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舞剧闪闪的红星)

前天晚上观看了上海芭蕾舞团演出的舞剧《闪闪的红星》,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毫不夸张地说,这确实是一部精品力作,在这里强烈安利这部舞剧。

我对《闪闪的红星》有一种情节,第一次读这本小说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

1970年这部小说出版,我差不多是第一时间就读到了它,而且当时不止读了一遍。可以说,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所以对它的印象极为深刻。至今仍能记得这部小说的开篇第一句:“1934年,我七岁。我生长在江西的一个山村里,庄名叫柳溪。”书里诸如冬子、偆伢子、冬子的爸爸潘行义、冬子妈妈还有胡汉三等人物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曾经在我心里不止一次地想象过,后来又看过几遍同名的电影,对里面的台词都能大段背诵。至于当时在电影中扮演潘冬子的小演员祝新运更是我们那一代孩子的童年偶像,“学习英雄潘冬子”成为我们那时的重要口号。

这部舞剧把《闪闪的红星》的故事成功地进行了另一种演绎,在我看来既是对原作的升华,也是对芭蕾的突破,因此让人耳目一新。大致说来,这部舞剧有如下几个亮点:

第一,这是一部不多见的“大男主”芭蕾舞剧。以往的经典芭蕾舞剧一般都有如下特点:情节简单、女演员舞蹈为主,等等。这部戏里成年潘冬子和少年潘冬子是绝对的主角,将芭蕾舞剧中男演员的舞蹈发挥得淋漓尽致,那种阳刚、向上而又优美的舞姿和造型非常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这部舞剧对原作进行了合理的大胆改动,突破了芭蕾舞剧情节简单的局限,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在这个舞台上增加了一个“成年潘冬子”的角色,以成年潘冬子的回忆展开一条叙事主线,同时辅之以成年潘冬子在战斗中成长的另一条线索,由此引出成年潘冬子时时想念起妈妈的嘱托,为了更多的母亲不再遭受压迫而英勇斗争的情节,使得故事和人物的层次得到了新的提升。

第三,剧中别开生面地将“红星”“映山红”“巍巍青山”拟人化,由五位女演员扮演红星,用群舞表现“映山红”和“巍巍青山”,同时更是把“革命思想”用一条红绸带表现,把许多在舞台上不能通过语言和道具表现的一些内容形象化,极大地增加了舞剧的表现力。当“映山红”的主题歌响起,冬子妈妈在烈火中牺牲的时候,“映山红花”的群舞演员在土楼前一大段舞蹈感人至深。而紧接着扮演“红星”的演员牵着代表革命思想的红绸带从舞台左侧出来,与成年冬子展开的双人舞,将整条红带慢慢牵出,直到横亘整个舞台,那一瞬间明亮的红带显得格外夺目,给人的感觉就不止是感动,更多的是震撼,是那种动人心魄的震撼。

第四,舞蹈语言的运用非常成功。在这部剧中,男主角的大段独舞,以及红星的独舞和群舞都非常出色。特别是“映山红变奏”和“红星照我去战斗变奏”两大段群舞,绝对可以媲美过去经典的《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舞蹈语言,就是以胡汉三为代表的黑暗势力的舞蹈中运用了一些现代舞中街舞的元素,将其成功地“化”到了芭蕾舞当中,竟然毫无违和感,而且使得舞蹈变得更加丰满。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舞剧闪闪的红星)(1)

当全剧在熟悉的《红星歌》声中结束的时候,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真是没看够。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中特有的对《闪闪的红星》的情结吧。在演员谢幕的时候,我忽然想到,这个乳名“冬子”的红军小战士潘振山,其实比父亲小不了几岁,现在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已经是94岁高龄了,他的故乡,那个叫柳溪的小山村,如今也应该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了吧?他的英雄父母以及他们这一代人为之奋斗的大业,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他们的后人也一定正在这片他们曾经战斗过的热土上书写新的辉煌。

“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继跟党走”!这盛世,如你所愿。

致敬经典,致敬前辈!

音乐剧闪闪的红星(舞剧闪闪的红星)(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