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墓志铭(与青春有关的那些日子呀)

70年代最后一个金秋,我的高中生活开始了。

当时高中有三个班,其中(1)班和(2)班是二年制,(3)班是三年制。但当我高中毕业那年,并没有考上大学,于是插入文科班读高三。但这并不是我的高三,因为我是复读生了。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墓志铭(与青春有关的那些日子呀)(1)

高一时光

升入高中,原来的许多发小不见了,来了许多新同学。竞争更激烈了,最记得的一件事是,期中考试下来,班主任把所有人的成绩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黑板正上方,如此,只要抬头,便可以看到——成绩好的尚且感到欣慰,可成绩差的呢?我嘛,当然还算是班上名列前茅的人。

还有一件最难忘的事,有次数学考试,同桌问我借东西,谁知老师却以为我们在作弊,走过来不由分说,把试卷撕破,当场宣布全部零分。然后两个人就很羞耻地趴在桌上,默默流泪。不过我们还是挺争气的,最后都当了老师。这是后话,姑且不表。

教我们的老师很多,班主任是最严厉的,全班没人不畏惧。只要他从办公室出来,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不管我们在那里,必然立马乖乖地迅速回到座位上,坐的毕恭毕敬。其实有时老师啥事也没有,就是来拿上课时忘拿走的教具而已。

语文老师是上海人,长得端正大方。

最搞笑的是英语老师,也是上海人,但是他上课总要讲一堆废话,当然也可以说是教育我们的道理,等到下课铃声响起,教学任务没完成,赶紧关窗关门,把围巾往后一甩,开始大讲特讲。

忽然就高二了

高二分班了,分班就是选读文科还是理科。其实我的物理化学明显没那么好了,选班时,居然稀里糊涂选的还是理科班。结果可想而知。但奇怪的是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来,我居然还是班级并列第一名(还有个男生和我总分一样)。等到开全校学生大会,班主任张老师还让我去登台发言,传授经验。其实应该是第一学期还是新课内容,综合卷还没下来,题目相对还容易,然后我政治历史什么的都算强项。所以侥幸冲在前面。

说起高二这个理科班,应该有五十来人,但基本是男生的天下,全班就九个女生,老师把我们排成一排坐。到第二学期我们心里都越来越有数,大学是肯定考不上了,不如开开心心过。九个女生中有个喜欢唱戏剧的同学,我们完成了作业,就想听她唱歌。可是教室里那么多人,如果高歌一曲,男生肯定有意见,我们几个人就悄悄躲到教学楼后面的角落,听她唱锡剧越剧。那歌声婉转动听,让我们好生喜欢。

这时老师开始教我们写议论文了。可是大家从来没见过,都不知道怎么写啊,老师就讲要摆事实讲道理,话是这么说,可大家一片茫然,还是不知道哪里下手。只好一通乱写。其中有一篇我举了正反两个例子,就被老师当做范文全班读了,其实也是赶鸭子上架,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在这一学年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有三个,一个是教代数的男王老师,无锡人,上起课来有板有眼;一个是教解析几何的女王老师,她皮肤很白,她上课的最大特点是条理很清晰。还有一个教立体几何的吴老师,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别看他将近不惑之年,可是非常有激情,语言幽默风趣,课堂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记忆里还有一次生物课,我和同桌在低声讲话,老师先瞪了我们两眼,我们没注意。老师生气了,两道凶光射来,吓得我们赶紧闭上嘴巴,装作在认真记笔记。

等到第二学期,新课结束,开始复习,大量的综合卷下来,题目越来越难,分数越来越低。那时还有预考,考试是要去前黄高中考的,因为要考好几门,要住在那里,依稀记得还要自己带席子和盆子等生活用品去,在二层楼的一个房间,把席子往地上一摊,条件的艰苦可见一斑,饭菜是学校食堂管师傅,带了锅碗瓢盆过去,找地方烧的,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

预考下来,全班只剩三十个人。那些预考没过关的同学,只好拎着书包,心情沉重和我们就此别过。

但其实剩下来的同学,也完全没有希望考上大学,因为那几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4%还不到,那真是千人万人过独木桥啊!应届生要考出去真是凤毛麟角。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我们班最后只有两位绝顶聪明的男生考上了中专。还有另外两名身体很棒的同学,招飞体检合格,可以远走高飞。

