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

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屈原其人

这几日去市场买菜,卖粽子的商家明显多了起来。

粽子其实是一年四季都有人在卖的,随着生活的越来越好,商家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精明。不必非等到端午才卖粽子,平日里摆上一盆,也总是能够清空的。

我们小时候,一年吃一次粽子,只在端午那天才吃。什么节日吃什么食物,是节日的一种礼节,是一种象征,是一种仪式。尤其端午节的粽子这种要费很长时间才能做好的一种食物,一年吃一次便显得极为渴望,也更正式。

现在的生活变好了,想吃什么东西随时都可以去做,不必非等到节日那一天才吃。可是到了节日那天,却是一定要郑重地吃一次的,因为节日是老辈子的传统。我们尊重传统,许是对于自己骨子里对于历史的一种尊重吧。

我是极爱吃粽子的。解开细细的彩绳,剥开水绿的粽子叶,露出粘粘糯糯的藏着红枣的粘米,虽然手上会弄得粘粘巴巴,可是嘴下却毫不客气地吃了一个又一个。虽然常常听人说,粽子不能一下子吃很多,大概是觉得糯米会粘肠子吧,可是我这“铁”肚子却是吃什么都能消化得了的,只管吃够,哪管什么消化不消化的事。那是肚子自己的事,让它自己去消受吧。

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1)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家里最大的盆便又派上了用场,白的黄的米和粽子叶便早早地泡上了,要泡一天一夜吧。我不是很清楚,因为那是母亲的事。

做饭是我不擅长的,虽然勉强跟着学了很多次,可到底还是学不会。能绣花能写漂亮的字,可就是学不会包粽子。母亲和姐便也不再勉强我,每次都是她们两个坐在小凳子上,包出来一大盆。

大锅里煮不下,要煮两次,火一直烧着,屋子里飘着悠悠的香气。

等她们把冒着热气的粽子拿到大盆里时,最幸福的时刻便到了。

那时我的总在想,等我长大,才不做这么费力的事情。费了两天的功夫只吃上几个,委实不划算。

好在结婚后,双方的家庭里,年年都可以吃现成的,我便依然没有去学的欲望。

再后来,市场上有卖现成的粽子,我便愈发地打消了自己去包粽子的念头。

我喜欢吃粽子,家里的两个大小男人都不喜欢,因为厌烦粽子粘手的感觉。可谓比我还懒。

好在市场有卖,每次买上三两个,自己倒吃个痛快。

端午时买一把艾蒿,也是有趣的事情。

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2)

每到端午时,街上卖艾蒿的倒仿佛在赶集,着实有一番热闹好看。有些聪明的人,往往会拉来一大车,而买的人则趋之若鹜。

要的就是这种气氛。

端午是一种怀念,是对儿时的怀念,也是对古人屈原的怀念。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文采卓绝,志向远大,满腹治国经纶,却遭昏君冷落,一腔爱国热忱,偏遇佞臣讥讽。忧心忡忡的屈原,希望自己的改革能拯救楚国。然而,昏君亲小人而远君子……

面对世事沉沦,屈原徒叹奈何,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又驱使他奋力抗挣,最终以死明志。

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3)

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都有一种傲气与悲凉。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

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4)

下面节选的这首诗,就极尽其风格之体现。

九歌·湘夫人

屈原〔先秦〕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袅袅 一作:嫋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屈原和粽子的由来(端午抚今追昔童年的粽子)(5)

抚今追昔,在端午时吃粽子,挂艾蒿时谁能不想起志向高洁、为国捐躯的屈大夫?端午是一种仪式。也是我们对于先人的尊重。

读诗,再回味那些悲凉的名句,也是对灵魂的一种净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