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

汉末三国时期,不仅涌现出诸多杰出的名将和谋士,还诞生出一些关系非常融洽的君臣,他们的君臣之义值得后世赞扬。他们或以其雄才伟略,或以其壮志热血,或以其智谋韬略,或其高尚品格而为历史所铭记。

top10 袁绍和沮授 关系融洽指数80%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

当年袁绍占领冀州的时候,沮授归袁绍,并进献大计:占领冀、青、幽、并四州,集合英雄豪杰的才能和大批军队,并且迎接在长安的汉献帝至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只需数年就能平定天下。袁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并且逐步按照沮授的建议执行,打败了公孙瓒,一度让袁绍成为了汉末最强军阀。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2)

刘表,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蒯良,字子柔,南郡中庐人。归刘表。蒯良为刘表定下安抚荆楚的政治方向,佐其成业,被刘表誉为“雍季之论”。之后,蒯良就被刘表擢升为主簿。

top8 董卓和李儒 关系融洽指数85%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3)

李儒堪称是董卓集团的第一谋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智囊,他在董卓集团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在刘备集团,周瑜在东吴集团的地位,是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董卓在三国前期横行一时,可以说关键就是出于李儒的六次谋划。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4)

演义中他是董卓的女婿、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后王允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吕布,李儒劝董卓放弃貂蝉而换取吕布的效忠,董卓最终没有听从,死于吕布之手。董卓死时,李儒卧病在家,被家仆捆绑献出,处斩于市曹之中。

top7 司马昭和贾充 关系融洽指数85%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5)

贾充字公闾,平阳郡襄陵县人。他是司马氏的心腹,先后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前期最重要的事迹,是在司马氏夺取政圞权的关键时期下令杀死魏帝曹髦,极受司马昭的信任和倚重。后来又参与了司马氏篡魏的密谋,被视为晋朝开国元勋。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6)

尤其是下令杀死魏帝曹髦之后,司马昭越来越信任贾充,军国大事、朝圞廷机圞密都与他商量,贾充很快成为司马昭心腹。按照我们现在的人来说,贾充是司马昭的影子,干了司马昭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

top6 孙权和诸葛瑾 关系融洽指数85%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7)

诸葛瑾是诸葛亮亲哥。论打仗很平庸。论治绩也没什么可称的。但孙权惟独对他无比信任。 诸葛瑾可以算是孙权最真心的朋友。孙权这个人,性格是比较阴狠的,比较猜忌。他的忌讳和猜嫌远过于曹操。东吴能做到让孙权“无所嫌”的人简直太少。而诸葛瑾恰是这么一位。虽然能力不行。但诸葛瑾做人敦厚。做事谨慎。孙权发怒,能把毛摸顺的,也就诸葛瑾可以。在孙权眼中,陆逊都不如诸葛瑾。当着诸葛瑾的面说陆逊“长于计较,是其一短”。可见一斑。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8)

top5 曹操和郭嘉 关系融洽指数90%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9)

郭嘉本是袁绍帐下谋士,但是郭嘉是一个很会观人的人,正当袁绍实力庞大如日中天的时候郭嘉却预言,袁绍以后定不会成大事。郭嘉弃袁绍而奔曹操,中间经过荀彧的鼎力举荐,与曹操相识,曹操与郭嘉连夜谈论天下形势,曹操非常欣赏郭嘉,认为郭嘉是他得天下一大将才。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0)

郭嘉在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北征乌桓等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老天弄人,就在郭嘉还没有进入不惑之年的时候,却死在了北征乌桓的回师路上,郭嘉含恨而亡,年仅37岁,从此曹操再也不向以前那么一帆风顺。 曹操曾经评价郭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难奉孝为能知孤意。” 当曹操听说郭嘉病亡的消息以后嚎啕大哭,痛心不已,并在悲哀中指天而言:“天地广阔,博纳万物,遂容不下我郭奉孝,岂天妒英才乎?”在后来赤壁战败后曹操更因事思人,想起郭嘉,流涕大哭,并说:“若奉孝在,孤何以至此。”

top4 刘备和诸葛亮 关系融洽指数90%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1)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2)

当然,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蜜月期”是在三顾茅庐之后、赤壁之战之前。 至于之后的事情,刘备入蜀带的是谋士庞统,攻打汉中带的是法正。诸葛亮的工作是调其赋税以充军实,镇守成都足兵足食。

蜀军被火烧连营、一败涂地之后,诸葛亮感叹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刘备已经不言听计从了。

top3 孙策和周瑜 关系融洽指数90%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3)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

简单一点,就是穿一条裤子,又是连襟的关系,在与孙策一起打天下的十年时间里,彼此合作与信任,成就了一段佳话。

top2 刘备和法正 关系融洽指数95%

《三国志·法正传》,夷陵、猇亭之战以后,诸葛亮说了这样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说法正如果还活着的话,就会阻止我们的皇上,不让他去发动这场战争。那么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第一,法正的话刘备是一定听的;第二,刘备也只听法正的,其他人的话他谁都不听,包括诸葛亮的话他也不听。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4)

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 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 当然,还有著名的“睚眦必报”。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侠之风。 也许这就是刘备一直喜爱的、也希望自己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另一个自己。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top1 曹操和鲍信 关系融洽指数100%

鲍信,出身名门,却没有传统的门户之见,曹操手下的大将于禁,最早就在鲍信账下效命。除此之外,鲍信对人物的辨识也相当准确,这体现在他对董卓、袁绍和曹操三人的判断上。认为董卓和袁绍从不了大事,唯独看好当时实力弱小的曹操,他认为曹操有招揽天下英雄拨乱反正的能力和气质。有人说他是“曹操的伯乐”。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5)

鲍信在历史上感觉记载少,比较重大的,一是劝袁绍袭杀董卓,未果。二来参与讨伐董卓,和曹操一起追击董卓,失败。三来迎接曹操成为兖州牧。第三件事可以说是曹操生涯的一大重点。

孙策周瑜之间的关系(三国君臣关系十佳排行榜)(16)

鲍信不仅胸怀天下,对待朋友亦是肝胆相照。他与曹操的友谊深厚,曹操陈留起兵时,就积极响应,董卓焚烧洛阳,曹操孤军深入荥阳汴水追击,此时鲍信亦陪同曹操一道前往,即使身上负伤仍与曹操共同进退。曹操兖州破黄巾时,鲍信为掩护曹操,自己遇难阵亡,年仅四十一岁。

史载,鲍信“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沈毅有谋”,在笔者看来鲍信有礼有义,他的“礼”体现在他自身的修养和待人上。而他的“义”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也体现在对朋友,尤其是对好友曹操,无论是穷困潦倒还是失败时不懈地支持上。

他死后,曹操重金求购他的尸首,没成,祭奠他的时候哭的挺伤心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