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1)

01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诗经中收录的《陈风.东门之枌》是一首极美的诗歌,于我而言,这是古人最美的相遇,是爱情初懂开出的一朵花,说不尽人间美好情意,道不完世上纯真爱恋。与《郑风.子衿》隔空呼应: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美得妙不可言,纯粹的不可方物。

朱熹诗集传“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以相乐也。”切合诗意,诗人爱慕子仲家的姑娘。

这是一位纺麻的姑娘,因为爱好歌舞,甚至放弃了日常的纺麻工作,同情人一起到热闹的地方去跳舞。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2)

于是,诗开篇就交待了男女聚会的场所,陈国郊外有一大片高平的土地,那里种着密密的白榆,柞树。

美好的地点,美妙的春光,一群美丽的人儿,做着情意绵绵的事情,子仲家的姑娘是其中之一,她跳着飘逸优美的舞蹈,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尤其是作者。

待到第二句“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榖旦”,《毛传》云:“榖,善也。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榖旦,犹言良辰也。”朱熹《诗集传》云:“差择善旦以会于南方之原。

通俗的解释就是四个字“良辰吉日”。我也是请教了一位老先生才知道的。这么一说,就是这个日子是良辰吉日,狂欢祭祀之日。

从我们国家今天的多个传统节日来看,古时期的祭祀狂欢更多,尤其南方和少数民族。而那个纺麻的跳舞女子,正是来自南方之原。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3)

世上最美的事,莫过于遇到你。

在城东门外的白榆树下,在宛丘的柞树林边。在某一美妙的好时光,姑娘舞姿翩翩,小伙情歌婉转。

幸福的爱情之花含苞而放,在小伙眼睛里,姑娘美如荆葵花;在姑娘心目中,小伙是她的希望和理想,赠一束花椒以表白感情。

英国剧作家王尔德说“这个世界好看的脸蛋有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很少。”

有趣的灵魂是什么,多少人身在其中而不懂。

爱情这个东西字面意思很多,真正写起来却枯涩的很,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男女双方在情感思想,趣味,气质,品味,乃至灵魂方面的吸引——纯粹的精神之爱。

人生如戏,多少人犹如苦行僧跋涉其中,走着走着,丢失了初心;有些人还来不及告别,就一别两宽,从此天涯陌路。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4)

02

王小波曾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寄给李银河:

“做梦也想不到我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上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然而在世俗的风尘里,爱情有时候像一块撕碎的破布,经不起物质的颠簸。

头条看到一故事,一对青年男女相恋八年,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却分手了,原因是男孩拿不出女方父母要求的彩礼。

男孩说,他能理解女孩父母要彩礼的想法,他也觉得应该拿一笔彩礼出来。所以没有等女孩父母提的时候,自动送上十万积蓄。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5)

谁知女孩父母觉得少,要求十八万。男孩东拼西凑,好不容易凑够了。

女孩父母说要二十五万。

因了爱情,男孩咬紧牙关,又找朋友借。

临近结婚,女孩父母又变卦了,说要三十万。

男孩终于扛不住了,他说出生农村,父母供自己读书不易。好不容易上班挣钱,买房买车,一天福没享上,反而跟着操这么多心。

既然爱情被物质绑架,这婚不结也罢。

女孩也委屈,说自己难道不值三十万。

留言帖子很多,一堆吃瓜群众,各自发表不同的看法。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6)

我默默看,默默走开,在爱的世界里,到底是物质重要,还是感情重要,经年的爱情给了最真的诠释,一束花椒,足矣。

花椒,是生活中的一味调料,浑身长满刺,极难摘取。而她为了心爱的人,小心翼翼摘一束花椒。这里的花椒可能是作为一束花,也可能是送上一道精美的味道。

有句话这么说“爱情里最美的姿态,莫过于你懂得。”

我很庆幸,在懂得爱的年纪与诗经里一段浪漫纯粹的爱情相遇,开始去读它,去品味,好想穿越千年,去看看白榆,柞树,以及那种代表定情信物的花椒,温水慢煮世间的温情与恋爱。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7)

03

莎士比亚说“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据统计,由于男女比例失调,我国目前有三千万大龄男青年。这是个庞大的数字,这些个大龄青年要想娶到媳妇,只能找比他们小一些的女孩,这就等于侵略了小一代的婚姻匹配利益。

反过来说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前提是打出去的物质足够丰富。这就像拔河比赛,哪一方实力重,就能赢得比赛。

于是,彩礼这个原本很有趣味的风俗,演绎得轰轰烈烈。抖音上有个不知道是不段子的段子。一个坐在婚车的女孩,对来接她下车的男孩说,没有35万,就是不下车。

女孩说得霸气凛然,让全网群众看不到爱的样子。

视频太短,后续如何不知道。但是有了这个插曲,就算举行了婚礼,以后幸福不幸福还真是不好说。

如今的恋爱,就像打怪升级,打到哪个级别,全看你的装备够不够硬。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8)

《新白娘子传奇》片首歌唱的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两个人的相遇,一定是冥冥中之中的安排。

看过一则佛家故事:说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

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病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世间的相遇,都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每一次相遇,都恰逢其时,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你爱的,爱你的人,暮然回首,一切都是美丽的回忆。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9)

04

转回头再去读《东门之枌》,依旧很沉浸在那种甜蜜的气氛中。

总结一句:此情最纯。

男子帅气潇洒,女子蕙质兰心,经过多次的舞会相聚,相互吸引,在这段相爱的时光里,彼此真心相待,情深意重。

人到中年,兀地明白,这首诗歌的最美意境,就是单纯的精神之爱。

这段感情的开端和结尾如此幸福,是因为爱情的风向是对流的。

火辣辣的表白,大胆又热切,难怪《诗经注析》里有观点,透过此诗可以看到陈国民风浮荡的一面。孔老夫子说“诗可以观”,无有后续,大概也是这么认为的。

读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陈国国君妫满是舜帝后裔,其先祖虞阏父曾为周的陶正,武王攻克商纣后,封胡公于陈(今河南淮阳),即陈胡公。

陈国始于西周初期,那时候《礼记》还没有诞生,男女还没有受到礼记教化,故思想大胆,开放,爱的无所顾忌,轰轰烈烈。如今看来是真性情,在儒家思想里,就显得有些伤风败俗了。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10)

陈地原属中原,至周朝之后,与王室通婚后,吸收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

陈人好巫风,人民喜好祭祀,胡公之妻大姬早年无子,于是“好祭鬼神,鼓舞而祀”。后来终终于生了孩子,故而深信巫觋。久而久之,演化为风俗。

所以,在《东门之枌》这首诗歌里,读到良辰吉日的祭祀,看到载歌载舞场景,正是陈人好祭祀,才有众多闺中女儿走出家门的机会,由此产生男女相爱的画面。

而且据《诗经注析》译,子仲家的姑娘身兼巫女身份,所以不仅人长的漂亮,舞也跳的好。

于我,姑娘身份不重要,她在该爱的年纪,热烈的爱,大胆的爱,毫不保留的爱,是我喜欢此诗的初衷。

古人把诗经记录下来,给我们欣赏的机会,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和爱情一样,在正当恰好的年华,遇到了。

诗经中的相遇都恰逢其时(诗经东门之枌所有的相遇)(11)

原创不易,请多关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