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

文 WYR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3)

黑色在世界各地文化中的词根词源里,都有“燃烧”一义(如拉丁语、古希腊语、古日耳曼语、古印欧语等)。从人类最早的绘画作品中发现,18,000至17,000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从燃烧后的木炭中,或研磨氧化锰矿石(MnO)来获得黑色颜料(图1)。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4)

Lascaux洞穴岩画,公元前15,000-17,000年(图1),来源:wikipedia

对古埃及人来说,黑色有较为正向的含义,代表被尼罗河淹没的丰富黑色土壤,以及为死者提供保护的死神阿努比斯的颜色。古埃及艺术家们用燃烧后的动物骨头和木炭研磨,与水混合制成黑色颜料(图2)。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5)

阿努比斯像,公元前 1336–1327 年(图2),来源:wikipedia

黑色对于古希腊艺术家来说是最重要的颜色之一,黑色代表冥界,与生者的世界分开。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人用含有铁元素的粘土,通过控制窑中氧气浓度温度,烧制出红色氧化铁(III)(Fe₂O₃)和深黑色磁铁矿(Fe₃O₄),呈现出黑色的装饰图案在红色陶器表面(图3)。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6)

古希腊陶罐黑绘,公元前530年(图3),来源:wikipedia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7)

处在不同地域的文明古国都不约而同地独立发现和配制出用于书写和绘画的油墨。中国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墨的历史比毛笔的历史要久远,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墨是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墨块(图4)。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8)

墨块,公元前3-2世纪(图4),来源:搜狐商代龟甲,公元前14-11世纪(图37),来源:百度百科

20世纪初期,学术界发现了甲骨文,出土的甲骨片表面大量记有卜辞的黑色图形文字,人们在研究这些最久远的文字才知道,墨出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代(图5)。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9)

商代甲骨片,约公元前1600-1046年(图5),来源:百度百科

先秦时期,制墨的原料有木炭石炭就是石炭的一种。由于石炭开采后可以直接使用,十分方便,因此当时的墨也被称为石墨(图6)。《说文解字》中说,“墨,从土从黑。”指的就是石墨。古人把石墨捣碎,兑入清水,形成墨汁,直到东汉末年仍被普遍使用。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0)

西汉南越王墓墨丸,约前240-137年(图6),来源:百度百科

在使用石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即便把石墨研磨到极细,也会有颗粒感,写出来的字不美观。于是纷纷开始寻找石墨的替代品。曹植诗中写道:“墨出青松烟”。说明了古人已经发现松烟可以制,制作方法是燃烧松木,烟遇冷而凝固生成烟炱,收集烟炱混合动物生皮胶后杵捣、锤炼制成松烟墨。这种墨光滑细腻,书写的时字迹流畅。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到了南北朝时期,松烟墨取代了石墨(图7)。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1)

北宋黄山张处厚制松烟墨,约1118 年(图7),来源:百度百科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2)

15世纪,《古腾堡圣经》的发行代表着西方印刷书籍时代的开始。德国人Johannes Gutenberg在毕昇的印刷术产生约400年后,不但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还发明了一种“印刷墨水”,主要原料是碳,但金属含量也很高,铜、铅和钛占大部分,所以仔细看上去字迹是反光的(图8)。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3)


古腾堡圣经,1451-1452(图8),来源:wikipedia

《古腾堡圣经》是欧洲最早的印刷书籍,促进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欧洲的现代化。由于白纸黑字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便于阅读,所以黑白配仍然是今天印刷书籍、报纸和和计算机文档最常见的颜色组合。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4)

葡萄藤黑是在罗马时代通过烧葡萄的藤和茎而制成。15世纪,意大利画家切尼尼(Cennino Cennini)在《艺匠手册》中,描述了这种颜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制作方法:“......有一种由藤蔓卷须制成的黑色颜料。将葡萄藤卷须燃烧后,加一些水混合研磨,便可制成黑色颜料,是我们使用过的最完美颜料之一。”(图9)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5)

El Greco,剥夺基督,1583年(图9),来源:colourlex

碳黑被用作油画和壁画的颜料,也被用作织物的染料。切尼尼同样描述了碳黑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制作方法:“......点燃一盏装满亚麻籽油的灯,放在一个干净的平底锅下,并确保灯的火焰和锅底部有两到三根手指的距离,生成的烟雾会在锅底浓稠的聚集。把这种材料(即这种烟雾)从锅底扫下来并收集,无需研磨即可作为颜料使用,因为这种“灰”的精细度非常高。(图10)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6)

使用骨黑和碳黑,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少女,1665年(图10),来源:colourlex

象牙黑,也被称为骨炭黑,公元前4世纪由希腊宫廷画师Apelles发明,最初是通过燃烧象牙并将产生的灰与油混合而成的,深受中世纪艺术家们的青睐,且伦勃朗、毕加索等更现代的画家也经常使用。因动物保护于1929年停止大规模生产,如今用普通的动物骨骼取代了象牙烧制而成。(图11、12)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7)

使用象牙黑,马奈,杜伊勒里宫的音乐,1862年(图11),来源:colourlex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8)

使用骨黑和碳黑,伦勃朗,34岁的自画像,1640年(图12),来源:colourlex

火星黑是20世纪开发的一种成分为氧化铁的黑色颜料(Fe3O4) ,它的名字Mars Black来源于战神火星和铁的守护神。火星黑比其他黑色颜料覆盖力更高且毒性更小,被业界评为丙烯颜料中在不透明度、耐光性和持久性方面最令人满意的黑色颜料之一。(图13)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19)

卡齐米尔·马列维奇,黑色方块,1924年(图13),来源:colourlex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0)

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可以看到物体发射或反射出来的光。即便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黑色物体,它也可以反射一部分光,因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它。

2014年,科学家们居然研制出这样一种材料,它是由碳毫微管组成的,每个碳毫微管都只有人类头发的万分之一细,当光线一进入纳米管之间的间隙,就会立即被捕获并被吸收,能“吃掉”99.96的光线,和黑洞接近。(图14)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1)

显微镜下的碳毫微管(图14),来源:weikipedia

这种最黑的物质名为梵塔黑(Vantablack),又称“超级黑”(Super black),在物体表面覆盖上它后,看起来像在望着黑洞(图15)。我们在往期文章中讲到过这种黑色:《超级黑PK超级白:纳米材料如何欺骗你的眼睛》。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2)

梵塔黑(Vantablack),2014年(图15),来源:wikipedia

2019年9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超黑”材料,为了让碳纳米管在铝表面生长,研究团队把铝箔浸泡在盐溶液中,除去了表面的氧化层。这时产生的新材料的电学热学性能都有显著提高。进一步测量发现,该材料从各个角度吸收了超过99.995%的光,成为有史以来最黑的材料,比目前已知的最黑物质“梵塔黑”要黑10倍。

这项研究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并作为艺术装置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展出,名为“ 虚荣救赎”(图16),科学家在一颗16.78克拉的天然黄色钻石上涂上这种新材料。令人眼花缭乱的宝石在使用涂层后成为了一种扁平的黑色物体。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3)

虚荣救赎,2019年(图16),来源:wikipeida

提到中国的颜色,会说起红和黄,却没有内敛的黑色。红、黄象征积极、自信和一往无前的勇气。黑色是内敛、平和,提醒我们如何与复杂的世界相处。

黑色也象征中国精神的另外一面,是我们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中保持平和的养分。 它提醒我们,再复杂的变化,都有一个原点。所以,不妨随遇而安。

夜晚的天空只有一弯明月(一切颜色的尽头)(24)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科学艺术研究中心

编辑:牧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