要毕业了,不知谁提出,说我们女生去拍个合影吧。于是趁着某一天午饭后,一行人激动兮兮来到街上的照相馆,留下了下面这张非常珍贵的合影,那一年我们十八九岁,青春的年华,纯真的笑容,对未来充满憧憬……

转眼高考在即,结果毫无例外,女生全军覆没,男生除了那四个幸运儿,其他也全部名落孙山。我们的高二,就这样又开心又难过地飞快过去了。

高三复读时

新学期又开学了,正在田里割草,语文陈老师带口信过来。还在家里干什么?赶紧来学校上课,于是我又重新回到学校。

这次吃一堑,长一智,不敢再读理科班了,就插入文科班。班里人可多了,有自己学校高二升上来的,也有潘家高中高二升上来的,(这一年潘家高中被撤并掉了),还有复读了一年甚至两年的,反正绝大多数人是生面孔,这一年学习紧张又紧张,但是认识了许多新同学,比如建珍呀,美华呀,荣娟呀……因了高三这一段难忘的生活,后来还彼此通信过好一段时间。

但说起这高三,对于有些同学确实是高三,对于我来说,是复读生了。其实天知道,因为我也从来没有上过高三啊!

但也就是这个高三,一年的时间,就把我彻底读近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二毕业时,学校测量视力,我都还1.5,还笑话开始近视的同学呢。

结果,才高三一学期下来,变成0.8,其实应该起初就是假性近视,黑板上的字,一会看得见,一会看不清。可是自己也不知道,家长也不懂,结果等到高三结束,两只眼睛,都变成了0.2,从此迈入近视大军队伍。

高三,真是拼搏的一年,因为历史、地理,中国的加世界的,加起来整整十本书哪!全部要啃下来,强度可想而知,天天背啊记啊,所以眼睛不近视,才怪呢!

不过努力也有成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来,我居然考了班上第四名。这可不容易呢!因为班上强手如林,果真第二年高考,班上最好的同学考上的是人民大学呢。

教我们历史的李培森老师,知识渊博,说话风趣,他讲历史如数家珍,他又不拘泥于书本知识,他对时事政治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讲自己的经历,讲社会的变化,他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让我们知道世界很小,世界其实又很大。

他的爱人陈凤英老师,教我们语文。高三时,我还是和高二一样,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但为了我有次缺课去送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我不把考大学当回事,其实也是爱生心切的表现。

而她做的另外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是什么事呢?就是直接修改了我的高考志愿,记得高考结束我们就填志愿了,我第一志愿填的全是财经类的,因为18岁的我内向又胆小,曾经的理想是当地质学家,不过后来觉得当个会计也挺好。陈老师后来自己和我说,一看我的志愿表,怎么第一志愿全是财经类的啊,师范学校放第一志愿,才可以提前录取。于是大笔一挥,重新帮我填了一份,把第一志愿全改成了师范学校,就这样阴差阳错我当上了老师。后来的后来,我还真心觉得老师才是最适合我个性的职业。

教我们地理的是杭仲甫老师,他也是个教学有方的好老师,总告诉我们要巧记,勤奋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而我们的英语换了慈祥的吴映萼老师来上了,她虽然年已花甲,可是上课一丝不苟,对同学有问必答,是同学们心中的好老师。

高三时,记忆里还有件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是女排世界杯大赛,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李老师居然会允许把电视机搬进教室来,让我们观看比赛,那真是激动人心的场面啊!是紧张,是激烈,是鼓舞,是激励……

而到了六月一号,许多人因为预考没有过关回家了,包括潘家来住校的一些同学。于是我们几个复读生,老师特许我们,也可以住校了,由此我也当上了一名寄宿生。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冲刺高考。我们学得更狠了,更刻苦了,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

高考,终于来了!记得那几天还下雨,我的考场里居然还滴水,吓得我赶紧把课桌往后移。

那个年代里,留下的几张屈指可数的合影。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墓志铭(与青春有关的那些日子呀)(2)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墓志铭(与青春有关的那些日子呀)(3)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墓志铭(与青春有关的那些日子呀)(4)

回首往事,时光中竟全是斑驳的光影,为拼搏而努力的一年,改变命运的一年。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这一年真的太苦太累了,但人生的紧要处往往只有一步。回望我的高中生活,觉得很幸运,因为虽然很辛苦,但认真度过,还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真好。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此时不博,更待何时?青春,也是用来怀念的,再回首,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拼搏,我努力,我的高中时代,认识更多同学老师,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我的青葱岁月,紧张充实,没有虚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