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四月芳菲日)

原本想写另一个故事,但偶然读到了一首诗,让我联想起了几件事,想说说那几件事,那个故事就暂且放一放,还是先从我读到的诗开始说起吧,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人间四月芳菲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人间四月芳菲尽(人间四月芳菲日)

人间四月芳菲尽

原本想写另一个故事,但偶然读到了一首诗,让我联想起了几件事,想说说那几件事,那个故事就暂且放一放,还是先从我读到的诗开始说起吧。

(1)

四月最残忍,

从死了的土地滋生丁香,

混杂着回忆和欲望,

让春雨挑动着呆钝的根。

冬天保我们温暖,

把大地埋在忘怀的雪里,

使干了的球茎得一点点生命。

这是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荒原》里的第一章《死者的葬礼》中的前几句,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后面的诗句,但是触动我的还是前面的这几句,这是查良铮先生的译本,《荒原》有好多个译本,我比较了一下,还是最喜欢这个译本。

英国的四月也是春天。春天是繁衍与新生的季节,是草长莺飞,是花红叶绿,是告别了寒冷萧瑟的冬季,自由自在拥抱温暖和希望的时节,可诗人为什么要说,四月最残忍?

我查了一下,创作《荒原》时艾略特先生刚经历过一场大疫。那时一战刚刚结束,西班牙流感肆虐,全世界满目疮痍。许多人都产生了精神危机,老年人觉得已有的世界在崩塌,年轻人则什么都不信。劳伦斯后来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里描写这一阶段时,认为全人类都快完了。这是《荒原》诞生的时代背景。

《荒原》是艾略特先生在瑞士疗养自己的精神焦虑问题的时候完成的。

我的脑回路经常会乱搭线,经常会由一件事联想到另一件毫不相关的事上,了解完《荒原》背后的故事,不禁让我想起了几件事,先从最远的那件事开始说起吧。

(2)

那是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我还在经营电话亭,还在和医生前男友谈恋爱。

一个夏日的午后,前一刻还是万里晴空,转瞬间便乌云密布,短短几分钟的功夫天色就一片昏暗,乌云里不时划过几道耀眼的闪电,雷声也随着闪电从天边滚滚而来,狂风把树上的枝条吹得胡乱摇摆,倾盆大雨像小孩子的眼泪,说来就来,大雨中还夹杂着冰雹,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马路上先是一片慌乱,很快就没有了人影。我站在电话亭里看着外面铺天盖地的雨,就见从雨幕里走出来一个推着自行车的身影,身影越走越近,我认出了她,赶紧打开门,冲着她大喊,让她进来避避雨。

她是每天都会从我的电话亭经过的卖盒饭的阿姨。那时候我经常买她的盒饭。

她看起来和我妈妈的年纪差不多,四十多岁的样子,五官很清秀,天天在外面奔波,皮肤晒得有点黑,她的头发每天都梳得光溜溜的在脑后盘成一个发髻,每次从她的手里接东西时都能看见她的手指甲修剪的很短,很整齐,她整个人给人一种干干净净,清爽利落的感觉。

虽然那天她穿着雨衣,但风很大,吹落了雨衣的帽子,头发都被雨水淋透了,我递给她毛巾,让她擦一擦,她不好意思的一个劲儿推辞,说太埋汰了,把毛巾都弄脏了,我说多大点事,毛巾脏了再洗,头发湿漉漉的多难受。

那天我俩的聊天是从我说她做菜好吃开始的。

她做菜的手艺是和她丈夫学的。她丈夫以前是厨师,后来出了车祸,下肢瘫痪,只能坐轮椅。她丈夫出车祸的前一年婆婆癌症去世,再前一年公公脑出血去世,她公公婆婆都是农民,那时候也没有新农合,给两位老人治病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外债。她丈夫是一天晚上外出干私活时被一辆货车撞倒的,肇事车辆停都没停,直接就跑了,那时候马路上也没有摄像头,肇事司机最后也没有找到。她丈夫的单位说出车祸的时候不是上下班的时间,只给报销了一部分的医药费,大部分的治疗费用都是他们自己承担的。她丈夫出车祸以后上不了班,单位只给开个最低工资,还不到原来的一半,一家人的日子就指着她。可后来她上班的工厂也开不出工资,没办法,只能自己找活路。

当时离我的电话亭不远的地方就是一个大型的货车停车场,里面停的有跑长途的大货车,也有跑短途的小货车,那时候想找车的雇主都是直接去车场找车,没活的货车司机就在车场里等活,车场里除了司机还有装卸货物的装卸工,每天总得有百十来人,这些人中午总是要吃饭的,她的盒饭主要是卖给车场的那些人。

她丈夫能帮她择菜,切菜,夫妻俩忙活一上午,下午歇一歇,晚上她和丈夫还要去夜市出摊卖小吃。她说忙点累点都没啥,有钱赚就很好,家里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高中,正是花钱的时候,等孩子们都毕业了就好了。

我没想到她背后还有这些烦恼,每天看她总是乐呵呵的,看不出她也有很多苦。

后来我和医生前男友说她的事,他说,如果去了解,医院里每一个病人的背后都有一部悲情剧,只是有的人把苦写在脸上,有的人把苦放在心里。

(3)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开过两年多的糕点店。那个店很小,只有二十多个平方,但生意很好,每天我都是从早忙到晚,手脚不得闲。

