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

之前已经针对高温天气作业进行了说明,有一些朋友搞不清楚高温天气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区别,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高温作业是什么。

01

几个定义

《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对高温作业、WBGT指数及典型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进行了明确。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室外WBGT=自然湿球温度(℃)*0.7 黑球温度(℃)*0.2 干球温度(℃)*0.1

室内WBGT=自然湿球温度(℃)*0.7 黑球温度(℃)*0.3

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1)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可以参考下表进行执行:

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2)

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3)

是不是有点迷糊了?

例如,某员工是I级体力劳动强度(轻劳动),每天作业8小时,那么其劳动强度下降了3级,那么其WBGT指数可以增加3-6℃,即超过30℃才是高温作业;如果每天只工作4个小时,还是I级体力劳动强度,那么其在3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2℃,才算高温作业。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 《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中是如何对高温作业进行分级的。

主要分级依据还是3个,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作业时间和WBGT指数,分为I-IV级。

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4)

高温作业的安全标准(高温作业如何分级及如何分级管理)(5)

03

分级管理原则

依然参考《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3部分:高温》中的规定:

(1)轻度危害作业(I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防护措施,保持劳动者的热平衡;

(2)中度危害作业(II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的防护措施,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降低劳动者热应激反应及解除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

(3)重度危害作业(III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热损伤。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强调进行热应激监测,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进一步降低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

(4)极重度危害作业(IV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严重的热损伤。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严格进行热应激监测和热损伤防护措施,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严格限制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时间比率。

个人对比了GBZ2.2-2007和GBZ/T 229.3-2010,发现GBZ2.2中WBGT指数是从25℃开始的,GBZ/T 229.3中WBGT指数是从29℃(28℃)开始的,那么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从哪儿出来的呢?

个人看法,与噪声作业分级类似,噪声作业岗位是从80dB开始计算,而噪声作业分级是从85dB开始的。

有人会问,那么WBGT指数介于25℃-30℃之间(以IV级体力劳动来说)的作业人员,是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呢?

个人看法是,应按照GBZ188-2014开展监护,因为热射病的发生,温度是一方面,与员工的个人体质等也有一定关系,需要综合进行考虑。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