之行,意指行道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