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富民强(治国有常民为本)

在的治国理政思想当中,

对于传统的仁政思想,

有很多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他的讲话、文章、论述当中,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这样的中国古代利民思想,

经常被提及。

在《平“语”近人——用典》

节目中,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教授赵冬梅

解读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出自《淮南子·氾论训》,

《战国策》和《史记》

在评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

都用到了这句话。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富民强(治国有常民为本)(1)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在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

如何才能避免被吞并的命运?

只有增强国力,打胜仗!

当时的赵国处在华夏诸国北边,

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杂错而居,

打起仗来总吃亏,

农耕民族的两条腿,

毕竟跑不过游牧民族四条腿,

论机动性和灵活性,

差的还真不是一星半点。

那咋办?

那就必须训练骑兵。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富民强(治国有常民为本)(2)

胡服骑射雕塑

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学学人家穿衣服

赵武灵王发现,

游牧民族身着合裆裤,

短衣、紧袖,

骑在马上灵活方便。

而赵国的服装是没有合裆裤这个概念的,

他们的服装过于宽大,

不适合骑兵作战。

但是学习其他民族的服饰,

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挑战,

也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

受到了当时赵国贵族们的坚决反对。

但是赵武灵王还是下了改革的决心。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理国家的原则,

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

而利民,

就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既然“胡服骑射”是一件

可以保护赵国人民生产生活的事情,

是一件利民的好事,

不管改革的阻力有多大,

排除万难也要搞下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富民强(治国有常民为本)(3)

雕塑《战国时期胡服骑射的故事》

当时赵国贵族当中,

以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最尊贵,

赵武灵王亲自登门劝说,

最终,公子成接纳了赵武灵王的建议,

穿着胡服参加朝会。

由此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运动

才轰轰烈烈地开展,

赵国的国力不断加强,

边境得到了安宁,

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得到了保障。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运动

不仅强大了国家,

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民心。

民心为何如此重要?

因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在节目中,

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这样解读: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要落地,

的确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

只有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老百姓才能拥护你、支持你。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富民强(治国有常民为本)(4)

本期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今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

仍然在吸吮着中华民族

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起的文化养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用典》

10月8日—19日

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