糕点店是开在居民区的附近,老主顾都是附近的居民,有些时间宽裕的顾客喜欢等在店里买刚烤出来的蛋糕或者饼干。我在柜台里面操作的时候,他们就在柜台外面等待,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和我总是会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点什么,时间一长,我也就知道了很多张家长李家短的琐碎事情。

那时候我的顾客里有一位气质很好的阿姨,刚开始我管她叫姐,那年我29,我看她也就40出头,感觉叫姐正合适,来过几次之后她和我说:“叫姐可不对,你得管我叫姨,你才多大呀,我都五十多了,可能比你妈妈的年纪都老。”我那时候看起来也比实际年龄小,像二十出头的样子,所以总有顾客要给我介绍对象。

我当时觉得这位阿姨气质那么优雅,人又显得那么年轻,一定是家庭幸福,生活富足,养尊处优的人。

后来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了她的故事,生活对她也很残忍。

她儿子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女朋友和他分手想不开就自杀了。同一年她丈夫胃溃疡引起大出血没抢救过来也去世了。那一年她的头发基本上都白了,后来她头发的颜色都是染的。她是父母的独生女,父亲早已经去世,母亲身体不好,长年都要吃药,那点遗属费根本就不够生活,她母亲经济上要靠她的补贴,生活上也需要她的照顾。她的公公婆婆还有两个女儿,虽然失去了儿子,但还有女儿的关照,还有亲情的抚慰,而她的母亲只有她,如果她有个三长两短,老母亲就只能等死。

用她的话说,她没有选择,只能好好活。

后来我已经不在那开糕点店了,有一次在街上看见那位阿姨和一位叔叔手拉手的走在一起,两个人很亲密,但看着并不让人觉得腻,阿姨没有看到我,我也没有过去打招呼,但心里还是很为她开心。

(4)

从我们这里解除居家隔离开始,我和老公每天早晨都会开车去城外的河边,也不算远,二十多分钟的车程,那里有一条沿河绿道,我俩在那里走一走,转一转,再开车回来。

其实小区里也有运动的广场,不想在小区也可以去公园,开车去城外是因为那里的环境更好,人也更少。

然后在那条绿道上我俩遇到了熟悉的面孔,那是一家三口,儿子是脑瘫。

他们是我和老公刚结婚时住在我们家附近的邻居。那时候他们的儿子十来岁,那孩子两条腿无法直立,不管是站立的时候还是走路的时候都是弯曲的,两只胳膊也无法伸直,手指经常呈现成鸡爪样。他走起路来身子一歪一歪的,摇摇晃晃,好像马上就要摔倒。他说话的发音含混不清,外人很难听懂。

那时候经常能看见他们夫妻俩领着孩子在外面溜达,一边走一边教孩子说话,遇见熟人就让孩子打招呼,虽然那孩子从来都说不清楚,但夫妻俩好像也不在乎,我觉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想锻炼孩子不恐惧和人打交道。

遇上这样的情况,大多数的家庭都会选择再生一个孩子,而他们一直都没有要二胎,有熟悉他们的邻居说他们夫妻俩商量好了,永远都不要二胎,他俩说万一二胎也不健康怎么办?如果二胎是个正常的孩子,那他凭什么一生下来就要背负上将来要照顾哥哥的负担,那样对孩子不公平,既然今生老天爷是这样安排的,苦,就让当爹妈的受吧。

做邻居的时候我们和他们并不熟,没有说过话,只是见面点点头。后来我们搬走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再见过。但是在绿道又遇见了他们一家三口,我和老公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们。算起来那孩子也有三十来岁了,长高了很多,不胖,有点微瘦,夫妻俩倒是都有点发福了。那孩子走起路来还和原来一样,歪歪扭扭,我和老公从他们身边经过时听那孩子说话,发音比原来清晰了很多,虽然还是和正常人不一样,但能听懂。

这些天每天都能遇见他们,有时候他们一家三口有说有笑,有时候那孩子也会发脾气,站在那里就是不走,妈妈会从背包里拿出饮料或者零食,两个人哄着他吃点东西再继续走。在他们夫妻的脸上看不出悲苦和厌倦,只有慈爱和平和。

他们的生活里一定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难,但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坦然接受一切,微笑面对生活。

(5)

进入2022年,世界好像又一次陷入了混乱,国外的战争持续不断,全球的疫情缠缠绵绵,每天都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不好的消息充斥在人们的眼前。

大疫三年,众生皆苦。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

前些天有一个我很早以前关注的公众号忽然开始日更。我都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关注他的,我也已经忘了我还关注了他。我翻了一下,他上一次更新是在2019年,那时候他母亲住院,他写了很多在医院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然后就又沉默了。

这一次更新是因为上海疫情,他被封在家里第30天的时候开始更新公众号,每天一篇,到昨天已经是他居家第41天。

我给他留言说,从公号日更开始我每天都看,说句不厚道的话,竟然有点追剧的感觉,我们这里前段时间也居家隔离了半个多月,我们还好,什么都不缺,但隔离在家心情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郁闷的,你们隔离了这么久,又缺东少西的,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他回复说,不容易的人和事太多了,数不清说不尽,但总还是要心怀希望,要做点什么,负面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艾略特的《荒原》是1922年出版的,今年是2022年,正好100年。

即使四月最残忍,但死亡的土地也滋生了丁香,冬天大地的雪里,也保留了温暖和球茎的生命。

2022年的四月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我们还有以后一个又一个的四月,以后的四月,依然可以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是爱,是暖,是希望。

只要我们愿意相信希望,就像我今天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那样,不管眼下有多苦,前面都有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